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黃帝內經》記載的部分治病工具
[打印本頁]
作者:
Jade
時間:
2011-9-27 09:37
標題:
《黃帝內經》記載的部分治病工具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6/1/44172.html
《黃帝內經》記載的部分治病工具
作者:胡乃文
《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治病工具,簡要的說有:「毒、藥、鑱、石、針、艾」。
實際上,《內經》指導古時的醫師們看病,並非以看病、治病為目的,而是希望醫生們最好能做到「上工治未病」,也就是說,讓人根本不生病。
一次,黃帝問歧伯,上古時期的聖人們發明且製作了「湯液醪醴」,可在製作了這些治病藥物後,卻不須使用?
有趣的是歧伯的答覆。它涵蓋了上古和中古的人民生活情況。云:自古啊,聖人們製作了「湯液醪醴」,只是為了預備不時之需而已。雖有那麼好的治病之藥,卻只是預備了,並不服用;只擺那兒,一旦有人生病時,就能立刻獲得湯藥服用。
歧伯話鋒轉了一轉,又清楚的闡述了中古人們服藥的情況,云:中古之世,由於道德稍衰,所以就容易給感染到病的邪氣,但是他們服用了那些湯藥,也可以萬全。
黃帝趕緊接著問他們當時的情況,云:現在的人們,吃了同樣的藥湯,仍不好病,究竟什麼原因所致?(「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歧伯答覆:現在的人們,一定要使用毒藥、針灸等,內外兼治才行,可見,「當今」的人們之道德,遠差於上古和中古:「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為了瞭解黃帝和歧伯的這段對話,筆者在《說文解字》中找出「
毒、藥、鑱、石、針、艾
」等治病工具的原意,並且引申它們的內涵意義,以與讀者們一起瞭解古時的治病方法。
古人的治病次序和現在的人不同,認為用藥是最後一步考慮的。他們大部分先考慮到,如
果可以用石頭摩娑一下身體、用針灸刺激一下穴道等,能治好了就不必服藥。因此有「一砭、二針、三灸、四用藥」的說法流傳下來。
=======================================================
【毒】
很多人都聽過「是藥三分毒」的說法;《黃帝內經》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可見,只要用藥,就一定有毒。只是大毒、小毒之分而已。
《說文》雲,「毒」是害人的草:「
,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從屮,從毒。」而「屮」,讀如「徹」音,是艸木初生的意思。許多初生的草木,如紅薯、樹薯類,初生之芽含劇毒,可能與之有關?毒的古文和現在的毒的寫法不同,
,「葍」加個刀組成。
===============================================================
【藥】
《說文》雲,「藥」是用以治病的草:「
,治病艸。從艸,樂聲。」而樂卻是聲音的總名,象形的樣子,是將鼓、鞞等樂器放在架子上,「虡」是承放樂器的架子(音「具」)。「
,五聲八音總名。像鼓鞞。木,虡也。」藥的意義就是以樂器,將聲音組成樂音而治病的方式,後來加上草字頭,就有了治病草的意思了。
現在,這「
」和「
」兩個字混用,似乎沒有什麼分別。約
,在《說文》的本意是「纏束」的意思,草字頭下面給纏束了,哪有治病的意思?藥就是治病草,就是用音樂或快樂的方式讓人病好,並不是約束、不是纏束之草,讓人病得更厲害。
====================================================================
治病使用的藥,雖然是草藥為多,可它們做成了治病的制劑時,卻包括了「湯、液、醪、醴」等,都可用以萃取藥物精華,而提高療效;實際上,後世還有更多的藥物劑型給發明出來。
「湯」的本義是熱水,在中醫製藥學中,它就是以水煮過藥物之後,萃取了藥物精華的「藥湯」。湯的效用比起其它各種制劑,如丸藥、膏滋藥劑等有較快速的療效,醫學上有句形容湯藥的:「湯者湯也,丸者緩也」,是說湯有湯滌的、快速的效果,而丸藥則只有很緩慢的效果,用以治療緩慢性的疾病。
《說文》云:「液,
也」,段氏注云:
,氣液也」似乎有精華之義,煎煮出來的藥湯,就是藥物的精華,那應當是不錯的。
「醪、醴」,說文云:「醪
,汁滓酒也。
醴
,酒一宿孰也。」醪,是還未經過過濾的渾濁的酒,而醴卻已經經過一宿,是熟酒,經過處理的、比較清的酒。
現代人都知道,酒精是一種很好的溶劑,可用以萃取藥物精華,而具有特殊
藥效。
====================================================================
【鑱石】
古時候,將金屬磨尖、石頭磨尖,在人的穴道上面刺激用以治病。磨尖了的金屬,叫作「鑱」,磨尖了的石頭,叫作「砭」。
《黃帝內經》:「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說文解字》云:「鑱」就有尖銳之義,屬於「金」部首,是金屬所成的、尖
銳的治病工具,相當於現今的手術工具。
古時用以治病的「石」,是「砭石」,《說文解字》云:「砭,以石刺病也。」
古人治病,首先考慮「砭石」,次考慮「針、灸」,最後考慮「藥物」,可見砭石刺病療效必然很好的,只是年代久遠以來的失傳,以致瞭解它的醫生愈來愈少了。
===========================================================
【針】
在鑱、石這兩種尖銳治病工具的基礎上,以後發展出「針灸治病」。古籍中記載的針有九種,包括了「鑱針、圓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火針」
《說文解字》云:「針,
,所以縫也。」註釋中講「臣鉉等曰:今俗作針,非
是。」意思說的是現今俗字都是使用「金」部首,加一個「十」字,這種寫法並不對。
針灸是兩件事情,可有的人弄不清,常以為二者為一件事。「針」是用針在皮膚中的穴道刺激,而「灸」是用艾絨在穴道上面的皮膚點燃燒灼,讓熱從皮膚傳入穴位,以達到刺激治病的效果。
==================================================================
【艾灸】
「艾」,《說文解字》云:「艾
,冰台也」。段氏《說文解字注》云:古時用冰塊削成圓鏡狀,引太陽的光影,點燃艾絨,以之燒灼刺激治療病人的穴道。這就是「冰台」的由來。古人引太陽之火還真有些點子啊。
「灸」的意思在《說文》中說是「灼也」,又查《說文》中對於「灼」的解釋是「炙也」,是說燒灼、燒烤的意思,用燒灼艾草的熱度進入皮膚,以達到刺激穴道而有治病之功。
發表時間:2007年06月01日
歡迎光臨 能量健康交流區 (http://lifecom.tw/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