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 [打印本頁]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0 17:26 標題: 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
[youtube]uE6vDVYKiAk[/youtube]
詞 : 張德發 曲 : 陳清順 池嘉健
1-2 段 青年太子 遨遊四門 生老病死 幕幕走過 深觸心靈 不禁思索 身心安頓 何處方是
3-4 段 物質享樂無法讓你動心 毅然捨下尋道去 六年苦行無損你的決心 金剛座上悟正諦
5-8 段 觀照生命本質 無不是緣起緣生緣落緣滅 悟了 覺了
9-10段 明星光輝下展現圓滿的智慧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0 17:30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2 15:43
佛陀一 生
| 重要記事
|
佛陀誕生
| ◎南傳佛教以西元前623年為佛陀誕生年(北傳佛教則為西元前560年)
,當時印度為十六大國並立,另有無數小國林立,彼此相互兼併。
◎佛陀誕生七日後,母親摩耶夫人因病去世,改由姨母摩訶夫人扶養長大。
|
七歲
| ◎拜婆羅門拔陀羅尼為師,學習四吠陀,五因明等學問。
|
十二歲
| ◎開始習武,據說希達多太子精擅擊技射術,一箭能穿七面皮鼓。
|
十七歲
| ◎與天臂城善覺王的女兒耶輸陀羅結婚。爾後生有一子羅睺羅。因感生、老、
病、死苦惱,有出家追求真理之志。
|
二十九歲
| ◎遊四門,見到老、病、死、沙門,於是離宮出家求道。
◎南下摩竭陀國拜訪阿羅先人與鬱陀仙人,學習禪定的方法。
|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2 15:58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2 15:48
佛陀一 生
| 重要記事
|
三十五歲
| ◎經歷六年苦行,形體瘦弱,體悟到休苦行非解脫之道,於是放棄苦行,
前往加耶山附近的尼連禪河畔,獨自於菩提樹下思維解脫之道。
◎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五位隨侍比丘誤會佛陀退轉道心,不告而別。
◎菩提樹下成道。
◎前往鹿野苑度化五比丘,說四諦法,俗稱「初轉法輪」,此時佛、法、
僧三寶正式完備。
◎在鹿野苑度化富家子耶舍,及其親友共五十五人為徒,形成最早的僧
團組織。
◎耶舍的父母皈依佛陀,成為佛教的第一位優婆塞與優婆夷。
|
三十六歲
| ◎前往摩竭陀國度化三迦葉,收了一千名第子,從此僧團組織的基礎更
穩固。
◎摩竭陀國頻婆裟羅王皈依佛陀,並建竹林精舍,供佛陀安居及弘法使用。
◎佛陀率眾前往竹林精舍定居並在此展開為期五年的弘法。
◎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摩訶俱絺羅等人相繼皈依佛陀,出家修行。
◎北方憍薩羅國舍衛城的須達多長者林精舍拜謁佛陀,表明願為佛建造
精舍,請求佛陀帶領比丘到舍衛國城去弘法。
|
三十九歲
| ◎發生須提那破戒事件,佛陀於是開始制訂戒律。(僧團成立之初,並
未制訂「律」,雖然佛陀也會為皈依者說基本五戒,然而當時許多外
道也有五戒的制訂。直到須提那比丘破戒的事情發生後,佛陀為了僧
團的前途著想,才開始制訂戒律,戒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遇到
問題發生,然後由佛陀加以處理的一個個案例所累積而成的。)
|
四十歲
| ◎佛陀率眾前往北方的憍薩羅國,並安住在須達多長者所捐贈的「祇園
精舍」,展北方的弘法工作。此後佛陀便經常南北往反於竹林精舍與
祇園精舍之間,四處遊化。
◎憍薩羅國的婆斯匿王皈依佛陀。
|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3 13:22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3 10:58
佛陀一 生
| 重要記事
|
四十三歲
| ◎淨飯王派大臣優陀夷前往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迎請佛陀回國。
在這同時,優陀夷皈依佛陀,出家做了比丘。
◎佛陀回迦毘羅衛城,受到熱烈的歡迎。
◎提婆達多、阿那律、跋提、婆娑等王子相繼追隨佛陀出家。而服
侍這群王族的理髮師優婆離,屬於種性階級最下層的首陀羅(奴
隸),他請求佛陀允准皈依出家,佛陀歡喜為其剃度。從此,在
佛陀的教團裡,不分階級,提倡四姓平等,凡是出家修行即一視
平等,在當時的社會,引起前所未有的震撼。
◎佛陀唯一的兒子羅睺羅出家。
◎佛陀的弟弟難陀出家。
◎佛陀的堂弟阿難出家,後跟隨佛陀身旁作侍者,達二十五年。
◎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去世,享年九十三歲。之後由阿那律的哥哥摩
訶那摩出任國王,管理迦毘羅衛國。
◎摩訶夫人(大愛道)率領五百宮女皈依佛陀出家,從此女子也可出家。
◎佛陀的妻子耶輸陀羅出家。
|
五十多歲
| ◎獨子羅睺羅去世(按經上記載,羅睺羅不到三十歲就入涅槃了)。
◎提婆達多蠱惑阿闍世太子發動政變,囚禁頻婆娑羅王,自立為阿
闍世王。
◎佛陀的摯友頻婆娑羅王在獄中去世。
|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3 10:59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3 11:04
佛陀一 生
| 重要記事
|
七十歲
| ◎提婆達多叛變,欲分裂僧團,但被佛陀制止。
◎阿闍世王皈依佛陀。
◎憍薩羅國的琉璃王子陰謀篡位,婆斯匿王出走迦毘羅衛國,不
久因病去世。
◎琉璃王出兵攻打迦毘羅衛國,被佛陀阻止三次。
◎琉璃王第四度出兵,佔領迦毘羅衛國。
◎皇宮發生大火,琉璃王與眾多妃子均被燒死。
◎憍薩羅國與迦毘羅衛國併入摩竭陀國的版圖。。
|
七十八~
七十九歲
| ◎佛陀渡過恆河,前往越祇國與吠舍離國弘法。
◎阿闍世王準備攻打越祇國,為佛陀所勸止。
◎舍利弗與目犍連相繼去世。
|
八十歲
| ◎佛陀在吠舍離城外的大林精舍病倒,兩三個月後才漸漸恢復。
◎佛陀在遮婆羅塔告訴弟子三個月後即將涅槃的消息。
◎佛陀在波婆城接受金匠純陀供養的旃檀茸,據說佛陀食後即感
身體不適。
◎臨涅槃前,猶度化外道須跋陀羅,成為佛陀最後一個弟子。
◎佛陀在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以吉祥臥之姿進入涅槃。
◎佛陀的最後一句名言是:「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
養如來。」
|
資料參考:佛學世界
網路藏經閣
|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3 13:27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4 08:31
佛陀時代的古印度地圖 (圖片掃描自法鼓文化-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
>>>點圖可以放大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4 08:34 編輯 ]
圖片附件: BuddhaPath.GIF (2009-6-24 08:31, 79.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825
http://lifecom.tw/discuz/attachment.php?aid=416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4 08:31
佛陀時代的古地圖,幫助大家組織故事的脈絡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4 08:45 編輯 ]
圖片附件: OIndia.jpg (2009-6-24 08:45, 30.7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75
http://lifecom.tw/discuz/attachment.php?aid=417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7 13:07
什麼是佛?釋迦牟尼佛是佛教諸佛之一?
佛陀(梵文:बुद्ध,Buddha),在漢語裡有種種不同的音譯名。
因為佛教初期自西域傳入中國,而西域語言眾多,嘗見的譯名有「佛、浮陀、休屠、
浮屠、浮圖、浮頭、勃陀、勃馱、部多、部陀、毋陀、沒馱、沸馱、步他、復豆、
佛圖、物他、馞陀、沒陀」等。
佛陀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覺悟者」。
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
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佛教與耆那教都以「佛陀」這個稱號來尊崇他們的創始者;
也用這個稱號來稱呼真正解脫的人。
但我們通常所稱的佛陀,係指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
在人類的歷史上,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佛陀;而在佛教信仰裡,釋迦牟尼是無邊無
量的佛,他是十方諸佛之一,是「過去七佛」之一,是「三世佛」、「三身佛」當中
的一位。
註:
1.過去七佛:<<長阿含經>>卷第一提到,有所謂的「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
佛教認為過去共有七佛,而釋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
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屍佛(Vipasyin)、屍棄佛(Sikhin)、
毗舍婆佛(Visvabhu)、拘留孫佛(Krakucchanda)、拘那含佛(Kanakamuni)、
迦葉佛(Kasyapa,又稱燃燈古佛 Dipankara)。
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2.三世佛:佛教裡的三世佛有兩種說法
(1)豎三世佛:以時間來說,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佛:
過去佛 燃燈佛
現在佛 釋迦牟尼佛
未來佛 彌勒佛
(2)橫三世佛:以空間來說,十方空間也有許多佛,「三世佛」指宇宙世界的三位教主:
東方淨琉璃世界 藥師琉璃光如來
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
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3.三身佛:在後來的大乘佛教,「佛」的概念更為廣泛、深奧。依佛的特質加以區分
有「三身佛」的說法:
法身佛 毗盧遮那佛 是眾生本覺的佛性,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所以法身佛是永遠不滅、
永遠存在的。
報身佛 盧舍那佛 以法身佛為基礎,經過艱苦修習,獲得無上智慧所顯示的圓滿佛身。
應身佛 釋迦牟尼佛 應身又稱為「化身」,指佛為了度化眾生,變現出來的佛身。
參考資料:第一本親近佛陀的書釋迦牟尼小百科、維基百科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7 13:52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19
百業經故事--青年供花,佛述前因 http://www.kagyutw.com/m04_01_03/m04_wisdom01-03-025.html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五百位悠閒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們經常逛野外的公園,
享受大自然明媚的風光。在盛開著白蓮、青蓮等各種奇花異草的公園裡,他們
無憂無慮地嬉戲,還經常編織各種花蔓作頭飾、耳環、鼻環、項鏈、臂環、手
環等等,一邊還放著動聽的妙樂,他們就這麼歡快地度日。
我等大師、遍知、能仁釋迦世尊以慈悲度化他們。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缽去
城中化緣。
很遠處,這五百位扎德沃人就看見了佛閃閃發光的金色身相,頓時生起了無比
的歡喜心,紛紛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種花,恭敬頂禮令佛歡喜,右繞三匝後才依
依不捨地離去。
世尊此時破顏微笑,身放白、紅、黃、藍四種光,光上照天界,下徹八寒八熱
地獄。地獄眾生各自覺得冷暖舒適,都誤以為是業報已盡當轉生它方世界。後
來知道是世尊的慈光給他們消除寒苦熱惱,便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信喜心,因
此而轉生到各個天界,同時得到了無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
無我(Anatta),共偈曰:「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四魔,誰人能行持,
清淨梵戒行,遠離諸輪迴,滅盡諸痛苦。」佛光隨後繞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復入
白毫間。
阿難尊者見此,恭敬合掌請問:「世尊,如來正等覺無因無緣不會放光微笑,
今世尊以何因緣面顯微笑身放四光?唯願為說,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來、正等覺無因無緣是不會放光微笑的。今吾見五百
扎德沃人以信喜心供養鮮花,右繞我三匝故,彼等當於十三大劫中不墮惡趣,
再十三大劫轉生天界享受欲樂,然後轉為人身出家修行,在阿蘭若處獨修三十
七道品而得獨覺果位,其名曰:無願獨覺。以此因緣,令我破顏微笑,身放四光。」
時諸比丘聞此,復請問:「世尊,彼等往昔以何善業對您作鮮花供養?」
世尊告曰:「諸佛善逝是往昔積集善業,我亦如是。本來一切眾生的業不會成熟於
器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於自身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8 13:22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26
那是在久遠前第二個大阿僧祗劫時,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燃燈佛(Dipamkara Buddha)
出世。燃燈國王安住在燃燈王宮內如理如法的掌管上下,舉國安泰,佛法興盛,無有戰爭災
難,人人都安閒度日。
有一次,燃燈國王準備恭請燃燈佛光臨王宮應供。同時派人特邀其部下的具財子國王到時也
能參加應供。
此具財子國王也是財富圓滿行大佈施者,他已是十二年如一日地恆行上供下施。這次,他準
備作最後的五大供養:金盤、金掌、金瓶、五百嘎夏巴涅(錢幣單位)及一位美女。
在另外的地方,有二位婆羅門的兒子在一婆羅門上師前學習《吠陀》,學了很久,想報答上
師恩德卻又苦於沒有財物。後來他們聽說了具財子國王好施,就前往求施財物。
在他們未到前,具財子國王的天尊告訴他:『今來二人,一名賢慧,一名智慧,他倆前來求施,
如果你將五大供品奉獻給賢慧,則勝過你十二年的上供下施功德。』
言畢不久,果真來了二人,具財子國王把他倆迎進宮中,一問之下知道是賢慧後,就滿心歡
喜地將五供品獻給了賢慧,而賢慧僅是沒有接受美女,其餘的四供都歡喜納受了。因為他覺
得自己已受梵行不淫戒,不宜接受美女。可這位美女卻是鍾情於賢慧,願意隨他去,在一旁
悄悄地說:『賢慧,既然國王已把我賜給您,還是接納我吧!』賢慧還是毅然地謝絕了。
這時美女已是無處可依,便獨自朝燃燈國走去了。見一位賣花的人,她就把全身的金銀珍寶
交於賣花攤主,並要求道:『我把這些很值錢的金銀珍寶全交給你,以後我將每天定時來取一
朵青蓮去供養天尊。』
(譯者:這裡所謂的天尊,也許是燃燈佛,在經論中有時佛和菩薩也可用天尊之名。)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8 23:43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30
賢慧得到四大物品後去供養他的上師,上師唯有五百嘎夏巴涅沒有接受。當晚,賢慧就做了
十個夢:一是自己飲用大海水;
二是行走於虛空;
三是手持日輪;
四是手持月輪;
五是乘國王的馬車;
六是乘仙人的馬車;
七是騎大象;
八是騎天鵝;
九是騎獅子;
十是登懸崖。
清晨醒來,他覺得稀有,便四處探詢能解夢的人。後聽到附近有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擅於解夢,
他便前去求解。
仙人告曰:『此夢非吾所能解,聽說最近燃燈國王將恭請燃燈佛去王宮應供,屆時汝亦可前往,
請求燃燈佛解你的十種夢相。』賢慧聽畢,就前往燃燈國。
與此同時,具財子國王也率八萬大臣前往燃燈國。燃燈國王為供養燃燈佛,在前七天就規定:
國內所有鮮花一律交給王宮以備供養燃燈佛,任何人不得違越!因此,全國大小地方沒有一
朵花敢留下來。
那位美女還是照例去取她每日訂購的一朵花,賣花者說:『您看,國王有約,不得留一朵花,
我已全部上交了。』
美女稍作默然,爾後很有把握地告訴賣花人:『你去蓮池邊看,以我福德力,肯定池中有綻開
的蓮花。』
賣花人半信半疑地走過去。果然,池中有綻開的七朵青蓮。他覺得稀有,回告美女:『奇哉!
