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分享

分享

記得在山上的最後一天~
道志師父跟我們聊到的四大菩薩

我的腦容量很小~記的不多~

把佛法融入生活中
起心動念
身口意
是否有符合這四位菩薩  悲智願行

悲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智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行        大行普賢菩薩
願        大願地藏菩薩

TOP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資料~
歡迎補充喔~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又稱觀自在,梵文 Avalokitesvara。觀世音者,觀世人稱此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

為阿彌陀佛的左些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合計中日關於觀世音的別稱,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或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 '世' 故略稱為觀音。亦稱為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觀世音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和五臺山,峨嵋山,九華山合稱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濟禪寺中有一圓通大殿,供奉觀音,是最大的觀音殿。

(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贊譽。)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知,「觀世音」實乃菩薩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

《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佛告總持王菩薩:「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因此,觀音菩薩,又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自從最初發菩提心,直至成佛,再由成佛後教化眾生,久遠劫來,皆本乎大慈大悲之心,實踐大慈大悲之行,深得大悲心解脫法門。

在如是多的佛教經典裡,不只一次地宣說觀世音的大慈大悲為人天所景仰、諸佛所讚嘆。事實上,作為菩薩,觀世音本身即慈悲的象徵,一切佛都具有同一本質,他們大悲心的表現形式就是觀世音菩薩。作為諸佛大悲化現的觀世音同時是諸佛菩薩的根源,因為大悲是覺悟的根本,而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普門示現,無苦不拔,無樂不予,更足以代表佛教的大慈大悲,因此,觀世音菩薩,該是佛教無限慈悲的代表者。

TOP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義為妙吉祥,亦作妙德。乃過去南方平等世界龍尊上王如來,倒駕慈航;現在於北方常喜世界成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住世教化;復化現菩薩身,作七佛之師,亦為諸佛長子,表諸佛智慧之德,亦表菩薩信力之門;未來於南方無垢世界成佛,號普現如來。

釋迦牟尼佛於印度示現成佛時,文殊師利菩薩亦隨其示現,生於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華,由右脅示生,後至釋尊處出家,隨侍釋尊,輔其教化,為諸菩薩之首。釋尊涅槃之後,傳承釋尊心印,弘揚中觀法門。復挈阿難尊者,與諸大菩薩眾,於鐵圍山外,結集大乘經典。大乘教法之流傳,實全繫乎菩薩。大智文殊菩薩

梵文 Manjusri。舊稱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曼殊室利。古譯: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頭,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

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臺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佛教世界有兩大核心教法:慈悲與智慧。大家所熟悉的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徵;而文殊菩薩就是「智慧」的象徵,代表勇於追求生命真理而獲得解脫的美好精神。透過文殊與觀音這兩位大菩薩,讓人們了解大乘佛法的核心精神,可說是大乘佛教的最佳代言人。


文殊菩薩他智慧很高,被稱為七佛之師,他曾教七個弟子都成佛,這是過去世七個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弟子、學生,所以說文殊菩薩稱為七佛之師。但是他這世來我們娑婆世界,他現菩薩相,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菩薩法時,文殊菩薩都會時常在道場裡面,於講經時來示現,在座中為上首,提出問題來請教釋迦牟尼佛,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度化眾生。

TOP

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祂的梵文名號是 Samantabhadra。祂與文殊師利菩薩及毗盧舍那佛被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代表大行。主理門。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普賢菩薩對釋迦牟尼佛的誓言。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鳩槃茶。若毘舍闍。若吉遮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

學佛的目的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了生死脫輪迴的問題。學習佛教要求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對於世間一切的事物,看得透徹,不太認真,亦不爭執,即於現世,便可減少許多自尋煩惱的苦痛了。若再能依戒定慧的三學去修習,斷除貪瞋癡的三毒習氣,那麼,就可獲得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說觀想普賢菩薩的法像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劍左手施願。半跏而坐。

普賢菩薩是如來佛祖的右脅侍,他是騎著一頭六刷牙白象。白象粗鼻垂地,四足健碩,腳踏三尺蓮座。普賢菩薩在背上坐蓮台,頭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執如意。

     古以白象為稀罕珍貴。民間傳說水中以龍最為勇猛,而陸上則以大象的力量最大,白象能夠堅韌負重,擔普渡眾生的責任。所以白象實為「理德」與「大行」的象徵,因此普賢菩薩時常騎著白象普渡眾生。

     普賢菩薩的「賢」是最妙善義,而「普」就是謂善提心所起願行,遍一切處,亦即把「善」普及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普賢菩薩行願廣大,而左脅侍的文殊菩薩般若甚深;二者皆為佛家的真正精神。

再講普賢菩薩,我們在做早課要念普賢十大願,華嚴經裡面有講普賢行願品。佛典中有許多經典介紹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騎著白象,六牙白象,如果有人還普賢的大願時,修普賢的法時,普賢菩薩他都會示現來跟這個人摩頂、來加持、來保護他。

普賢菩薩可以說也是對懺悔我們的業障、發願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菩薩,所以說這是大行。因為佛法講解行並進,了解道理以後必須要去實行,這樣才可以得到利益,華嚴經說信解行證,有行才可以證明,實修實證,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會拜普賢菩薩,懺悔時會念「南無普賢菩薩」。

這個普賢菩薩所顯化的道場,就是四川的峨眉山。這峨眉山有很多普賢菩薩顯化的聖跡,我們去峨眉山朝拜時也有很多這種不可思議的傳說,說普賢菩薩在那邊顯聖,有很多的聖跡。我們要修行的人,要學這些菩薩他的好處,比如觀世音菩薩他是大慈大悲,我們如果學慈悲,我們就跟觀世音菩薩相應。

我們如果要學願力,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佛道」,這是說非常不可思議的願力;如果要學智慧,還是修文殊的法,譬如密宗也有很多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禪宗裡面也有很多人,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得到成就。而普賢菩薩他的大願行,他發這麼不可思議的普賢十大願,讓我們來學習,對我們的修行是一種勉勵,我們如果可以照菩薩教我們的道理去修,我們就可以跟他相應。

佛門云:不讀華嚴,不知佛的富貴。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十大願王是節錄出於普賢菩薩行願品,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內的其中一品,經文開始,是普賢菩薩讚歎如來偉大功德,然後向諸位菩薩和善財童子說:善男子!若要成就如佛一般的功德,只要修持十種廣大行願,就可以和佛一般的偉大。

80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 本帖最後由 小雅 於 2010-3-2 16:29 編輯 ]

TOP

大願地藏菩薩

梵語音譯是乞叉底藥沙Ks!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付屬, 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 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 在金剛界示現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囑累人天品曰:「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 ,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天龍八部大會之中, 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 地藏十輪經一曰:「此善男子一日每晨朝時,為欲成熟, 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於十方諸佛國土, 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其所應利益安樂。」
   地藏本願經下曰:「現、未來天人眾, 吾令慇懃付屬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地藏十輪經一曰:「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地藏講式曰: 「梵號叉底俱舍密,亦號悲願金剛,今號地藏薩埵也,彼胎藏界現九尊之主, 伴度九界亡情,此金剛列寶生會舉大悲之幢導三有迷途。」 案地藏菩薩名在釋迦既滅以後,彌勒未生以前,眾生賴以救苦自誓, 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其狀圓頂, 手持寶珠及錫杖或云。 即閻羅王之化身也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藏王菩薩以廣大的悲願著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掌管地獄的「幽冥主宰」,是救渡地獄中受苦鬼靈眾生的大菩薩。
能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圓滿一切眾生的心願。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