發新話題
打印

三十七道品 - 四聖諦中道諦

三十七道品 - 四聖諦中道諦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 ... 3%E9%81%93%E5%93%81

三十七道品(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七品助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分成七類,總計有三十七項。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分為七種:
四念住[1]:
1.身念住,觀身不凈[2];
2.受念住,觀受是苦[3][4][5];
3.心念住,觀心無常[6][7];
4.法念住,觀法無我[8]。
主要對治執身為凈、執受為樂、執心為常、執法為我的「四顛倒見」。

四正勤:
1.未生惡法令不生;
2.已生惡法恆令滅;
3.未生善法令出生;
4.已生善法令增長。
精進的重點在於行善去惡。

四神足:意為產生神通的基礎,
1.欲神足,欲得神通;
2.勤神足,精勤習禪;
3.心神足,心神專一;
4.觀神足,正確觀想。

五根:修習佛法的根本所在,
1.信根,深信三寶;
2.精進根,修行不懈,指「四正勤」;
3.念根,憶念正法,指「四念處」;
4.定根,修習禪定;
5.慧根,開發智慧。

五力:由五根產生的五種力量,
1.信力,堅信真理;
2.精進力,修四正勤的力量;
3.念力,破邪、念正的力量;
4.定力,治心一處的能力;
5.慧力,產生智慧的能力。

七覺支:修習止觀的注意事項和感受,
1.念覺支,憶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2.擇法覺支,選擇正確、適宜的修法;
3.精進覺支,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
4.喜覺支,修禪定得到的喜悅;
5.輕安覺支,得到的輕鬆安適感覺;
6.定覺支,攝心不散深入禪定;
7.捨覺支,捨一切念,不即不離。

八正道:
1.正見解[9];
2.正思惟[10];
3.正語言[11];
4.正行為[12];
5.正職業(正命)[13];
6.正精進[14];
7.正意念[15];
8.正禪定[16]。

參考文獻
(請點閱上方之維基百科網址連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