奇哉!我剛剛全採了,怎麼突然又有新開的七朵青蓮?』美女讓他採下,他怎麼都不敢去採,
因為害怕有違國王條規。
美女靈機一動說:『不要緊,你去採來後,我把花放在寶瓶裡用水養著,任何人都不得見的,
放心好了。』賣花人採來了花,美女把它們裝在寶瓶裡,藏在身上往城中去了。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32
此時,賢慧也到了燃燈國,他自言自語:『我沒有供品很不應理,應該找些鮮花供養
燃燈佛。』於是,他走遍全城的大小花園,從東門出,北門進,四處尋找鮮花。可
是一無所得,正失望地往回走時,又與那位美女不期而遇了。以賢慧婆羅門的福德
力,美女藏在寶瓶中的青蓮從瓶中露出來了。
賢慧婆羅門見到了開在瓶外的七朵青蓮,很想借此供佛。於是他上前對美女商求道:
『我給你五百嘎夏巴涅,能否把青蓮花給我?』
美女定神看了看賢慧婆羅門,故意不肯地說:『噢,是你呀!不就是當初不願接納我
的那位婆羅門嗎?怎麼?現在想要我手中的花?我當然是不會給你的。』
但美女還是忍不住又接著問他:『不過……,您要花到底做什麼?』
賢慧說:『別無他意,只是想借花獻佛而已。』
美女略微思考了一下說:『給你倒可以,但我不要錢,只是要您發個願︰生生世世讓
我作您的妻子。否則,我是不會給您花的。』
賢慧聽後很真誠地對她說:『我一生好行佈施,將來生生世世中將會佈施自己的妻子、
兒女,甚至我自身的血肉,你還是好好考慮考慮。』
美女說:『無論如何,在您以後的佈施中我絕不造任何違緣,只要您現在發願就可以。』
(譯者:這個故事在義城王子為婆羅門佈施兒女時其妃不願,王子勸他:『你曾經發願……』
當時她回憶起往昔之願)
之後,美女將五朵蓮花送給了賢慧,並同時發願:『您何時成佛轉法輪,我就何時作
您的弟子行持佛法,乃至未成佛間,我生生世世作您的妻子。』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36
燃燈佛光臨燃燈王宮應供的日子臨近了,宮庭內外,大街小巷掃灑清潔,無有瓦礫沙石,
地平如掌。用甘露水、塗香、妙香敷撒大地,種種幢幡、寶蓋、傘蓋林立,莊嚴著宮城
內外,環境非常悅意。
燃燈國王手舉百幅寶傘,率領他手下各持寶傘的大臣們,具財子國王也率領他手下的八
萬眷屬們一起前往迎請燃燈佛,在佛前頂禮合掌祈求:『恭請世尊及眾比丘光臨我王宮應供!』
燃燈佛率眾比丘默許前往。一路上,燃燈國王手持百幅寶傘舉在佛的上方,其餘的隨從
也打著寶傘。這時,燃燈佛給他們作個加持,他們每個人突然間都覺得在親自為佛打傘。
燃燈佛被隆重地迎請到王宮,當佛的雙腳跨在門檻上時,整個大地震動,盲者復明,聾
者能聽,喑啞說話,跛子能行,瘋狂者恢復正常,難產孕婦順利生子,余多苦縛眾生各
自自然解脫;大象、駿馬能說人話,布谷鳥等也叫出悅耳的聲音,各種樂器不擊自鳴,美
妙動聽,大地鮮花怒放等等。出現許多瑞相。不計其數的眾生,各持香花紛紛對燃燈佛
頂禮供養。
在這熱鬧非凡的擁擠人群中,賢慧、智慧及美女三人也隨眾想親近燃燈佛。當時,燃燈佛
以慧眼觀察到賢慧婆羅門是眾多人中福報最大的人,就想給他一個機會,馬上用神變下了
一場大雨。結果,擁擠的人眾都被雨淋散了,賢慧三人就馬上去親近佛陀。他以無比的歡
喜心把五朵蓮花供養了燃燈佛,燃燈佛加持這五朵青蓮,馬上大如車輪,並上升到燃燈佛
頭頂的上空,如傘蓋一樣,佛陀行走時,這五朵青蓮也跟隨著;佛陀安住,這五朵青蓮也停
留。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13:39
美女見了生起很大的歡喜心,把剩下的兩朵也供養了燃燈佛,佛陀加持後也大如車輪
停留在佛陀的雙耳旁而隨佛陀一同停留。
燃燈佛在前行,賢慧見前面泥濘不堪,就把自己的頭髮舖在地上,對燃燈佛祈求:『如
果我能現前菩提果位,成就轉法輪的話,就請佛陀的雙足在我的頭髮上踏過!』果然,
佛陀在賢慧的頭髮上踏過了。
當時,智慧卻生了嗔恨心,想:怎麼佛陀把賢慧作畜生一樣對待,竟然從他頭髮上踏過,
不應理。後來,燃燈佛對賢慧授記:『你將來得解脫現前無上正等正覺,號釋迦牟尼佛,
成為三界輪迴的唯一明燈!』
授記畢,剎那騰入空中,離地約七多羅樹(Tala)高的虛空中,剛才踐踏脫光頭髮的
賢慧同時又長出了新頭髮。在場的無數的信眾都有目共睹,生起了信喜心共同發願 :
願我們將來在釋迦佛的教法下成為聲聞弟子。
美女也深深發願:以今天供花之功德,願我將來在釋迦佛轉法輪時成為他的聲聞母,在
未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作他的妻子。
時諸天人見了也發願 :在釋迦佛轉法輪時我們願成為佛的首座聲聞。(後佛於鹿野苑轉
法輪時有八萬天子證得聖果,即此緣起。)那些被燃燈佛踏落在泥坑裡的頭髮,燃燈
國王把它撿起來,具財子國王求得了,數了數有八萬根,就分給了他手下的八萬大臣,
他們回去後都做了髮塔(Kesa Dhatu)。
賢慧得到授記後,燃燈國王、具財子國王和其他許多信眾對他作了歡迎和供養。當時,
賢慧問智慧是如何發心的,智慧說:『完了,我算是完了,當時燃燈佛在踏你頭髮時,
我生了嗔心(Dosa)。』
賢慧聽了很可憐他。他們一起去佛前出了家,賢慧很快地精通三藏,後來轉生到兜率天;
智慧則墮入地獄。
眾比丘,當時的賢慧婆羅門就是現在現前菩提果位的我,因供花於燃燈佛前的果報,我在
輪迴中也得到了很大的福報和安樂,以此善根,我得無上正等覺果位,也是有很殊勝的
因緣,得果後又受五百扎德沃人的供花其緣於此也。」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8 13:41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23:12
受燃燈佛授記的賢慧(善慧)更努力精進,修行菩薩所應具備的十種重要美德,包括犧牲、
出離、精進、慈、決定、忍、戒、靜、真諦、智慧,這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十種波羅蜜」。
從此賢慧--這位未來的佛陀開始了他綿長的菩薩道路。他時而轉生為王,時而轉生為
婆羅門,甚至是龍王、夜叉、獅子等動物,歷經了五百四十七世,最後才降生為喬達摩.
悉達多而成佛。
註
1.佛陀轉生五百四十七世可參考<<佛種性>>與<<本生經>>,不論轉生為人類、動物或天神,
每一個本生故事都為了徹底實踐菩薩美德。
2.參考資料第一本親近佛陀的書釋迦牟尼小百科
作者: HMC 時間: 2009-6-28 23:30
降兜率
兜率是指六欲天的兜率天,是候補成佛的菩薩等待下降世間成佛所暫居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尚未降生世間之前,也是居住於此。
其實釋迦如來於過去無量劫前,早已成等正覺。根據<<法華經>>記載:世尊因大悲
願力,欲利益眾生,數數於十方國土,示生示滅,處處不同,豈止於此南閻浮提示
現而已!
