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張天師

張天師

其實我對張天師一點都不了解, 不過第2個壇城會供奉張天師, 是要好好研究一下

瀏覽了一下資料, 發現我的誤解還不少,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釐清

TOP

誰是張天師?

天師的稱號,見於《莊子》,是對道行極高者的尊稱。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

張陵為「(祖)天師」,
其子張衡為「嗣師」,
其孫張魯為「系師」,

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

元朝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朝中後期,各種符籙道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 本帖最後由 Jade 於 2009-6-24 15:59 編輯 ]

TOP

道教有哪些宗派?(我個人認為要了解張天師, 還是必須先了解道教體系, 不然很容易搞混)

諸家對道教宗派有不同的說法,是因為劃分標準相異,如有
以道法學理劃分(如符籙派、丹鼎派),
以經典名稱劃分(如上清派、靈寶派),
以活動地區劃分(如龍門派、武當派),
以祖師名號劃分(如三丰派、伍柳派),不一而足。

據民國初年,北平白雲觀所藏《諸真宗派總簿》中,所列的道派共有八十六派之多。
若綜合其大要來歸納,可分為積善、經典、丹鼎、符籙、占驗五大派;
次為正一、南宗、北宗、真大、太一等五大宗。

就現在來說,道教已經不存在這麽許多錯綜紛雜的道派了,過去的許多細小的支派,多入于全真派,或是附于正一派。所以全真與正一,是現在道教中的基本兩大道派。

TOP

正一道 vs 全真道 (常在武俠小說看到, 可能各位跟我也有同樣的疑惑)

正一道是道教的主要道派,原為五斗米道,是東漢時張道陵所創,在東晉南北朝時稱「天師道」,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

正一道崇拜神仙,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道教內的派別,凡偏重符籙修持的,皆統稱為「正一派」。

在儀規方面,正一派大多數不出家,不住廟,可以結婚,生活與俗人一樣
在服飾上,正一派一般穿俗裝,在廟裏則須穿著道裝。在齋醮科儀方面,地域性特强,區別較大。

====================================================

全真教也稱全真道,於金代初葉由王重陽所創立。此外,張伯端所創立的教派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

全真道偏重內丹清修
在儀規方面,道士多出家,不結婚,住廟,吃素
在服飾上,須蓄髮留鬚,穿直領道裝和白布高筒手襪,布鞋。在齋醮科儀方面,亦比較統一。

但全真道內的南宗和北宗,亦有分別。南宗主張先命後性,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組織比較鬆散;北宗主張先性後命,強調斬斷情欲,立志苦行,絕對禁欲,道士出家居宮觀,組織比較嚴密。

TOP

講到張天師, 張道陵天師是一定要知道的啦

張道陵天師創立道教光輝史

  一千九百六十九年前,即東漢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張陵在浙江天目山出生,成為漢朝開國功臣留侯張良的九世孫。聰穎過人,經史子集,遍覽無遺,年少為官,睹國事日非,社會動盪,疫症肆虐,著經立典,教化世界,期人人能超脫輪迴苦海,得道登仙。道教因而創立,張陵也成為創教主。

  張陵二十六歲時(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獲得「賢良方正」的封號,出任江州(重慶)令;見到政治混亂,辭官在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內)隱修三年。漢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朝廷徵召任博士,稱病不就。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王帝知道張陵有德行,三次徵召,並親自接見,授以冀縣侯,張陵當面拒絕。自此雲遊仙山聖境。


「龍虎山頭把道研」

  五十七歲時(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張陵攜同弟子王長到了江西貴溪雲錦山,有心創教,在名字加—「道」字,而為張道陵;苦研道法、道術、道經並煉「九天神丹」,丹成,龍虎以雲霞的形態,現於雲錦山左右兩峰,雲錦山後來改名為龍虎山。

  張道陵本可與弟子繼續在龍虎山修煉,進而成仙,但張道陵認為,戰國秦漢以來不少高人遁世修行得道成仙,但不能救世,張道陵認為應把道家思教普及天下,創立教團,在社會造成影響。深思熟慮,覺得蜀(今四川省)人民信仰神仙,社會穩定,民風淳樸,遠離中央政府,於是在永和元年(公元136年)率領弟子七人入蜀。當時張道陵已是九十多歲的人瑞

