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法句經故事集-往生忉利天的女信徒

[轉貼]法句經故事集-往生忉利天的女信徒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048.php

         葩倜扑姬喀枯瑪莉是舍衛城的女信徒,十六歲時就結婚了,並且育有四個兒子。
她很有德行,喜歡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經常到僧伽精舍去清洗房舍,
裝滿所有瓶罐的水並且做其它的雜事。

        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忉利天王的妻子之一,同時 ,她還清楚記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
花園摘花嬉戲時往生到人間的。

       所以,每次供養比丘或做其它的功德時,她都渴望將來能往生忉利天,再做忉利天王
的妻子,一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並且正如她熱烈期望地往生忉利天,成為忉利天王的妻子。
由於忉利天的一天等於人間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忉利天時,忉利天王等人還在花園裡玩,
幾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當她再度加入時,忉利天王問她一早上都到那裡去了,她告訴他,
自己已經到人間走一回了。

  這時候,比丘們向佛陀報告葩倜扑姬喀枯瑪莉去世的事。佛陀說:生命是短暫的,
人還未能滿足感官慾望時,死亡已經奪走人的生命。

TOP

法句譬喻經‧卷四 三人隨喜射雀因緣果報

一天,佛陀在祇洹精舍為天人、國王及大臣廣說妙法。

當其時,舍衛國中有一位修行外道的長者,財富之多難以計數。
他的兒子年屆二十,新婚未滿七日,彼此相敬如賓,恩愛非常。
這一天,妻子想到後花園賞景,於是夫妻倆便相偕前往。

初春三月,百花盛開,芳香無比。

行經一棵高大的奈樹時,妻子被盈盈綻放的花朵吸引。
她對丈夫說:「你看,這花兒好美哦!」丈夫為討妻子歡心,便爬到樹上想要摘花送給妻子。
由於樹上的高枝不夠粗壯,承受不了他的重量,結果便從高大的奈樹上摔了下來,當場重傷
而亡。

全家人一聽到這個噩耗,都驚慌地來到後花園,結果看到的已是了無氣息的身軀,個個莫不

悲傷痛哭。

各地的親戚聽到消息,也都來到長者家慰問,對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都同感哀慟!
想到最親愛的兒子竟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候離開世間,長者和妻子都感到憤憤不平,他們
不斷地責怪老天無眼,竟然沒有保佑兒子平安順遂!

出殯的日子終於到來,全家人面對難以割捨的別離之苦,痛不欲生!


佛陀知道長者一家正籠罩在悲苦中,便前往度化。
長者全家見到佛陀親臨,感動不已,立即恭敬地頂禮佛陀,接著對佛陀訴說心中的哀愁憂惱。
佛陀慈悲地說:「你們不要再悲傷了,要知道一切萬物都是生滅無常,不可能長久存在。
每個人來到世間,有生就一定會死,所造的罪福,果報相隨,因此,現在一共有三個人正在
為此亡者哭泣,痛苦非常,難可遏止!可以說,他實在是罪福果報之子啊!你們應該從中體
會究竟何者才是吾人真實的至親!」

佛陀又說:「生命有如樹木的成長,花開了會結果,果子熟了必當掉落。有生就有苦,沒有
人能逃離死亡的逼迫。眾生由於欲愛的煩惱,而投胎有了身形,這個色身日日變化,終至衰
頹的死亡終點。即使死而復生,罪福不亡,善惡業報終將自作自受。」

長者聽聞佛所開示的妙法,心開意解,當下放下了憂傷。長者長跪請示:「世尊,我兒子過

去曾造作什麼惡業,為何今生如此年輕就往生呢?」

佛陀說:「過去,有一個少年手持弓箭,和三個朋友一起到樹林遊玩。小孩看見停在樹梢的
麻雀,便想將牠射下,在旁的三個朋友不但不勸阻,反而鼓舞他:「如果你能一箭中的,
那真可稱為人中健兒啊!」

少年一聽,興高采烈地舉起弓箭往樹上瞄準,麻雀中箭墮地而亡。他驕傲地撿起雀屍,展示
他的戰果,一旁的三人也興奮得拍手大笑。此後,他們四人經歷了無數劫的生死流轉,共同
為他們殺鳥的罪業而受報。

這三個見殺隨喜的人,一位因過去修福,現正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化生為龍王;

另一位就是你。而這名射箭的少年,先前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兒子,命終後則投胎到人道,
成為你的兒子。如今從樹上摔落死亡,立即化生作龍王的兒子,並在出生之際,就被金翅鳥
王取走吃下。所以此時此刻分處天上、人間、海中三位父親,都在為兒子的死而悲慟哭泣。