經過累劫精進,菩薩道功行圓滿,最後一世生於兜率天上,名為「護明菩薩」。
諸天人為這空前的盛事而集會讚嘆︰
"真是太殊勝了!所有宮殿都因為護明菩薩的降生,照耀著無邊的光明。"
"不可思議了!無量莊嚴的佛事也都自然發生了。"
自此以後,三十三天的天人便經常往返兜率天宮,聽聞護明菩薩的法教,經過了無量
歲月。護明菩薩為了教化天人,甚至親身示現天人五衰,好讓所有天人明白三界都是
無常界,大限到時須命終。
護明菩薩說︰
"在兜率天的因緣將盡,不久,我就要下生到人間。在人間,我將證得無上正等
正覺,並轉無上最妙法輪;如果你們願捨棄在天界的短暫享福,發願隨我下生,
將來一定可以解脫一切煩惱,而到達不生不滅的境界。"
最後,護明菩薩又為天人講解了108法明門,令天人破除昏黯、通達智慧,並作為臨別
的教導。
護明菩薩在兜率天將下降時,觀察閻浮提迦毗羅國最為適當。要降生時心安穩、不驚慌、
不恐怖、不畏懼、不昏亂,告訴諸天人︰
"這一次是我最後受身,我將前往淨飯王的大夫人摩訶摩耶處入胎。"
護明菩薩從兜率陀天下降時,大地出現五種瑞相:一者放大光明,二者大地震動,三者
諸魔宮殿隱蔽不現,四者日月星辰無復光明,五者天龍等眾悉皆驚怖。這就是降兜率相。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glotus.com.tw/chinese/magazine/1998/05/9805-12.htm
http://www.ctworld.org/dialogue/2007/2007-05/26-02.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6-28 23:49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1 23:48
白象入胎
釋迦牟尼世尊,當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間時,早已是一生補處位的最後身菩
薩,名叫護明。為了救度人間眾生的疾苦,所以示同凡夫而入母胎,受人身,
修行成佛。
但是要成為佛的生身母親,絕非一般福薄無智的女人所能勝任。如要成為懷孕
佛陀聖胎的女人,她必定具有三十二種功德相:例如正德而生,肢體具足,所
生之處尊貴,德行無缺,種族清淨,端正無比,身體容貌上下相稱,從未生育,
心常隨順一切善事,無有邪心,身、口、意三業自然調柔,要多聞,極工巧,
心無所畏,無諂曲,無誑詐,無瞋恚,無嫉妒,無慳(悋?),能忍辱,有慚愧,
薄淫、怒、癡,無有女人過失,孝順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諸功德等。
像這樣一位幾乎是十全十美的女性,究竟是誰呢?
為了釋迦世尊的降生人間,因緣已經有了安排。
在中印度的一個小城邦,迦毘羅衛國,是由釋迦族所建的小國家。離其國都不遠
處,另有一城,名叫天臂,也屬釋迦族的一支。
城中有一位豪貴的長者,名叫善覺。他的財富之多,無法估計,當時的人,把他
看作財神。他一共生了八個女兒,相師們看了這八個女兒的相貌儀容,均說當生
富貴福德之子。
這消息被迦毘羅衛國的淨飯王知道之後,便遣使者前往求婚,結果,迎娶了摩耶
及婆闍波提。
這兩位偉大的女性,是與釋迦世尊歷劫以來,有過大善因緣的人。她們來到人間,
正是為著迎接釋迦世尊的降生和撫養成人。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ddm.org.tw/ddm/buddha/main.aspx?cateid=73&contentid=900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1 23:51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1 23:55
因此,當釋迦世尊入胎之前的當天晚上,摩耶夫人即向淨飯王請示,能否讓她從那天
夜裡開始,受持八戒,所謂八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說無意義話、不貪瞋愚癡及不邪見。
淨飯王不但不反對,並且也受了同樣的八戒。因此,經中有一首詩讚歎淨飯王的道心:
「大王見了菩薩的母親,從座起立而生恭敬的道心;
視同母親又像是姐妹,打心底起忘了欲想和欲行。」
護明菩薩從兜率天,下降人間之際,一切世間光明普照,大地震動,大海奔湧,諸水
逆流,一切草木花卉,無不欣欣向榮,乃至人間地獄的苦惱眾生,一切也蒙受了快樂。
摩耶夫人則於夢中清晰地見到菩薩,騎著六牙白象,從她的右脅,進入胎腹。當時她
的身心,均感到有無比的清涼、爽快和愉悅。根據占夢師的判斷,這是將生貴子的吉
兆。此子將來若不成佛,必能名聞遠揚。
摩耶夫人懷著菩薩的聖胎之時,與一般的孕婦完全不同,她自懷胎以後,從未覺到腹
痛腰酸,而且沒有驚恐怖畏之心,百毒不侵,眾穢不染,身不疲倦,反而有大安樂,
持戒清淨,不起欲想,不貪異味,沒有寒熱飢渴的感受,經常心地開朗,喜行布施,
慈悲憫念一切眾生,以平等心作大利益。
菩薩住胎之時,摩耶夫人也能顯大神蹟,不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凡是被鬼神所祟
者,一見摩耶夫人,立即恢復正常;或有黃腫病、瘋癲、癬癩、腫瘤、癰疽,以及一
切疼痛,奇難雜症,只要來到摩耶夫人之前,夫人為其用手摩揉,或隨取草莖、草葉、
樹葉相與,便可痊癒。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ddm.org.tw/ddm/buddha/main.aspx?cateid=73&contentid=900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2 09:26
右脅誕生
釋迦世尊降生人間的目的,是為救度人間的大眾,所以他要和其他的凡人一樣,
住胎十個月,然後光臨我們這個世界。用以顯示,佛是由人而完成的,以說明人
人均有完成佛的偉大人格和福德智慧的可能。
未成佛時,仍被稱為菩薩的釋迦世尊,將要出生之前。天臂城的善覺長者,依照
當時印度的習俗,派遣使者去向迦毘羅衛的淨飯王要求,准許他將摩耶夫人迎回
娘家生產。
於是淨飯王為摩耶夫人的回娘家產子,準備了隆重的儀仗,豪華的交通工具,莊
嚴的寶飾,豐富的器具和衣服,派了穿戴盔甲的力士,優秀的侍女。
善覺長者方面也備了幾乎相等的迎接設施,一方是歡送,一方是歡迎,為兩城之
間帶來了一次從未見過的盛況。
善覺長者為他的女兒摩耶夫人預備的住宿遊息之處,是位於迦毘羅衛及天臂城之
間的一座廣大優美的園林。這座園林,是天臂長者為了他的夫人藍毘尼而建造,
故名為「藍毘尼園」。因此,摩耶夫人這次是名副其實地回到了「娘家」。這座
園林,經過園藝專家的精心設計布置,除了建築物之外,有蓊鬱扶疏的各種樹木。
更有來自各地而不同的草類,不同品種的花卉、果樹、草木、木本,遍植園中。
又有許多的香池、溫泉和綠沼,彼此間連貫著悠然的清流,風光極其宜人。而這
一切,正是為著釋迦世尊的降生,所作的自然安排。
摩耶夫人到達藍毘尼園的那天,以中國曆法的推算,是在四月初八日。夫人從寶
飾莊嚴座車上走下之後,即由隨侍而來以及迎接她的綵女們,焚香薰衣,香水淨
路,音樂圍繞。
摩耶夫人,徐步安詳,處處觀看,欣賞美景,從此一林到那一樹,幾乎在她遊遍
了藍毘尼園的全景之時,發現其中一樹,特別的醒目:此樹枝幹,上下均勻,枝
條下垂,遍布四周,樹葉最奇,半綠半青,翠紫相輝,如孔雀的頸項,其枝葉柔
軟,如天鵝絨。加上此樹所開的花,色澤柔和,芳香撲鼻,以致使得見者歡喜、
聞者歡喜。此樹名為波羅叉,意譯為無憂樹。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ddm.org.tw/ddm/buddha/main.aspx?cateid=73&contentid=900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2 09:28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2 09:34
摩耶夫人緩步走到此樹的下面,很自然地舉起右手,攀在一枝垂曲的樹枝上。這個
伸手攀樹的動作,在佛教史上極其重要,對於釋迦世尊降生人間的因緣,也極關重
要,故有諸天玉女,來到摩耶夫人之前,合掌恭敬,同聲合唱:
「夫人今當生貴子,能斷生與死之根;
他是天上人間師,決定沒有倫比者;
他是諸天之聖胎,能拔一切眾生苦;
夫人呀,辛苦了,我們大家來扶持你吧!」
菩薩入胎,是從摩耶夫人的右脅而入,現在出胎,也是由摩耶夫人的右脅而降。所以
初出胎時,即能安詳起立,身上不沾任何污穢之物。
當時天樂鳴空,百花怒放,萬獸歡騰,眾鳥合唱。
菩薩初生,即能自由自在地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行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
走過之後,目觀四方,高聲說偈:
「世間之中,我為最勝;我從今日,身分已盡。
我於世間,最為殊勝;我斷生死,是最後邊。」
從佛傳中的記載看,有許多是屬於宗教信仰及宗教經驗的事,比如右脅降生之說,違於
常情常理;初生下來,即能自行四七二十八步,以及天女扶持,帝釋天為其接生,八大
龍王為其吐出溫水沐浴等事蹟。以信仰的立場,無一不可接受;以普通讀者的立場,你
也不妨將之視為傳說好了。因為照佛經的記載看,為了釋尊降世後所發生的種種異相異
狀,動員了全國的神異相師、術士,來推算和辯論,可知這本來就不是發生於常人常識
中的事。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ddm.org.tw/ddm/buddha/main.aspx?cateid=73&contentid=900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2 23:54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2 23:59
相者的預言
有一位在藍毘尼花園左近的婆羅門相者,博學多聞,高才善辯,他帶著歡喜踴躍
的心情跑來,口口聲聲說要為太子相命,而淨飯大王正在驚疑不決的時候,就允
許他的請求。
他先看看安祥而臥的太子,然後又望望且驚且怖的淨飯大王。他開始滔滔不絕的
說道:
『大王!人生在世上,第一是希望生一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大王今天生下這一位
像滿月似的太子,真是可慶賀得很!這位王子的長成,必定是釋迦族中的光榮。
王呀!你心中不要驚疑,我告訴你,實在沒有一點掛念的必要。』
『學者!你說得不錯,我心中真是驚疑憂懼得很!』
『大王!你不但不要憂懼,並且你此刻就可以下令,讓全國的臣民都來慶祝。從
現在起,將是我們全國的殊榮。我們國家出生這麼一位賢明的王子,必定能成
為世間上的救世主。我拜望王子的尊容,決不是世間上那些智者或學者可以比
擬,他將來定可以開啟眾生解脫的大道。他若繼承王嗣,不但可以做我國的君
主,而且他將是統領四天下的一位稀有的聖君,廣布善政,廣行王法,使五印
的諸王,都望風屈膝的乞盟於他。他能夠賜給世界之光!』
『是真的嗎?學者!他能夠統領四天下,那真是太好了。』淨飯大王露出歡喜的
笑容。
『不過,』學者莊重的說道:『假若他厭惡這塵世的喧囂,愛居在寂靜的山林,
必定能求得最高的解決大道,必能成就真實的智慧,為一最尊最貴的佛陀。
佛陀,是世間上最偉大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在人間,好比須彌山是山中之王,
一切眾寶中是以黃金第一,萬川是以海洋最為闊大,無數的星宿中是以月亮最為
光明,一切光明中又以太陽為最勝,佛陀是人天的導師,沒有一樣可以和他比擬。』
『學者!你又怎麼知道他將來會喜愛寂靜而且會出家呢?』淨飯大王懷疑的問。
學者指著太子說道:
『你看,王子的尊顏,明淨的眼睛廣而又整,上下的睫毛長而又勻;紺青色的
眼珠,高修而直的鼻樑,像這樣的相貌,決非和尋常的人一樣,他一定能成
就佛陀的功行,願大王速離驚怖趕快忙慶賀吧!』
婆羅門的相者說到這裏,淨飯大王不免又驚又怪起來,他就向這位婆羅門的相者
問道:
『我最敬重的學者!假若你所說的都是真實的話,可是像如此奇特的相,為什麼
不生給我賢明的先王做嗣子,卻生給我這個不肖的做嗣子呢?』
『大王!不是像你這樣說法哩!』婆羅門相者搖了搖他的頭:『凡是世上的人,
即使他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兄弟,都有各個不同的命運。有智慧超
勝的,聲譽遠播的,博學多能的,事業隆盛的;也就有淺知淺識的,愚昧笨拙
的,惡名四傳的,事業無成的。這些賢與不肖,決不可以看做與父子生養的前
後有關。你現在應該見到如此奇特的相後,生起歡喜的心,永離這些多餘的疑
惑!』
淨飯大王聽後非常歡喜的說道:
『我今世得生這麼一位殊勝的王子,真是幸運得很!我的年齡已經一天一天走向
衰老,希望他早日長成,繼承我的王位,那時我願到深山中去出家,積聚一些
靜寂的梵行,以便得到後世的安樂,決不能讓我這位太子捨俗出家,斷絕我的
王嗣。』
淨飯大王說後,隨即賞賜婆羅門相者很多的財寶,等到他告辭去後,淨飯大王就
命令侍從小心慎重的護送夫人和太子一同回宮。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7.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3 00:05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3 00:05
當大王正命令宮女們把夫人和太子在王宮裏安置好了以後,大王的侍衛官又跑來
稟告說宮門外有一位苦行仙人求見。
這位苦行仙人名叫阿私陀仙,在婆羅門苦行的學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權威的智者,
遠離愛著,常入禪定。
淨飯大王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君主,聽說來者是有名的阿私陀仙,就趕快命令侍衛
官請他進來。
阿私陀仙人進宮後,淨飯大王對他非常恭敬,當即向阿私陀仙請教道:
『我最敬畏的大仙!我現在是人間最幸福的國王,我得到無價的寶貝,我生下奇
特的太子,唯願你為我占個吉凶吧!』
阿私陀仙人聽後,非常高興的說:
『真實慈和的大王!你仁智兼備,國運昌隆,你廣布王法,撫愛人民。昔日種下
好的種子,現在才能結出好的果實來。王呀!我此刻前來王宮拜見,也就是為
著這個重大的原因,請你聽取我的說話。我今天入在禪定中,見到天人對我說:
「淨飯大王降誕了一位太子,實在是未來的佛陀;他將來能宣說和過去諸佛一樣
的大法,教化人間最高的真理。」大王!幸運的大王!我今日前來王宮,非為
別事,我是來拜謁這位未來宇宙的大覺者!』
淨飯大王聽完阿私陀仙的話,急忙命令宮女抱出太子來給阿私陀仙看。
阿私陀仙恭敬虔誠的端詳著相好圓滿的太子,這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
之相,一點缺點也沒有。阿私陀仙從未看到過如此殊勝的相好。他看得只是吐舌
翻眼,晶瑩的淚珠不覺一滴一滴的從他眼眶中掉下來,他老是不停的唏噓嘆息。
淨飯大王見到阿私陀仙,起初是帶著歡喜的心情走來,此刻轉而又變為如此悲哀
的樣子。他以為愛子將有什麼不幸,忽然戰慄起來!胸口鬱積,幾乎透不上氣來。
他驚悸不安,即刻從座位上站起,向阿私陀仙說道:
『大仙!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你起初來時不是說我的太子有種種奇特的相好,是
人中最尊最勝的嗎?怎麼你現在親自見到太子之後又這麼憂愁悲哀呢?難道我
的太子是短命之相惹起你的悲哀嗎?還是你以為我是久渴的人得到甘露而又將
失去嗎?抑或這位王子的降生將要亡國喪家失去財寶嗎?我現在可以告訴大仙,
我的太子假若能夠長成,即使我的國家成為別人的屬國,我的財寶散失得精光,
我也都是心甘情願。大仙!請你說,你究竟為什麼要落淚呢?為什麼要嘆息呢?