「鶴鳴山上把道傳」

  張道陵與弟子沿劍門古棧道入蜀,選擇鶴鳴山為修道、傳道場所。瞭解到傳教需有理論,張道陵定太上道祖降世為老子所寫的道德經為聖經外,更撰寫「老子想爾注」來重新解釋道德經,首次正式提出要創立道教,並撰寫二十四篇道書,闡述教理、教義、組織、制度、養生、修煉及神靈系統。張道陵也要弟子確定入道的目標,外是濟世度人,內是得道成仙;因為,不管日後能否修煉成仙,都可以延長生命,通過修道而提高個人道德修養。

  在本身的行功立德方面,張道陵成績在東漢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到達新境界。太上道祖授張道陵「正一盟威秘籙」、「三清眾經」、「符籙丹灶秘訣」、「三五斬邪雌雄二神劍」、「陽平治都功印」,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與「三天法師正一真人」的稱號。

TOP

青城山治鬼降魔

  張天師在鶴鳴山建立基礎後,到青城山修道與傳道。現在的古常道觀便有張天師修道的天師洞,周圍有張天師當年治鬼降魔的遺跡,如擲筆槽和降魔石。不僅在青城山,張天師還到蜀中其他地方闡教,用道法道術收服巫師、為人民開鹽池,更重要的是用章符救人民。



章符救世

  東漢漢安三年(公元144年),蜀地瘟疫流行,不少人死亡,張天師和弟子用靈符、施法水、念神咒、寫奏章,救治人民,獲救人多,張天師的影響日大。除了救病,張天師還救人民的心。因為疫瘟肆虐是天譴人間,惡疾纏身是業報個人,張天師要人根除受疫神打擊的原由和重病奪個人命的原因;教化人民,信仰道教,洗革身心,遷善改過,避過禍患之源

  例如張天師為病人寫「三官手書」三份,一份投進山頂石隙,送達天官,一份埋在地下,送達地官,一份沉入水中,送達水官;內容說弟子受疫災,難以醫治,誠心懺悔,祈願太上老君、諸君丈人及天地水官削除前世今生罪業,使病人恢復健康,改過自新,重為道民。

  當時入道的人,須交五斗米,所以被稱為五斗米道或是天師道。教民有數萬人。



創立二十四治

  在蜀中四處傳道,張天師建立以陽平治為首的二十四治,以祭酒為領導人,帶領道民修道。「治」即是現術語的教區,而治的意思是期望教區內的人和平地生活,不受政治與戰爭所侵害,二十四治是應二十四節氣,便可遙遠指揮。

  張天師又在治推廣「靖(靜)室」,讓道民在內精思懺悔,到了道民在靖室內修道,便授予道籙,以區別道民的層次。道籙的初衷是戒除道民的情性,用神靈的力量來教化,祛除先天業根,鼓勵他們不斷修道,由凡登仙。道籙還可告戒道民,不可褻瀆神靈,因為道籙上除了道民姓名、道號、師承及道階外,還有諸天曹官屬吏佐的名字,道民經過虔誠修煉,就可請天兵天將,借神靈的力量對付妖魔鬼怪,還可延年益壽。

  張天師還制定法服,讓道民穿上,與一般人有所區別,能自覺到遵守教規,並以此為模範,感化其他人。更嚴格的是,張天師還設立道誡(戒),使道民防非止惡,進善登仙。如犯誡者,要到靖室悔過反省,或罰修路一百步。

  在蜀地的基礎鞏固後,張天師在全國的神仙勝境,定立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讓其他地方求道之士修煉,同時也擴大道教的影響力。

  其實,張天師在傳道的工作建立可大可久的根基後,已把重要事務交予兒子張衡處理,一方面鍛煉張衡,另方面與夫人繼續修道。到了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九月九日,張天師把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親手交給張衡,正式把傳教大權傳授長子,並囑咐直系無人繼承,纔可傳給旁系,不是張家宗親不能傳,確立正一派的傳承制度。

  張天師留下道教的典章制度、法符神咒,便與夫人、弟子王長和趙升駕祥雲升天,時年一百二十三歲,尊稱為祖天師。

  後來被元世宗封為嗣師的張衡天師告戒後封為系師的張魯。要繼承祖天師遺志:「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周行天下,除妖孽之為民害者,是以親遇聖師,建立大教。嗣我教者,非誡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君,非孝無以事親。汝其遵守成訓,勿替引之。」