在這三處分別夭亡的兒子,就是以箭射殺麻雀的少年,由於造下殺業,所以世世短命,而在
一旁隨喜讚歎殺業的三人,則同嚐失去兒子而悲泣的苦果。因果歷然,絲毫不爽,不可不慎!」

於是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識神造三界,善不善五處,陰行而默至,
   所往如響應。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自然報如影。」

世尊為了讓長者更徹底地了達因果的真理,運神通之力令長者一一看宿世之因,及見天人、

龍王同為失去兒子而悲傷的情景。長者看過這一切後,心開意解,長跪合掌祈請佛陀:
「請佛陀慈悲應允我們全家人成為佛弟子,受持五戒為優婆塞。」

佛陀為他們傳授五戒,並開示無常的道理。一家人聽聞佛所開示的殊勝妙理,個個法喜充滿,
當下即證得須陀洹果。

TOP

法句經故事集-沙彌和前世母親的精靈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326.php

       有一天,眾多比丘要求左奴沙彌背誦一些經文,背誦完後,左奴虔誠的說:「願以背誦
神聖經文的功德與父母共享!」



       這時候,他前世母親的精靈正好聽到他的背誦和話,她非常高興,立即高聲說:「親愛
的兒子,我多麼高興能分享你的功德,你做的太好了,真是好孩子!」由於左奴的緣故,
天神和其他精靈更敬重她,聚會時,都優渥禮遇她。



  但左奴長大後,卻對修行生活不滿意,而想還俗。便回家向今生的母親表明心意。
他母親費盡唇舌,勸他不可半途還俗。但他心意已定,他母親只好答應吃完飯後,給他世俗
的衣服。他母親就忙著去準備餐飯,這時候,左奴前世母親的精靈在心中想著:「我一定要
想辦法,阻止他離開僧伽。」這精靈就附在左奴身上,使他在地上打滾,並且喃喃自語。
他今生的母親嚇了一跳,鄰居們也都過來要求精靈安靜下來。不料精靈卻說:「這沙彌要
離開僧伽,還俗,果真如此,他就無法解脫了。」說完後,精靈就離開左奴的身體,左奴
也清醒過來了。

  他發現母親滿臉淚痕,鄰居也聚集在他身邊,就問他們究竟發生什麼事。他母親告訴
他剛才發生的事情,並且說:還俗是非常愚蠢的事。左奴明白自己的錯誤,就回到精舍,
受具足戒,成為僧伽的正式一員。

         佛陀也為了幫助左奴證得究竟涅槃,而告誡他:「比丘!無法制服心,使心不四處飄浮
的人,無法證得究竟法喜。所以控制你的心念,一如馴象師馴服大象一般。」左奴正念現前
地奉行佛陀的教誨,終於證得阿羅漢果,更嫻熟三藏。後來,更是宣說佛法的優秀比丘。

TOP

記得大大姐最常說 你的親人來了
但提出這個疑問的卻也是大大姐

TOP

謝謝悍馬的分享   輪廓比較清楚了 有撥開迷霧的感覺     

[ 本帖最後由 難第 於 2009-6-3 14:45 編輯 ]

TOP

謝謝難第姐捧場,咱們一起聽佛陀說法說故事

TOP

謝 謝 HMC大大 分 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HMC 於 2009-6-3 01:05 發表
記得大大姐最常說 你的親人來了
但提出這個疑問的卻也是大大姐
當局者迷  再謝謝悍馬
總覺得雖然自己來三松這麼多年了
有很多新建立的觀念或見識  還是不夠熟稔透徹堅固
常常無法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偶還要多紮根基才是

TOP

好精彩的故事  
感謝悍馬的貼文

TOP

好文,感謝!
靈山勝會今猶未散,法華鐘鳴眾聖涌現。

TOP

歐歐歐
謝謝悍馬哥哥~
那個原網址裡面還好多故事喔~

題外話一下:那個看過鹿鼎記的人~
裡面的寶藏地圖佛說四十二章經
有語文學家說就是這部法句經喔.....
大家來尋寶吧  
智慧的寶典  哈~~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仰 於 2009-6-4 09:08 PM 發表

題外話一下:那個看過鹿鼎記的人~
裡面的寶藏地圖佛說四十二章經
有語文學家說就是這部法句經喔.....
大家來尋寶吧  
智慧的寶典  哈~~ ...
蛤?不是東郊皇陵嗎?

TOP

佛陀說:生命是短暫的,人還未能滿足感官慾望時,死亡已經奪走人的生命。

好寫實阿~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