請你趕快教示,讓我心中能夠安定吧!』
淨飯大王老年得子,這種至情的流露是難免的。阿私陀仙見到淨飯大王如此的憂
懼就向他誠懇恭敬的說道:
『大王!請你心中不要如此的傷感,我此刻拜見太子的尊相,與我當初說的沒有
絲毫的差異。我今天能親自見到太子的相好,真是我莫大的幸運。但想到我現
在已是風中殘燭的年華,留在世間的生命不久,不能得受太子將來成為佛陀的
教化,所以我就不覺嘆息和流淚了。』
『太子真的會出家成就佛陀嗎?』淨飯大王有些放心不下了。
『大王!這位太子的降誕,是人間最後的受生,人間生有這樣的人,好比世上出
現稀有的優曇缽羅華。大王得生如此太子,不但是大王的幸福,也將是全人類
的幸福;不但是大王獲得無價的至寶,也將是全人類獲得的救星!他一定會出
家成就佛陀功行的!』阿私陀仙肯定的回答。
『那怎麼可以呢?我的王位交由何人繼承呢?』
『大王!你的太子是不會執著眼前五欲的境界,他是會捨王位而去修行,去求真實
的覺悟。世間上唯有他,才能使愚癡的眾生消除煩惱和業障,他實在是世間上長
久不滅的智慧之光!大王!可憐我的年齡衰老了,不能親耳聽聞佛陀的大道,我
現在雖得到禪定,但未聞佛陀的正法,畢竟不知道真正解脫的大道。我一旦身壞
命終,必定要墮入三難天,唉!』
阿私陀仙說到最後,又深深的嘆息一口長氣,淨飯大王和王親國戚以及宮中的宮女,
聽了仙人嘆息流淚的原委,一方面增加了憂慮,一方面又感到安心。
在淨飯大王的內心之中,想到阿私陀仙說的話,太子不能繼承王位而要去出家學道
的事,覺得深深的苦惱,臉上現出滿面的憂愁,阿私陀仙見了又再繼續說道:
『大王!我真實的告訴你,正是和你心中憂慮的一樣,太子是會出家成就佛陀正覺
之道的!』
阿私陀仙說後,對太子恭敬作禮就告辭而去。
淨飯大王此時心中雖然生起失望空虛的感覺,但他對太子卻更生有一種敬重之心。
他即刻命令全國,把牢獄開放,大赦所有的囚犯:勞動的苦役,也特別給假休息;
供養婆羅門的上等食品,祭祀一切祠宇裏的善神,賞賜大臣們珍貴的物品,國中
貧乏乞食的丐者都施以飲食,侍從宮女都分有牛馬象等與金銀,整個迦毘羅衛國
中的上上下下的人民,都狂歡鼓舞起來,全國的人民都為國家降誕了太子而慶祝
歡呼!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7.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3 00:19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4 00:58
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迦毘羅衛國中淨飯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親,都呈獻無數的象馬寶車;鄰國的
國王,也贈送很多七寶的器具,這表示祝賀王家及太子萬歲之忱。
這時,迦毘羅衛國的都城中,地下自然湧出無量的寶物,喜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一呼
而來,難以馴伏的馬此刻也馴若羔羊,雜色微妙的禽鳥從野外飛來城中鳴叫,天空白
色的瑞雲輕輕的飄遊,地上爛漫的百花在微笑著開放。
慣於怨憎的人,心中忽而轉為平和;知心的好友,加多深厚的情感;篤實的益友,更
有親密的交往;叛逆者的心,頓時消滅;陰險者的惡念,立即驅除;風,微微的吹;
雨,及時的灑;雷霆沒有災害,五榖豐收如山;飯食容易消化,懷胎的身體平安;這
都是因為太子的誕生,一切世人才得見這吉祥的瑞相。
神宇園林,都增加莊嚴美觀;井泉池沼,都澄清得比如明鏡;各國免除了饑饉,世界
停止了戰亂,天下沒有橫生惡疾之難,世間沒有訴訟不平之爭,各國親如近鄰,人人
均如兄弟,這世間上一時吉祥的現象,都是為了慶賀太子的誕生。
那是太子降誕的第五天,命名典禮很隆重的舉行,全印度所有權威的婆羅門學者,受
了國王的恭請,為要選擇最最好的名字而商量著。
商量的結果,因為太子降誕時具備一切祥瑞之相,所以就命名悉達多。悉達多,那是
「一切義成」的意思,是再好沒有的名字。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 本帖最後由 HMC 於 2009-7-14 01:01 編輯 ]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4 01:00
迦毘羅衛國中,像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歡樂,持續到第七天上,不幸的變故發生了,
那便是聖母摩耶夫人的辭世。
在不幸之中,所好的是夫人有一個最小的胞妹名叫摩訶波闍波提,姐姐去世以後,
她就自願代姐姐撫養幼年的太子。她的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後來,她雖然生了
難陀,但對姐姐生下的東宮太子,照樣是慈愛的撫育。
太子雖然有了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撫育,但是,淨飯大王還是很不放心,他又
選取三十二名宮女相助,八名宮女抱持,八名宮女洗浴,八名宮女餵乳,八名宮女
陪著遊戲。太子的嬰兒期,仍然是再安樂不過的。
光陰似箭,太子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這時在太子的周圍,堆積了很多兒童的玩具,但太子的秉性高超,雖是幼童,而其
態度卻非常莊重,尤其性情,更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太子的心,寄托在另外一個高勝的境地,再玲瓏巧妙的兒童玩具,也絲毫不能勾引
起他的興趣和歡樂。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作者: HMC 時間: 2009-7-14 01:04
太子從七歲的時候起,就延請名師課讀,當時印度最高的學術是五明和四吠陀。
五明即是:
一、 語文學的聲明。
二、 工藝學的工巧明。
三、 醫藥學的醫方明。
四、 論理學的因明。
五、 宗教學的內明。
四吠陀即是:
一、 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二、 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三、 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
四、 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在文事方面,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哲學知識
的四吠陀,都學得精通爛熟。
假若說,世界上有聞一而知百的人,那便是唯有這位悉達多太子。
淨飯大王見到太子的穎悟,心中非常歡喜,他把國中有名的權威學者,都請來教授,
不上幾天,他們就給太子的智慧所折服,都是自動的辭職。
太子在文事方面打好基礎後,從十二歲的那一年起,他又開始練習武術。
太子生來就有很大的膂力,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太子很快
的都一一純熟通達。
淨飯大王一心一意的要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因為他很了解當時印度的國
情。五天竺中的諸國分立爭霸,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在國際間的地位雖然是很高,
但在他的南方,出現了憍薩彌羅與摩竭陀兩大強國。迦毘羅衛國,常受到他們的威脅。
所以他無時不在盼望著,盼望未來全印度民族理想中統一的聖君,乃是屬於自己賢明
無比的太子。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08.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1 10:56
【以下故事內容錄自釋迦牟尼小百科】
由於生來具有喜歡思考的性格,釋迦牟尼佛對於生母早逝感到憂鬱;他也體悟到當時
印度的局勢,在強國環伺下,小小的迦毘羅衛國未來難逃滅亡的命運。這在在使年少
的太子早熟憂鬱。
傳說,太子在十四、五歲時,參加迦毘羅衛國的農耕季時,看到五百隻牛拖犁耕田,
翻起土壤中的小蟲,小蟲被小鳥啄食,而小鳥又隨即被凶猛老鷹叼走。
他深感自然界與人類是同樣存在著弱肉強食的殘酷現象。情形令他感到悲哀,
甚而經常陷入沉思冥想。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1 10:59
婚姻與家庭
太子這樣的表現,淨飯王非常擔憂,深恐太子有一天會出家。在他十九歲那年,
淨飯王為他迎娶美麗的表妹耶輸陀羅為妃。
耶輸陀羅後來為太子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子是在太子出家前誕生的,因此取名為
「羅睺羅」,意為「障礙」,指來拘絆釋迦牟尼人生障礙。不過,兒子的出生
並未改變釋迦牟尼出家的念頭。後來羅睺羅也沒有承繼迦毘羅衛國的王位,
反而在年紀很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釋迦牟尼出家,成為第一位沙彌弟子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1 11:03
王宮生活
關於這段王的生活,釋迦牟尼佛後來在王舍城祇樹給孤獨園,對弟子第一次說法中
曾生動地描述這段回憶記載在《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大品柔軟經>第一:
比丘們呀!在還沒有出家前,我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我家的宮苑中有
著池塘,漂浮著美麗的蓮花,在房間裡也時常飄浮著旃檀的芳香。
我所穿的,都是伽尸所產的最上等的布帛。有三處宮殿供我住用,
冬天就住在冬殿,夏天就住在夏殿裡,以歌舞取樂。出門時,
自有一把白傘為我遮太陽。別人以米糠拌飯供養傭人和寄住的人,
我家共養給傭人的卻是米飯和肉。宮殿中的歌妓舞樂永不停歇。
當我想到園中遊玩時,便有眾人簇擁著我,侍服著我…….