TOP

正 一 派 的 教 義 與 信 仰

樂生重生 修道成仙

在原為陽平治(道教中央教區)的陽平治道觀,飛雁洞佛道社捐建的八卦亭(中)現正裝修。

  天師道(五斗米道、正一派)的教義與信仰,萬古常青,切合每個時代的人類的需要。

  天師張道陵在東漢創教時,奉太上老君為道教的始祖,以道祖化身為老子所著的道法經為經典,以道與法為根本信仰。道是「萬物的本源」,是「宇宙的動力」,是「自然的規律」,人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順應這個道理去做便是「德」,亦即「得道」。

  正一派經典道德經看來祇是超凡入聖的途經,其實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例如,第三十七章說,「無為而無不為」,是要求統治者放寬對人民的束縛,讓人民自由發揮,漢文帝和景帝以這種思想來治天下,因而出現為後世讚美的「文景之治」。

  現在許多學者所說的「減少干預」,以創造自由繁榮的社會,也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對於個人的行為,道德經要求大家「柔弱不爭、清靜、寡欲」,如要達到這種境界,人人便有包容、順其自然、節制欲望,則社會必定走向祥和,國家安定繁榮。

  然而,今天的世界,戰亂摧毀家國,疫症奪人性命,香港更經歷了從來沒有的低潮,生命似乎無可留戀,生活是種病苦。張天師「老子想爾注」便說,「天大、地大、生大」,顯示正一派「樂生、重生、長生、久視」。這也反映出正一派的教義是積極面對人生。

  張天師為了使人生活愉快,生命長久,為人降魔驅鬼,教人修道成仙。修道成仙看似神話,其實可以成為生活方式。

  首先是「養精」,即節制夫妻生活。「養氣」,即保持和充實體內元氣;「養神」,即靜坐至無我境界;「養形」,即以牙齒、舌頭及肢體的運動與按摩推拿,使筋骨皮健康;「養食」即淨化飲食至不食五穀,僅飲水與食一些補益骨氣的食物;「內丹」,即以自己的身體為爐灶,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運用,在身體中修煉,使精、氣、神不散而成為「仙丹」。

  從以上簡單與概括的描述,可以知道,正一派的教義與信仰,適合任何時代與地方,切合個人生活與生命,並不神秘,也不虛無。

TOP

正 一 派 的 科 儀

一、索動周身精氣神 仙凡呼應

  齋的原意是齊和淨,即祭神前使自己身心清潔,言行規整,亦表示對神的尊敬之意。在這種儀式中,人們或是沐浴齋戒,不近腥葷,不行房事,以表示自己的虔誠,或毫無保留地向傾訴自己的罪愆,以求神的寬恕。

  凡祈福者或申請入道者自己入壇“首過”“祈福”,道士只是在一旁主持儀事,幫助齋主通神致意的,叫做“齋儀”;由道士們祭祀神祇的儀式,叫做“醮儀”。由於齋醮異而事同,因之往往齋醮連稱,內容也不再區別。正一派道士傅若霖、鄧仲修等人奉旨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將齋醮合併,融為一式,又吸收了相當一部份佛教的法事儀式,使道教的醮儀更是內容復染,名目繁多。



TOP

二、醮壇的佈置

  擺道場(也稱法場)是做法事的綜合表現形式,由念經、唱贊(唱經詞)、步罡(走方位、步八卦)、手勢,伴以吹、拉、彈,打音樂以及神壇法具的補托聯合組成。按天師道的要求,擺道場的高功不僅要做到“五到”,即手到、眼到、神到、氣到、意到,而且要通過內氣運轉,達到人體宇宙的有機聯繫,稱“功到神法到”。

全法事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常清常靜,時隱時現,運心默念,內外靜,哀沉緩慢,輕巧穩健的內秘功夫和特點,而且高功必須具備吹、拉、打、念、講、寫。


TOP

三、科儀中的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也叫走方位,是道教醮儀中道士運神飛奏或遣神召將的齋法。步,指禹步。罡,指魁罡。斗,指北斗,泛指星紀。步罡和咒語︰步罡不僅要嚴按照方位的路線去走,而且必到口念咒語,口步一致,念畢走完,緊密配合。不同的罡有不同的咒,念錯走錯都起不到遣神役鬼的作用。

