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http://tw.tzuchi.org/waterdharma ... ories&Itemid=19


在人間,父母、子女親情難以割捨,面臨生離死別之時更是苦痛難言。人生在世,首先要體悟的道理,就是「苦諦」──

在一個小城市的郊外有一座寺院,住持師父很有德行。有一天,一位篤信佛教、居住在距離幾個鄉鎮之遠的婦女,帶著七歲的兒子前來禮佛,老師父見到男孩禮佛虔誠,且有殷切的求法之心,即為母子述說苦、集、滅、道四聖諦。

母親不甚了解,但是男孩聞法之後頗有領會,不只了解人間苦,與造成苦的原因,尚且主動詢問老師父,應如何滅苦?老師父見男孩穎悟絕倫,再對之講說因緣果報之理,指引其滅苦之道。男孩恍然大悟,當下即要求母親讓他在此出家修行。母親雖然捨不得,也知道孩子慧根敏利,如今自願修行,未來必有成就,能度眾生,遂含淚允諾而去。

沙彌日日跟著老師父精進修行,某日打坐時,突然映現過去四世的人生境界。第一世的母親懷胎十月,與村中另一位婦女同一天生產,但是好不容易盼到的孩子,卻在三天之後夭折,母親被視為不祥而逐出家門,日日在村中流浪哭泣。另一位婦女很同情她,也剛好奶水不足,就收容她為自己的孩子哺乳,喪子的母親卻因此更陷悲苦,最終精神失常,終日癡癡地在村子裡尋找自己的孩子。

沙彌第二世投生在另一個求子殷切的家庭,出生之後白皙可愛,很得人疼,卻在三歲時生了怪病,全身不斷冒出像是燒燙傷一樣的水泡,父母傾盡家財帶著孩子求醫,仍舊藥石罔效,不到四歲就往生了。父母傷心欲絕,且家道中落,父親積鬱成疾,只靠母親乞討維生。

第三世再投生到另一個家庭,這一生無病無痛,卻在長到十歲時,孩子到水邊嬉戲,突然遭到大水、土石沖擊而亡。原本幸福的家庭頓時陷入悲苦,祖父母、父母從此日日淚眼相看。在第四世雖能平安長大,直到二十歲,在出外經商時,途中忽然停止呼吸,病死他鄉。父母妻子頓失依靠,家境趨於貧困。

沙彌此生到七歲時捨俗出家,聞法修行,歷經五世人生,也不過短短四十多年歲月,五位母親尚在人世,其心卻都沈於與孩子生離死別的悲悽,且若非瘋癲失常,就是家境破落,處境堪憐。所以沙彌出定時,大大地嘆了一口氣道:「苦啊!」懺悔自己五世為人,都帶給母親無限的悲惱。即使沙彌年幼,此刻也深切地感知人生苦諦。

※ ※ ※

苦,就是人生的真理;即使家境富裕,無常現前之時,同樣痛苦不堪。如果無法看開人生之苦,不斷地累積煩惱,則會在生生世世隨業沈浮,無法解脫。

能平安度日,就是人生之福;知足、心富,就不貧。唯有法入心、懂道理,才能在境界現前時也能看得開、放得下,「有法度」自己。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冬之卷

TOP

很早以前我請問過老師: 如果不覺得人生是苦的, 怎麽可能想要跳脫呢?

但是, 親身經歷過探索過去醜陋生命過程的我, 後續卻在時間的流逝中,
那種痛苦不已又慢慢淡化了, 積極努力的心也漸漸退去了

我是有比較想要努力了, 但為何總是勇猛心大過於長遠心呢?  

難道得要持續痛苦才能堅定偶持續努力的心嗎?
這太可怕了, 我一點也不想這樣

下定決心之後, 還要持續努力啊!
自律性非常缺乏的我, 感謝能在老師與大家的共同學習環境中, 讓我不時能有機會檢視自己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大 於 2012-12-12 13:52 發表
很早以前我請問過老師: 如果不覺得人生是苦的, 怎麽可能想要跳脫呢?
...............
我是有比較想要努力了, 但為何總是勇猛心大過於長遠心呢?  
...............
難道得要持續痛苦才能堅定偶持續努力的心嗎?
...
這些問題都好像怪怪的 如果照著回答很容易令人更迷惑 真要回答 似乎都是否定的No

我覺得... 不好意思 請多包容 我覺得... "你的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好像是把你所知所想的各項東西 強加配對組合 真是難為你了

TOP

拍喜 你可能對我上面的回覆有疑惑 我試著粗淺說明
"問題一 如果不覺得人生是苦的, 怎麽可能想要跳脫呢?"
如果不覺得人生是苦的 這個人已經解脫了 他不是凡夫 凡夫有八苦 凡夫的人生一定有苦 生老病死苦 五蘊熾盛苦 愛離別苦 怨憎恚苦 求不得苦......
你問如果"不覺得人生是苦的" 這個條件對凡夫是不成立的 不是自己找麻煩嗎

TOP

"問題二 我是有比較想要努力了, 但為何總是勇猛心大過於長遠心呢?"
勇猛心與長遠心是不同性質的心 你要將它們放在一起比較 如何有結果呢 不是自己找麻煩嗎

TOP

"問題三 難道得要持續痛苦才能堅定偶持續努力的心嗎?"
凡夫的苦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 凡夫有時候不願意去面對它 或者因為迷惑而以苦作樂 所以你說"難道得要持續痛苦" 這個條件對凡夫是矛盾的 只要凡夫願意去面對它 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TOP

大大勇於提出心中的疑惑 是令人佩服的 大家也因為你提的問題而受益 也許你會疑惑如何用比較適當的方式 讓回覆的人容易提供你想知道的說明 同時不致使自己陷入更迷惑的情形 可以直接把你所知所想的各項東西分別提問 不要強加配對組合 例如 上述3個問題改為6個問題 就比較容易回覆了:
問題一 為什麼我有時候不覺得人生是苦的呢?
問題二 我要怎麽跳脫人生是苦呢?
問題三 我的勇猛心夠不夠呢?
問題四 我是有比較想要努力了, 如何保持我的長遠心呢?  
問題五 為什麼我沒有持續痛苦呢?
問題六 我要怎麽做才能堅定偶持續努力的心呢?
如此一來 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你的疑惑會越來越少 新的境界將會逐漸開展 一起加油

TOP

非常謝謝馬爸爸
我對自己的表達確實沒把握  也常犯錯
我再多看幾次您的表達方式

TOP

感謝  大大 貼文, 感謝 馬爸  回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