這樣富貴豪華的生活並沒有帶給年輕的悉達多快樂。生活裡的種種觸動彷彿
告訴他絢爛美麗的背後隱約存在著一個可能更本質的事實,在這不安的懷疑中,
悉達多知道自己應該要有所行動和追求。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1 11:08
釋尊的表白
在後世的佛傳故事裡談到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有名故事是「四門遊觀」,大意是淨飯王
為了使太子高興,派人載他出城到郊外遊覽,前三次出遊,分別遇見老人、病人、
死人等悽慘景象,令他沉思不已。最後一次出遊時遇見一位安詳清高的沙門,
因而引發太子發覺人類的病、老、死等悲慘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同時想努力追求
解脫的心境。關於出家的心境,釋迦牟尼佛在往後的說法中,曾做這樣的表白:
我年輕時,雖然過著奢侈的生活,但是常常在想:一般人們如果看到別人
衰老或者病痛苦腦,都認為是他人的事,與自己無關,一點也不在意,
毫無憐憫或同情之心,甚至對於他人的死亡也是如此。從不把它對照自己
本身,深切地考慮自己有一天也會如此面臨哀老、病苦,最後死亡。
然而,我看到別人老、病、死,就將它和自己本身對照,而為它煩惱、
悲傷。因此,對於自己現在的健壯,生命力的驕傲完全斷除。
從平凡的表白中,可以感受到釋迦牟尼佛有著比平常人更敏銳的感受,感受到生命的
苦。在《經集》中的<出家經>裡,阿難曾對佛陀的出家有一個觀察:
佛陀是怎麼樣出家?是怎麼樣地觀察,所以大大地喜歡出家?我(阿難)
想知道佛陀出家的動機。「家居是狹隘而又厭煩,又為塵垢所發生的地方。
可是,出家卻是寬廣而又無煩惱。」佛陀這樣觀察,所以佛陀出家。
佛陀出家以後,必去因身所引起的惡業,拋棄因語言而發生的惡業,
普遍地使生活潔淨。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19 09:59 編輯 ]
作者: 黃楊木 時間: 2009-11-11 11:31
明珠姊姊夢見釋迦牟尼佛了嗎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1 11:32
盡去繁華的悉達多,為何選擇苦行?
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決心,任誰也無法動搖。為了表明決心,他以寶劍削去頭髮,
就此捨棄富貴,邁向了僧侶的道路。
要往哪兒去?
離開了國境,釋迦牟尼佛先來到恆河邊的吠舍離,隨後,渡過恆河往南方的摩揭陀國去。
當時有兩個代表新文化的中心,一個是恆河北邊的憍薩羅國,一是恆河南邊的摩揭陀羅國,
有名的沙門、哲學家都雲集在兩國,對於求道者而言是很理想的修道場。
釋迦牟尼佛選擇摩揭陀羅國的原因主要是:憍薩羅國是迦毘羅衛國的宗主國,距離釋迦國
太近,很容易被父王找到,因此選擇了距離迦毘羅衛國有400公里遠的摩揭陀羅國。當時
摩揭陀羅國的首都王舍城,宛如今天的巴黎、紐約,人文薈萃,正是「六師外道」大排
論陣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初進王舍城,學著其他的沙門,白天托缽乞食,晚上悽身在郊外靈鷲山。這是
多麼新奇的生活!以往三餐富足,錦衣華夏,現在每一口飯時都要靠他人佈施,晚上必須與
蟲草同眠,釋迦牟尼佛的新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2 12:05
在苦行中學習禪定
帶著饑渴慕道的心,釋迦牟尼佛每天在苦行林中,探訪沙門和哲學家。
印度最苦老的修行法門是禪定瑜珈,最前衛的修行法門是苦行,
他決定一一去學習與體悟。
禪定,又稱為瑜珈(Yoga),是一種內觀工夫,行者透過盤腿而坐,
調節呼吸,能使精神統一。透過禪定,去除妄想,心如明鏡,能逐漸
清澈思考世界現象和人生問題。有些行者透過禪定,能產生不可思議
的神通力量,當時有名的禪定仙人有兩位,阿羅藍仙人和鬱陀仙人,
釋迦牟尼佛前後跟隨過他們。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2 12:07
高深的禪定境界
無所有處定:阿羅藍仙人的禪定境界到達「無所有處定」,
這是很高的禪定境界,於超越物質的世界入禪定,到達此境界,
心中無念無想,無對象可執著,所以心能自由。釋迦牟尼佛天生
就是禪定家,在短短的時日裡便達到和阿羅藍仙人一樣的境界。
雖然進入禪定時心能獲得一時的平靜,但是一出定後,又恢復
平常的心,煩惱不斷,因此他認為這不是解脫之道。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12 12:11
非想非非想處定:接著,釋迦牟尼佛去追隨鬱陀仙人,「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仙人的禪定境界。這時雖然有「想」,但這「想」已不能起什麼作用了,
屬於輪迴世界的最高境地。釋迦牟尼佛也很快達到了這樣的禪定經驗,
成為高深的的禪定家,可是,他認為這樣的禪定境界仍無法根本解決
他的困惑與苦惱,不是他所追求的。儘管仙人盼望釋迦牟尼佛能接替
他領導眾弟子,但被釋尊婉拒。
接下來,他打算加入苦行的行列,體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修行方法了。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09-11-13 08:40
安可~安可~~
謝謝姊姊
作者: 溜溜 時間: 2009-11-13 11:20
謝謝水姐姐 安可 安可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3 09:14
是什麼樣的一首歌,讓沙門瞿曇放棄堅持六年苦行?
太子為求真道故,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設有乞者,亦以施之,
或日食一米,或復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時憍陳如等,亦修苦
行,供奉太子,不離其側。___《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
尼連禪河畔的苦行僧
在摩揭陀國的尼連禪河畔,年有著這般景象:酷暑的氣候下,蓄著糾結
長髮的瑜珈行者,全身裸體,或僅以一塊白色棉布遮身,他們坐在鹿皮
上打坐,有的在練習各種瑜珈。像是不停地唸誦咒語或禱詞;在營火中央
坐禪,忍受高溫酷熱;將身體倒掛在樹上;裸體躺在荊棘或鋪滿鐵釘的板上;
終日不眠或斷食數日、數月以上。河岸邊也有苦行者進行淨化儀式。
他們可能正在河中坐禪或沐浴。四處瀰漫著安靜、和平、與世隔絕的氣氛,
但也令人油然升起敬畏之心。
這就是二千五百年前的苦行林景象。釋迦牟尼佛也加入了苦行的行列,
嘗試各種苦行,想盡辦法讓肉體飽受痛苦煎熬。他每天只吃喝很少的的食物,
幾近絕食,經典裡甚至說一天只吃ㄧ粒野麥和一粒米食,到最後,身體瘦如
枯柴,氣如游絲,幾乎死亡。
遠在迦毘羅衛國的淨飯王聽到太子苦行傳聞,派遣了五名勇士前來釋迦牟尼佛
身邊,保護他。這五位勇士是憍陳如、跋提、婆波、摩訶男和阿說示,後來也
一起出家,跟隨釋尊苦行。他們認為,釋尊經由這般苦行鍛鍊,總有一天可以
達到開悟解脫。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23 09:18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3 09:52
放棄苦行
但是,釋迦牟尼佛想不透,為什麼以前修習古老的瑜珈禪定,
無法得到解脫,而今這般劇烈的苦行絕食,幾近到死,
竟也沒辦法平息心中的苦惱恐懼?一切仍在困境之中,
一點進展也沒有。這究竟是為什麼?他反覆思考,絕望極了,
看來苦行並不是接近真理的道路,那麼到底該怎麼走下去?
傳說,在原野中傳來一個唱遊人的歌聲:
「………琴弦太鬆則音不成調,太緊則聲音不悅耳,不鬆不緊
才能使琴音和諧優美!……」陷入困頓的釋尊聽到了這歌聲,
剎那間被震醒了,他霍然明白人的身心就像琴弦一般,只有離開極端,
才有可能趨向讓心靈平靜安穩的真理。因此,他決定放棄苦行。
拖著衰弱的身體,釋迦牟尼佛走向尼連禪河畔,在河中把身體洗淨。
由於身體很虛弱,使他必須攀住樹根,才能從河裡勉強起身。
這時恰巧有一位牧牛少女難陀波羅經過,看見釋迦牟尼佛,供養了
一碗溫熱的乳糜。釋迦牟尼佛接受乳糜一飲而盡,慢慢有了體力。
從這時起,釋迦牟尼佛開始飲食,恢復了健康,幫助日後在禪修
方面得以突飛猛進。
原來修行不能只重精神的需要而忽略身體的需要。只不過,憍陳如等
五個隨從比丘看見他們所敬愛的釋尊竟然放棄苦行,接受供養,都認為
他已經墮落,想重回人間過著奢華生活。他們唾棄並離開他,到了
波羅奈城附近的鹿野苑,繼續修苦行去了。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3 09:57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前,與魔王如何交戰?
洗淨了身體,喝了牧女的乳糜,釋迦牟尼佛一路來到菩提迦耶,他的內心
已經有了定見:苦行與樂行都是極端,無法幫助人們達到理想境界,
唯有奉行中道,才能到達完善!他決定要以中道的態度來面對修行。
來到濃蔭的菩提樹下,他以乾草鋪席,盤腿靜坐,下定決心精進思維:
「我今若不成正覺,寧可碎裂此身,終不起座!」
釋迦牟尼佛這一坐坐了多久,後世的佛傳經典中有不同說法,有說七天,
有說二十八天或四十九天,總之,他是日復一日,夜復一夜,進入很深的禪定。
到了一天的傍晚,釋迦牟尼佛身心徹底獲得了寂靜凝定;到了深夜,獲得了
無比的神通力;到了黎明,體悟了能使人離苦得樂的真理。天剛破曉,
釋尊仰望明星,終於澈悟成佛!
釋尊在樹下成道之後,又在菩提樹的附近停留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繼續思索著
剛剛才悟出來的道理。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1-23 09:58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3 10:12
降伏魔王波旬
時隔二千五百年,我們能知道這段漫長的禪定思維過程是怎麼回事嗎?
在原始經典中,並未敘述這一段佛陀得道的經過,但是在後來的佛典卻有
許多精采的描述,描寫釋迦牟尼佛降伏魔王波旬的經過,故事雖不盡相同,
大意是如此:
魔王波旬,恐懼釋迦牟尼佛即將成佛,如果他真的成佛,魔宮的子孫便會減少,
所以波旬來到正在禪定中的釋迦牟尼佛面前,誘惑他:如果放棄成佛,即可使
他成為支配世界的偉大國王。事實上,當釋尊初出生時,就有一位先人預言釋尊
如不出家成佛,必可成為支配世界的轉輪聖王。所以,此時的釋迦牟尼佛當然
不會為波旬的說辭所動。
接著,波旬用大自然的破壞力,向釋迦牟尼佛瘋狂襲擊。人類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
災變之際,就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升起怯弱之心,祈求神靈的保佑。天魔波旬了解
人性的弱點,所以在震怒之下,發動了狂風暴雨和酷寒,阻饒釋迦牟尼佛。可是,
無畏的釋迦牟尼佛繼續禪定,平靜如常,不動聲色。後來得目真鄰陀龍王見而以
己身護佛。
天魔見到利誘威脅,都不能使得悉達多改變成佛的初衷。最後便使出了最惡毒的武器,
派遣了他的三個女兒,以美色情欲來破壞悉達多的定力。三個魔女撩撥姿色,極盡挑逗,
可是,釋迦牟尼佛運用神力把它們變成醜婦,倉皇逃走。釋迦牟尼佛戰勝了種種試探,
震撼了魔宮,使得波旬遁形逃走。也有經典描述魔王波旬所有射向釋尊的恐懼、貪婪、
欲望等等的箭矢,都化成蓮花,紛紛飄落在釋迦牟尼佛身上,無法加害,反而成了祝福。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3 11:02
突破最後的我執
其實,所謂的魔(mara),是指障礙,它不是來外境,而是生自內心。
那是釋迦牟尼佛克服了所有障礙—他所深藏的恐懼、誘惑、貪欲…,
全部化做魔王波旬向他襲來,這也是「我執」的最後一擊。聖嚴法師在
他所著《佛教入門》書中,有很好的詮釋:
「他(釋迦牟尼佛)……接受了各種生理、心理及自然界的衝刺和考驗。
當他正要擺下一切人間的欲望之時,慾望的火焰卻更旺更盛起來;
他對那些迷戀的情愛、生存和悅樂的渴望與回憶,必須要用堅定的
信念來與之戰鬥。那些東西,卻是人類賴以生存求上進的根源,
但也均係苦難的泉源。因此,人若到了將要和這些東西告別的關頭,
它們便會猛烈地在心中浮現出來,榮譽、名聲、權力、財富、愛情、
家族生活的樂趣,以及來自週遭的寵愛等等,一切的喜樂和歡悅的
誘惑之相,全部湧現在眼前。這種景象使他感到困惑:可是,終於
在智慧的決斷之下,突破了人類智慧和人格的極峰,完成了究竟無上
的佛果。他的心境,從波濤洶湧的狀態,進入了平靜如鏡的狀態:
從此之後,永無波浪,也沒有漣漪,唯是一片深廣無邊與澄澈清涼,
容受一切,包舉萬類,而又絲毫不受他物的騷擾。」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09-11-23 17:2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是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7 12:28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佛原無意於傳法,梵天如何啟請勸說?