  行訣一定要懂得訣裡包含神界天機地利的各種符號,不了角其中奧秘,便達不到傳神召將伏妖之效果。天師府的老道長道︰“發訣(即氣功發功)必索動周身之精、氣、神,內外應合,使仙凡呼應,天師道道徒切不可輕忽此事。

  另外,由人變化成天神行令的「變身運雷」,只是各種法事中的一個片斷,從「變身運雷」中為正一法師,必須要有氣功基礎,深知各種動作的原理和須熟悉步罡踏斗、手訣、咒語,才能勝任法師的職務。


TOP

名錄天庭 有權召遣天兵天將


  龍虎山天師道的授籙傳度歷史悠久,遠在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祖天師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建傳籙壇,逢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升壇傳度授籙,弘揚道教,開創了龍虎山天師道升壇授籙傳度的先例。

TOP

授籙的目的和作用

  何謂授籙?據道經載︰授籙者,承師授予之符籙也。道家弟子受道必先授籙。按符籙是道家之秘笈,古時凡奉道者,皆常佩之。故後人道者,均須授籙。籙有何作用呢?據道書解釋說,各種籙都有神靈、授籙之後可召請,以治精鬼,消滅災禍。做什麼道場需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就用什麼籙,請出籙中吏兵(即天將)給予效力。

  作為正一派道士必須授籙。不授籙就不能作道場法事,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三洞修道儀》說︰受正一法籙方可為人章醮。因為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的佑護。授了籙才算進入道階,名錄神真之境,成為真正的道士。

  授籙不僅使正一道徒取得職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憑證。同時,也為授籙的道徒制定了規範他們行為的準則。籙生通過授籙,必須勤進修行,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積功累德,摒除是非邪惡之念,以不辱師教。否則,諸神將降罰於其身。

TOP

授籙傳度中的有關事項

  現在根據龍虎山天師府與中國道教協會有關規定,海外道徒要求到祖庭天師府授籙,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道教師承法派,拜師入道三年以上;

  2)有一定道教的教義、經典知識和行持齋醮科儀規範的能力;

  3)信仰虔誠,品行端正,威嚴整潔,持守道教規戒;

  4)擁護祖國統一,熱愛道教。否則,就不能授籙。

TOP

授籙品級。根據《天壇玉格》(相當於詮敘部門的級別條例,從一品到九品,有正有從)有關規定,法籙分五級︰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六、七品銜頭)

  2)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

  3)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三品銜頭)

  4)加陞「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二品銜頭)

  5)再陞「上清大洞經籙」(此正一品銜頭,屬天師真人職銜,一般不外授)

  授籙科,從二千年起規定每年於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在天師祖庭天師府集中舉行一次授籙傳度活動,作為定例。

TOP

授籙職牒內容。職牒(亦稱籙牒)是天師祖庭嗣漢天師府(萬法宗壇)代天庭頒發給道士的道籍憑證(即任命書),在“任命書”裡。天師賦予道士執法權力和品級地位。其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鄉住址,生辰八字,屬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誠心向道,皈依玄門,要求在天師門下,奏受法職,用以弘道宣化,濟物利人,祈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予以收籙。

天師祖庭根據他的要求,申報天庭並依《天壇玉格》的有關規定,奏定受某某經籙;奏立某某壇,某某靖,某某治作為活動點。並當壇串立合同符,分環部券為証(即傳度合同符一分為二,一半貼職牒上給授籙人佩帶,一半在申奏天庭時焚燒)然後授給印、劍、令、旗等各種法器,撥付本命天將天兵,作為護身保衛,勉勵他們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壇、靖永遠駐扎,協助授籙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時,如谷答響,有求必應。並告誡授籙者,勤於修煉,積功累德,虔心為道;不得藉此法牒學習邪教、巫蠱厭魅,上干天亮、罪戾非輕。