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靜寂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
乃能知之,……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
是固我應默然而往。……《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
----------------------------------------------------------------
「緣起甚深!」這是古經中的一句偈語,去道出了佛陀剛得道後的心情。
佛陀初識「緣起」,反覆思量他所得到的智慧喜樂,忽然他生起這樣的心思:
「我是否應該將這樣體悟告訴他人呢?我所體悟到的緣起奧妙難懂,是以前人
未曾說過的道理,若非已經成佛者,是很難了解的。一般世人貪於享樂愛欲,
即使對他們說了,也無法領悟其中精妙。算了,還是別浪費心力,也許我應該
保持緘默,遠離人世。」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7 12:31
梵天勸請
佛陀決定保持緘默,不要向世人說法。世界最高的天神梵天知道了佛陀的法,
很著急,便來勸說佛陀:「如來如果不說法,想保持緘默,那麼世間只有壞滅一途。」
梵天向佛陀合掌:「世尊,我祈求你說法吧!有些塵垢很少的人,如果不聽聞正法,
恐怕會墮落,如能聽聞正法,必能了悟。」
梵天反覆勸請了三次,於是,佛陀以清淨法眼觀察世間。眼前浮現這樣的景象:
在一蓮花池裡,有些蓮花深深沉入池底,永遠無法到達水面;有些盛開在水面上;
有些則幾乎觸及水面。深沉水底的蓮花永無開花的一日,在水面上開的花已經
脫離困境,而幾乎觸及水面的花只要給一點協助,就可以綻放。
相同的,眾生也分為三類:第一種人頑冥固執,無法聽見正法,辨識正途:
第二種人已經找到真理,不需要教悔;第三種人仍在尋找道路。釋尊了解到
第三種人的需要,只要適時給予幫助,就能找到正確的道路,這就是他說法的對象。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09-11-27 12:34
慈悲本懷
梵天勸請的故事記載於許多佛傳經典中,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表達佛陀面對
世間的猶豫躊躇。畢竟在當時印度社會中,反婆羅門思想的傳布,是需要
很大的勇氣。再加上這麼奧妙的法該如何說起?該用甚麼方式呢?
這個深妙的法能否為世人所接受,佛陀剛開始並沒有把握。
最後真正促使佛陀決定走向世人說法的,是真實不移的慈悲,當初觸動
佛陀放棄宮中生活,進而走向出家之路的便是這慈悲。佛陀對身邊的事務
往往有著超乎常人的同理心,所以感同身受地去體會到世間萬物的痛苦,
便是這份心情讓他能夠體悟到解脫之道,最後並決定向眾生宣說他的教法。
《華嚴經》曾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
而不證得。」
而佛陀決心走向世間向世人說法後,從很深的禪定中出來。這時,有兩個商人
兄弟帶著商隊經過附近,見到佛陀供養了豐富的食物。佛陀得到了體力,
便開始了教化旅程。這時佛陀三十五歲,從此展開了四十五年(註)的教化工作,
直到八十歲過世為止。佛陀一念之間,下定了宣揚佛法的決心,而那一念
為世界開展出一大宗教文明。
註:據佛經記載,佛陀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
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
年80歲左右在拘尸那迦羅城示現涅盤。另一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2-6 11:02 編輯 ]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09-11-28 10:50
感謝梵天
需報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1 14:45
佛陀初轉法輪,最初的第子是誰?傳的是甚麼法?
初聽聞妙法,心中滿歡喜:聞法及斷取,聽後滅貪慾。
-五比丘之ㄧ 阿若憍陳如長老偈---
釋迦牟尼佛最初的說法,稱為「初轉法輪」。踏出第一步是最困難的。
該往哪兒去說法?該說給誰聽?從菩提伽耶啟程後。釋尊一路想著先
向誰說最適合。傳給最初教他禪定的兩位老師吧?他們一定可以了解
我所領悟的真理。可是,打聽之後發現二位老師已過世。於是佛陀又
想起了先前和他一起苦行、又照顧他的五位比丘,應該先和他們分享
這生命之道吧!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1 14:52
與五比丘說「中道」
決定之後,釋尊沿路托缽,前往波羅奈城附近的鹿野苑。五位比丘鄭在樹下禪坐,
由於他們對釋尊有誤解,因此,遠遠看見釋尊,便彼此商量好:「那個墮落的
沙門瞿曇來了,我們不要迎接他,也不要理他。」然而,當釋尊漸漸地走近時,
五個人卻又各自違背約定,一人起身迎接,一人為他安排鋪坐,一人接過佛陀
手裡的缽,一人拿水幫他洗腳,一人送來擦腳布。雖然如此,五比丘心裡仍舊
輕視他。
「比丘們,好好聽著,我已經是開悟的佛陀,超越生死的如來,我要為你們說法,
你們也必將開悟。」釋尊一連三次對他們這麼說,它們三次拒絕,於是
釋尊對他們說:「你們過去曾聽我說過如此自信的話嗎?」
他們回答:「沒有。」於是仔細端詳,今天這個瞿曇的確與往日不同,
充滿自信光耀,具有聖神威嚴。就這樣,他們被佛陀的誠摯打動,
準備好好聽他說法。
釋尊開始對他們說法:「世間有兩種極端,是出家人所不應該親近的,
那究竟是什麼?一個是耽溺於愛欲,另一種是走極端的苦行,這兩種
對解脫開悟都無益處。只有行在中道上,才能開智慧眼,到達生命的
最高悟境。」
這段話不但是說明了佛陀當初為什麼捨他們而去的因由,也引導他們遠離
欲樂和苦行的「中道」。中道的內容是什麼?就是四聖諦中的八正道。
隨後佛陀為他們開是四聖諦、八正道。
在日以繼夜的說法與討論中,聆聽教法的五比丘心境逐漸成熟。其中,
憍陳如第一個當下開悟,成為阿羅漢。釋尊開心的歡呼:「憍陳如開悟了,
憍陳如了悟了。」因此稱他為「阿若憍陳如」(意思是了悟憍陳如),
是第一號佛弟子。後來其他四人也陸續開悟。那時,這世間已有六個阿羅漢。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1-22 11:33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2 11:31
佛法僧三寶具足
這就是佛陀初轉法輪的經過,也算是佛教在宗教史上正式確立。它
的意義有三:
1.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三寶」,即 「佛、法、僧」具足:
「佛」指的就是了悟解脫的佛陀本身,「法」便是佛陀初轉法輪所說的教法,
而「僧」就是指體悟正法的五比丘。從此,信者必須皈依三寶,才算是佛教徒。
2.佛陀的信仰理論成形而趨於完備:
這是佛陀第一次向世界展開正法,藉著和了解當時哲學思想的五比丘討論辯證,
佛陀完備了整套的信仰理論。
3.出現僧團雛型:
五比丘是佛陀第一批出家弟子,加上佛陀在內,有了六人的僧團雛型,這是日後展開
教化的核心小組。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2 12:39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自從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陀以後,佛陀就常帶著他們行化在縛囉迦河的沿岸,那裏的一切,
都是很適宜佛化的地方,佛陀對這個地方非常中意,因此就暫時住下來。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著大地開展的時候,佛陀在河畔用水洗面,洗後在河川
的岸上散步。正在這個時候,縛囉迦河的對岸,好像有一個發狂的青年,見到佛陀,
忽然大聲狂呼的脫去鞋子,從淺水的河中奔向佛陀而來,口裏還不斷的叫著:
『我苦啊!我苦啊!……』的聲音。
這一位青年,從河水裏走上來,佛陀用慈愍的眼光看著他,他也懷疑的看看佛陀。佛陀
的相好威嚴,終於警覺了這位青年。他心裏想,近來常聽人說這裏住有一位大徹大悟的
佛陀,恐怕一定就是他。青年即刻恭敬的跪在佛陀的面前說道:
『您是不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請你慈悲的救救我,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給生活困惑得
實在不安。旭日高昇的白天,聲色財利,因擾得我沒有休息的時候;華燈初上的黃昏,
舞姬們又集合起來舉行豪華的宴會。當初,我也會為此陶醉迷戀過一時,但日子久了,
我真尋找不出這其中的樂趣。昨夜,當宴會席終的時候,我拖著疲乏的身體,頹靡的回室
就寢,正在昏沉朦朧的當兒,我做了一個恐怖的惡夢,再也不能入眠,我就從床上起來,
走出寢室,忽然看到我私愛的舞女同一個音樂家正在戲弄,我當時再也無法忍耐,瞋恚
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燒起來。我的神經也就錯亂,因此發狂的就在午夜離開家庭,我一路
盲目的狂奔,像有甚麼力量似的,使我剛到黎明的時候走到縛囉迦河的這邊來。我看您大概
就是被人稱做大覺者的佛陀,請您救救我,我的心中實在苦悶得很!』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 ... hy/Sakyamuni/23.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2 12:46
佛陀慈和的用手撫摸著耶舍說道:
『年輕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知道的佛陀。你不要煩惱不安,你見到我自會安穩自在。
你現在可以把心靜下來想想,世間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嗎?人生那裏能永遠親密的住
在一起?你不要悲傷,這本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自
己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那裏能要別人都屬於我們自己?你得度的機緣已到,你就把
一切放下罷!』
耶舍聽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潤著他被怒火燒著的心靈,他再看看佛陀慈祥的
相好,他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跪在地上痛切陳情,要求佛陀准許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憫的眼光看看耶舍說道:
『耶舍!你現在可以立刻回家去,你的雙親這時候都在焦急的掛念著你,出家並非離開
家庭才叫出家。身上雖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卻戀著世間的俗情;人雖居住在深山
叢林中,而時時不忘懷一般的名利,這怎麼能謂之出家?如果身上雖然裝飾著華美的
瓔珞,而心卻光明清淨,降伏煩惱的怨敵,對人沒有怨親的分別,更要能以真理教化
人間,這才名之為真正的出家,你要出甚麼家呢?』
『佛陀!你開示出家的意義,我全能了解,也能接受。我請求佛陀,慈悲允許我出
煩惱的家,做一個真理的傳播者,做您偉大佛陀的一名弟子。』
佛陀當即允許耶舍的請求,佛陀的弟子從此日日增多。
現在再說耶舍的父親俱梨迦長者,翌日早晨起來,聽到家人報告,說耶舍夜半無故出走,
下落不明,他一聽以後非常驚慌!當即下令家人四面八方出外尋找,自己也親往各地訪查,
就是這樣,他訪查到縛囉迦河而來。
俱梨迦長者渡過河川,走向佛陀的住處而來,佛陀先命耶舍避開,然後自己出來相見。
俱梨迦長者問道:
『您是不是做沙門的?怎麼我沒有見過像您這樣具有威儀相好的沙門呢?你看到我的
一個名叫耶舍的孩子嗎?』
『請你坐下吧!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見到的!』
『真的嗎?我看您像一位大人物似的,一定不會說謊!』俱梨迦長者在佛陀的對面坐下來。
佛陀把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處,說明人生是如何需要這些法寶,更說些人生種種的苦惱,
富貴像水上泡沫,都是不可靠的道理。俱梨迦長者聽佛陀的開示,很受感動,及至聽到他
原來是迦毘羅國悉達多太子出家而成道的佛陀,不覺就跪在佛前頂禮起來,心裏既感激又
興奮,佛陀這時才叫耶舍出來謁見他的父親。
長者本懷疑耶舍或已自殺,但現在卻依然健在,而且亦已皈依佛陀,其歡喜非同小可,
他很贊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願意皈依佛陀,做一個在家的弟子,這是佛陀優婆塞弟子
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並懇請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帶領六名弟子應供後,耶舍的慈母
也皈依佛陀的座下,作為在家的信女,過著家庭佛化的生活,是為佛陀優婆夷弟子的第一人。
佛陀到處傳播菩提的種子,不知不覺都漸漸的發芽!耶舍的朋友約有五十人,受了佛陀慈悲
智慧及道德的感召,也都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子。
佛陀把要教的都教給他們,有一天,佛陀對這五十多位弟子說道:
『你們依著我的教示奉行,一定能夠渡過生死的河流。若能行化各方,就可受世間上的供養。
世間上有無數的眾生,迷在生死的岸頭,很需要救生的船師救濟。你們願意做一個船師嗎?
『實在說來,一切眾生的痛苦,像給熾烈的大火燃燒著,要想消滅這個火,唯一的辦法除施以
淨水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你們不要長住在一處,你們應該到各處遍灑這甘露之水似的教法。
『我現在也要和你們暫時告別,我要到伽耶山去,離那裏不遠,有一位名叫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
仙人,他的修行和名望很高;非常受世人尊敬,很多修道者,都認為在他的門下苦練修學而
引以為榮,我想即刻先去濟度他來棄邪歸正!』
佛陀吩咐以後,五十多名弟子,歡喜踴躍,依教奉行,因此就隨緣往各方出發,開始過他們
自利利人的第一次佈教生活!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3.htm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1-22 12:47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5 23:52
三迦葉棄邪歸正
佛陀現在是獨自一人,踏著莊嚴而穩重的步伐,漸漸的走上勝利的大道。
佛陀走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他在樹下靜坐了一會,像等待著甚麼似的。
那時有一個拿了很大包裹的女人,從佛陀的前面過去,佛陀並沒有注意分別。
後來稍停不久,見到很多高大的漢子走來,他們見到佛陀,都異口同聲的問道:
『剛才您有見到一個拿著東西的女人從此經過嗎?』
『我沒有注意,你們找她做甚麼?』佛陀反問他們。
『我們這一行共三十人,同住在離這裏不遠的森林之中,我們二十九人都有妻子,
只有一個人至今還是孤獨的沒有娶親。我們非常同情,因此昨天就為他尋來
一個女人,那知道不是普通的女人,說來真不怕人見笑,原來她是一個賣婬
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講些無恥的話,把我們三十個人都誘惑了。今天起來,
看到我們的東西都給她拐逃,因此這時要追趕她,要把她找回來,您究竟
有沒有見到她呢?
佛陀默默的,靜靜的看著他們,然後說道:
『是這樣一回事嗎?我來問你們,你們自己的身體要緊呢?還是女人和
東西要緊呢?』
這幾個人給佛陀這麼簡單的一問,放逸慣了的身心像返本歸源一樣,都被這一問
而深切的感動,佛陀像是不可思議的權威,像是精神界的君王,每一個小的動作,
每一句語言,都能深刻的印入人們的心版之上。
『自己的身體比甚麼都要緊。』這一群男人回答,像都清醒過來。
『那你們不要再去追趕女人,你們來找自己的心才是要緊的大事。』
『有甚麼辦法找心呢?』
佛陀又為他們說四聖諦的苦集滅道,他們都皈依佛陀作弟子。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5 23:58
佛陀和他們分別以後,有一天,又到了他曾經修道過的伽耶山尼連禪河邊的時候,
已經是日落黃昏了。
佛陀過去在這裏默默的隱居著修行,他知道這裏的環境,當他到達時就去往訪住在
這兒的一位拜火教的首領優樓頻羅迦葉,他有弟子五百人,國王大臣對他都很尊敬。
他聽到佛陀光臨,就很客氣的出迎,佛陀也向他合掌招呼。佛陀說道:
『我是從波羅奈國而來,現在我想到摩竭陀國去,今天晚了,我想在你這裏借住一宿!』
優樓頻羅迦葉回答佛陀道:
『我看您的樣子,也像是一位不平凡的修道者,你要在敝地借住一宿,這本沒有
甚麼關係。不過,我這裏住的地方,有是有的,但因那間房子中既放著我很多拜火
的道具,而且又有一條很大的毒龍。住進那間房子,簡直就是和生命開玩笑。
在我是沒有甚麼關係,為了您的安全,我得老實的回絕您好。』
佛陀聽後,微笑著說道:
『有毒龍嗎?那也沒有什麼關係,請你無論如何借我住一宿,天黑了,實在沒有
地方可去!』
優樓頻羅迦葉指著一個洞窟似的石室,佛陀就安然的進去,優樓頻羅迦葉和他
很多的弟子都以為佛陀自尋死路,真是一個傻瓜,更有些弟子說這是應該的,
大家都預料佛陀馬上就會逃出來。
佛陀是人間的覺者,他的一切並不願神奇怪異的與世間不同,他只是泰然的安坐
在石室之中。因佛陀是解脫的超人,他知道毒龍對他不會有害意,後來,
毒龍果真昂頭吐舌,捲曲來回的游著,但對寂然不動的佛陀,絲毫沒有惡意。
第二天,佛陀很平常的從石室中安然出來,口裏還說著:『心若清淨的話,
一定不為別人所害。』聽到此話的人,還見到佛陀的後面放光。
優樓頻羅迦葉心中思惟著:「這絕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一定是一位超凡的聖者,
難道他是為了征服我而來的嗎?」他心下這麼一想,不覺就慌亂起來。
佛陀又很有禮貌的問優樓頻羅迦葉道:『可以暫時讓我在這裏修行嗎?』
優樓頻羅迦葉聽了並未深疑,他此刻又以為佛陀很尊敬他。
佛陀住下來以後,適巧當時有一個地方舉行很盛大的祭典,聚集成千成萬的人,
被請為主祭的優樓頻羅迦葉,心中很怕人們見佛陀,因為他知道佛陀是有
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能攝服別人。佛陀早就知道他的心,所以到這一天,
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沒有人見到佛陀,後來惹起優樓頻羅迦葉的懷疑,他就問
佛陀昨天是到甚麼地方去的?佛陀和顏悅色的看看他說道:
『我知道你的心中希望我不要給人看到,所以我也就不給別人見到我。我老實
對你講,你還沒有覺悟到人生的真諦,你還充滿嫉妒的心。以你這麼一位有人格
的人還存有嫉妒的私念,從你修行的方法看來,這本不足為怪。你在拜火以前,
如果不斷這個念頭,你永遠不能證得涅槃!』
佛陀這麼一說,優樓頻羅迦葉起初聽時大吃一驚,他想反問佛陀為什麼這樣說,
但他知道這樣問他反而顯得無智,他只得坦白承認的說道:
『對啦!我很慚愧,你說得一點不錯。我知道你已經是成就佛陀大行的聖人,
我聽說您過去在這不遠的地方修行,可惜我沒有見過您。您比我還年輕,
但您的智慧、道德都比我佔優勢,但是,我又不願意承認。現在我對真理變成
一個不忠實的人,我現在唯有誠懇的拜在您的座下,希望您收我做您的弟子,
洗去我心裏的塵垢!』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6 00:08
佛陀點頭稱讚道:
『好!優樓頻羅迦葉!我知道唯有像你這樣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不過,
信仰你的弟子很多,你還是和你的弟子們商量商量以後再說罷!』
優樓頻羅迦葉聽了佛陀的吩咐,當時就集合他的五百弟子,堅決的向他們說道:
『我到現在才明白我的往日全非,我現在已經逢到宇宙之光的佛陀,我已經是佛陀
的弟子。我希望在佛陀的座下洗去我心上的塵垢,使我能趨證到涅槃。佛陀說,
心不清淨,是不能滅除一切苦惱,我們祭火而心中仍然充滿垢穢,這樣的修行,
又有什麼意義呢?當佛陀初來的時侯,我就覺得他不平凡,超過我多多,可是,
愚癡矇覆我的心,我還不肯在真理之前屈服。現在,我仔細的思惟再三,希望你們
也能一起和我皈依佛陀做弟子吧!』
這五百名修道者──優樓頻羅迦葉的弟子,聽老師這麼一說,給佛陀的威德都
深深的感動,都發誓願意跟隨老師,永遠作佛陀的弟子。
優樓頻羅迦葉非常歡喜,從此和弟子們,投身於佛法的懷抱中,做了佛陀的常
隨眾弟子。他把事火的道具,全部拋入尼連禪河中。
道具隨著流水往下流去,一直流到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的地方來。
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一名那迦葉,一名伽耶迦葉,他兩個人,也是事火教
的教徒,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這一天見到長兄的事火所用的道具,從尼連禪河
的上游流來,以為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不覺茫然傷感的流下淚來。
他倆猜想長兄一定發生甚麼不尋常的事,難道給國王驅逐了嗎?國王那裏敢
對神聖的仙人這麼無理呢?那麼給山賊殺害了嗎?山賊有這麼大膽麼?