最後,傳度、保舉、監度大師在職牒上簽名並加蓋法印才有效用。

TOP

三皈、九戒、十二願

在授籙醮儀中,籙生要表示決心,終生專奉「三皈九戒」。

「三皈」即皈依︰
太上無極大道元始天尊(道寶)、
三十六部尊經錄寶天尊(經寶),
玄中大法宗師道德天尊(師寶),簡稱「道、經、師」三寶。

「九戒」即︰
一者克勤,愛國守法,是念真戒;二者敬讓,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在道場圓滿時,三大師率眾籙生要在祖師面前發十二願,即
一願乾坤明索;二願氣象清圓;三願主躬康泰;四願融洽八埏;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
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籙生受福;十二願正教興行。

「三皈九戒十二願」是正一派道士宣誓奉持「清規戒律」的信念和決心的規定方式。

TOP

天師道始盛於蜀,到了第三代天師張魯,曹操封閬中侯,教徒遷往北方,後來,教徒因為社會不安而遷移南方。到了東晉,天師道開始分門別派,在茅山地區魏華存(女)創立「上青派」,又稱「茅山宗」,以陸靜修為首的「靈寶派」又出現,以江西閤皂山為中心,元朝以後,歸入正派。茅山、閤皂山、龍虎山合稱為三山。

  另方面,發展至唐,由於皇室奉子李耳為祖,所以大盛,二十代天師獲唐武宗召見,宋代的崇信不亞於唐代,賜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隋為「真靜先生」,此後天師皆受先生封號。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前向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求符命。

  到了明代,皇帝更加崇信天師道,命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清朝皇帝不奉天師,但民間崇信熱烈。民國成立,國事日非,正一派道發展停滯,一九四九年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赴台,一九六九年羽化。

TOP

正 一 派 的 法 符

動天地 撼山川 脫生死 卻災禍

  非典型肺炎肆虐香港的時候,正一元始大天尊張天師降鸞,賜驅疫符令予飛雁洞的善信與弟子,使疫魔遠離,身體安康。其他時候,張天師也會賜法符予善信弟子,驅魔祛鬼,護衛人身,或是改變運程,轉禍成祥。

  其實,早在公元一百四十四年,即東漢漢安三年,四川瘟疫流行,死亡人數不少,張天師便用符水救活不少人,並總結經驗,寫成「太上文經章官品」,用不同的法符對付不同的病魔。使用符的方法有多種,有用火化、攜帶、投入水中飲用、懸貼,甚至吞服。

  而法符的功能不限於治病。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說︰「吾家法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出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家邦,小可以卻災禍」。張繼先天師為什麼有上述結論,因為張繼先天師在宋徽宗時代,解州鹽池有妖作怪,池水泛濫,不能曬鹽,張繼先天師把鐵符投入水,蛟龍露出水面,被雷擊斃。又如,公元1928年,海州(今江蘇東海縣)與鹽州(今浙江省)海水泛濫,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在杭州佑聖觀建醮,投鐵符入水,泛濫即止。

  法符有這樣巨大的神力,它是甚麼?它是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紙、絹、木、石),作為天神的旨令。早期的法符是寫在桃木上,所以有「桃符」之稱。

不是任何一位道家弟子可以畫,符必須經過受過天職的高道之手,纔會靈驗。

TOP

畫符有十戒八忌

總括來說,十戒八忌是對畫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須遵守,否則畫符無效,

十戒是︰
(一)戒貪財無厭。除衣食所需,多餘部份應獻宮觀。
(二)戒遲疑不決。畫符時應速斷速決,「一點靈光」一氣成。
(三)戒魯莽從事,操之過急,應心情淡泊,中庸行事。
(四)戒假公濟私。為個人發財。
(五)戒褻瀆神明。
(六)戒無故殺生。
(七)戒好色酗酒。
(八)戒鋪張揚厲。
(九)戒朋比為奸。
(十)戒濫收學徒,傳非其人,泄露天機。


TOP

又規定了八忌,就是避開忌諱事物,如犯了八忌,畫符失效,永無靈驗,此八忌是︰

(一)避婦女經血。
(二)忌見色動心,以作符為名行雲雨之事。
(三)忌神志昏沉,遇生病或醉後畫符。
(四)避新婚蜜月間畫符。
(五)忌藉術起家致富,而遷神怒。
(六)忌見死不救。
(七)忌為匪盜歹人畫符,要婉言謝絕。
(八)忌抬高身價,求得名譽地位。

TOP

 22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