他倆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一個原因出來。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6 00:10
他們帶著驚怖的心情,星夜趕到長兄的住所來。走進長兄的苦行林,就見到
一向被自己尊敬仰慕著的長兄,以及長兄的五百弟子都改作沙門,頭上剃光
鬚髮,身上穿著黃色袈裟,他們二人見到以後,竟閉著眼連連搖頭,不忍再看。
他們二人,在轉念之間,又情不自禁的氣憤起來,向優樓頻羅迦葉說道:
『大哥!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呢?你是聽到甚麼人的話而墮落到如此?你所悟的
智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你相比,天下的尊敬都集中在你一身,你為
甚麼 要聽信他人的教,這麼輕易的改變你的信仰?過去我們有你這麼一位
長兄, 覺得無上的榮耀;現在我們真感到做你的弟弟非常的可恥!』
優樓頻羅迦葉聽到兩位弟弟的責難,他毫無氣惱,更心平氣和的說道:
『弟弟!你們來了,好得很!我正預備要去訪問你們。不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
我現在已經改宗信仰佛陀了。我以前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變成這樣,所以你們
想到不可思議,這是不怪你們。是的,我聽到佛陀的一席話,我就從迷途上走向
正道來,我到今天才像從黑暗中見到光明。我很歡喜我活到現在,我在今生能夠
皈依佛陀,這是多麼難遇的因緣!在過去,我還沒有逢到佛陀的時候,和你們的
想法一樣,以為自己的修行,已獲得正覺,可是逢到佛陀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內
心仍然充滿著塵垢,你們要知道,內心不淨,怎麼能解脫生死呢?我活到這麼大
的年紀,從來不曾有過像皈依佛陀以後這麼安靜。
『你們不必有高而且深的我慢,佛陀有大的神通,大的智慧,絕對不是我們所能
及得上的。我現在受著國王的崇敬,全國人民的供養,其實我還沒有斷除根本的
生死,這有什麼可值得榮耀高貴呢?我感到榮幸的是現在逢到大聖者的佛陀,
在他的教導之下,我相信一定能達到我們修行者日夜所祈求的目的。
『弟弟!我執不要這麼深厚,你們也知道我的智慧,我尚且知道改邪歸正,你們
憑什麼還要執迷不悟?難道願意永久陷在塵垢之內、生死淵中?』
優樓頻羅迦葉的這一席坦白誠懇的話,說得兩位弟弟啞口無言。他知道弟弟是相信
自己的,因此就把他們帶去求見佛陀。當他們見到佛陀的時候,佛陀那無限深廣的
威嚴和慈悲,他們一見之後,心中不覺也生起崇敬來,他們此刻才真的知道長兄的
改宗並不是沒有理由。
他們聆聽佛陀的法語以後,更加佩服,所以就很歡喜的要求佛陀憐憫他們,讓他們
帶著弟子一起改宗歸投在佛陀的座下。
佛陀集合迦葉三兄弟並弟子一千人,就以火譬喻說教道:
『弟子們!種種的妄想,就像一塊打火石,會引起種種愚癡的黑煙,熾烈的燃燒起
貪慾與瞋恚的猛火,使一切眾生受害受苦。
『這愚癡、貪欲、瞋恚,就是三毒的煩惱之火,眾生因為燒起這三毒之火,所以就
輪迴在老病死的苦惱之內,在生生死死的世界中從此就不能解脫出來。
『諸比丘弟子!這三毒猛火是苦的根源,是以我為本。要想滅除這三毒的猛火,必須
先要斷除以我為本的執著。這個根本的我執能夠斷除,三毒的火煙才會消滅,輪迴
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惱,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諸比丘!厭棄生死的火宅,遠離三毒的猛火,進一步還要把內心中三毒的烈火完全
息除,不要沉迷於生死煩惱的家中,這才是最要緊的大事!』
這一千個弟子,聽佛陀的開示,歡喜讚嘆,息除一切煩惱之火,暢遊在解脫的境界之中。
佛陀說法以後,就領著這一千名弟子,應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昔日的邀約,向摩竭陀國
的首都王舍城而來。
佛陀帶領弟子走後,留下迦葉的這座苦行林,人去林空,寂寞蕭條,風兒吹動著樹梢,
鳥兒也很少飛來啼叫,這座苦行林,從此失去了迷妄的榮耀!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4.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8 12:08
頻婆娑羅王的皈依
現在說到佛陀離開尼連禪河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林,有一天來到靈鷲山頂,
這裏茂林修行,花卉爭艷,是一個風景美好的地方,佛陀就暫時在這裏住下
來休息。王舍城的人民,對於佛陀光臨的消息已很早獲知,他們都準備要
用香花歡迎於道旁。尤其社會上一些敏感的人,知道三迦葉兄弟皈依佛陀
經過,都在談論不休。輿論界更是驚奇的讚仰佛陀,這些出人意料的消息,
就這樣傳入國王的耳中。
摩竭陀國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他聽到佛陀光臨到他的國土,歡喜興奮異常。
他回憶起十多年前,佛陀經過他的首都之時,那時佛陀還是悉達多太子,
他曾願意分半個國家給他。想不到昔日的太子,今日真的成為佛陀。當初,
他曾要求太子,請他證悟後,一定先要來救度他,這預言今日竟能實現,
在頻婆娑羅王的心海之中,感到真是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的幸運。
頻婆娑羅王希望能早日拜見到佛陀,當即派遣使者往靈鷲山頂上去迎接,
自己帶著大臣、眷屬、婆羅門,恭迎在王舍城外的竹林旁。頻婆娑羅王
一行人等遠遠的看到佛陀來時,那佛陀的面容是多麼的莊嚴啊!態度是
多麼的安靜呵!他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斷除慾望的智者。等到佛陀走近
的時候,他帶領群臣、眷屬,向前頂禮佛足,表示慰問法體的安康,
也表示他們內心誠摯的敬意。
佛陀慈悲的微笑著,以答謝他們的歡迎,然後就和頻婆娑羅王並排著進城。
佛陀的威嚴端莊,頻婆娑羅王不知道如何向佛陀問答才好,他在佛陀的
大威力之下,唯有低頭不敢多言。
進入城中,街旁的民眾,夾道歡迎,頂禮膜拜,高聲歡呼,佛陀都留意的
一一微笑招呼。經過數條街道,即至王宮,等到大家在王宮中安坐以後,
佛陀向頻婆娑羅王說道:
『大王!分別以後,身體很好嗎?治民很如意嗎?』
『佛陀!受您德光的庇照,一切都尚堪告慰。佛陀!我現在有一個問題,
很冒失的想請佛陀開 示,以除眾人的疑惑。這就是此刻坐在佛陀身旁
的優樓頻羅迦葉道長,他是我們全國所尊奉崇拜的修道者,他既有勝德
威名,也有很高的年齡,對於他做 佛陀的弟子,把事火的器具遺棄,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都很想知道。』
佛陀看看優樓頻羅迦葉,示意他來回答頻婆娑羅王的問話,因此,優樓頻羅
迦葉就回答道:
『大王!對於你請示佛陀的這個問題,我很高興講解給你知道。除你以外,
也有很多的人,從過去直到現在,對我的隆情厚意,對我的拜火而信奉,
我也想告訴他們。
『大王!佛陀實在是三界人天的導師,是四生有情的慈父,不是我們所能夠比擬。
像我長到這麼大的年齡,還沒有死去,能夠加入佛陀的弟子群中,真感到無限的
歡喜和榮幸。我為甚麼要把拜火的器具拋棄而皈依佛陀?這是我明智的抉擇,
也是佛陀的威德感召。過去,我以事火為功德,相信這精勤的苦行,可以生到
天上去享受五欲的快樂,但這並不能離開貪瞋癡的煩惱。就是生到天上去,
一方面在享受快樂,一方面還是要恐懼老病死的可畏。事火是為的求生,有生
就有老病死,如果能有一個法門,使我們不生,進入涅槃,那不就是沒有老病死
了嗎?那不就是一個自由解脫的地方嗎?
『大王!如果沒有大慈大悲的佛陀,我無論如何不能從愚癡的事火教中走出來。
沒有拜見佛陀以前,我以為事火是最上的神聖修行,自從聽到佛陀的教示以後,
我才知道事火是增長迷的因。所以我在服從真理的原則之下,就捨棄事火的苦行
而皈投在佛陀的座下,我的弟子也和我一樣想法。我做人、修行,一直到現在,
才感覺到我的心 有了著落。』
優樓頻羅迦葉坦白說出他內心的真誠之言,以及讚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頻婆娑羅王
聽得嘖嘖稱讚,他又再對佛陀說道:『佛陀!我聽到優樓頻羅迦葉的敘述,我也和
他一樣,我感覺到很歡喜也很榮幸,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實在是三生的幸運。
現在請求佛陀明察我們下根的人,講一點我們能領受的法語聽聽好嗎?』
佛陀慈悲的說道:
『大王!我現在說一點關於我們自己的身體給你聽聽。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
的一切作用和活動,就是生死起滅的原因。若能深深了解這個生死,那就不會執著。
對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那時才能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
所謂 無常之相。
『可是,若人真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人有意識的存在,
所以生出種種的慾望。慾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是不能常住的。大王!
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嗎?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是無常的,是不安的,
是虛幻的,是皆空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
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
也不會受束縛。把握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1-28 12:14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
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裏還不能完全瞭解,他插上來帶著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唷!佛陀!你說沒有我,那麼果報是那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眾生自己要來受果報的。
不過要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應該
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呢?抑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
著想呢?究竟那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
這只是空與空的聚合。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後發出的火花。大王!火花是石頭
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後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
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裏沒有掛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
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於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
等於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並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麼
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
一切都在隨著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
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於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
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癡的無明,都是起源於這個我,好像石頭與石頭
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
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大王!離開我執,不是
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癡的、顛倒的。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
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
才沒有生死。』
佛陀講到這裏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內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
得到法眼淨。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眾也感動得流著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5.htm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10-1-28 19:52
引用:
原帖由 水明珠 於 2010-1-28 12:14 發表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
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
才沒有生死。』
(PS我有猴子了~ 感謝)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 23:41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頻婆娑羅王迎接佛陀住在王宮中,得到無上的法樂,他心中老是想著不知如何報答
佛陀才好。
忽然,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浮現在他的腦內,那竹林之中,寂靜雅潔,很富有園林
的優美,在那竹林中建築一座精舍贈送給佛陀,他想佛陀一定也很歡喜。有一天
他向佛陀說道:
『佛陀!世間究竟的真理,從佛陀大覺海中流出,我每聽佛陀說法以後,內心總覺
清涼。記得在十多年前,當佛陀路過我國的時候,我就看出佛陀不是一位平凡的人
物。後來我知道佛陀在伽耶山修習苦行六年,我終日在盼望著佛陀得到正覺以後,
就來向我說教,現在能滿足我的宿願,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內心無限的歡喜。現在,
我看到佛陀像是將要離別我的王宮,又要遠遊的樣子,我真焦急得快要張惶失措,
我不知如何才能挽留住佛陀,以便我們這些凡愚的人常能親近座前,聽聞正法。
佛陀已經知道迦蘭陀竹林是一個清淨幽美的地方,我想在那裏建一座精舍,
供養給佛陀長期安住和說法。這是我的誠意,我帶著滿腔殷切的熱望,
願佛陀能夠慈悲接受!』
佛陀慈悲的回答道:
『你就開始興工吧!我很歡喜的接受!』
頻婆娑羅王當即傳下敕命,命令臣下迅速的在迦蘭陀竹林為佛陀建築一座精舍。
精舍不久完成,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
定名竹林精舍。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於精舍之內,佛陀很高興的說道:
『布施是去除貪欲,忍辱是壓止瞋怒,智慧是遠離愚癡,布施、忍辱、智慧,
這三者是能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
『說到布施,不一定是財寶,見到別人布施,心亦隨喜,將來所得的果報,
和布施的人相同。』
佛陀講這話的時候,那佛陀的慈祥和靄之光,完全流露在面上。
有的是能夠布施的人,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有的人雖然是知道而沒有
力量去布施,可是只要他見到布施的人而心生歡喜,這也和自己布施相同,
一樣可以得到福報功德。像這樣的事什麼人都可以做到,因此接受佛陀的慈愛
憐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佛陀是人間一個真正的宗教家,他什麼人都要救度,
不限於有金錢財富的人。「看到他人布施而心生歡喜」,佛陀指示的法語,
足為千千萬萬年後的我們來深思和讚美!
佛陀帶領著一千餘名的弟子,住在竹林精舍裏,這些弟子們都以佛陀為中心,
共同過著像漸漸形成的僧院生活。在佛陀還沒有到王舍城來以前,已有很多皈依
佛陀的弟子,他們奉了佛陀的慈命弘化在各方,這時都陸續歸來。當他們走進
竹林精舍,看到那些佛陀的眾多的弟子,現在都是如兄如弟,他們每個人都非常
的歡喜!
佛陀也很歡喜他們的歸來,和他們一一敘說別離之情,並詢問他們弘化的狀況。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 23:46
佛陀接受頻婆娑羅王贈送的竹林精舍,在弘化的事業上,一方面得到不少的方便,
但一方面卻引起一些人對佛陀開始嫉妒、反應、輕蔑起來。可是,在以慈悲包容
一切的佛陀,仍然有著很多人從各方趕來皈投到佛陀的懷抱。佛陀在這初期傳道
的期中,能得到竹林精舍是一件大事,但比這更大的事,還是要算得到兩位弟子,
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他們後來輔佐佛陀將正法教化人間,對佛陀教法的弘傳,
其功勞足為我們後人效法、景仰!
舍利弗,本來的名字叫做優波室沙,目犍連叫做拘律陀。他二人有著世間稀少的
聰明和學問,起初是共依當時學術界權威的刪闍耶為弟子,後來覺得不夠所學,
和刪闍耶離開。他二人也各有著一百人弟子,這些弟子也以為除自己的老師以外,
再沒有人能在學問和道德上勝過他們的老師。因此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中,
就傲然的以為世界上沒有比他們再聰明的人。
有一天,舍利弗獨自行走在街上,遇到佛陀的弟子阿捨婆誓,看他出入在王舍城
中乞食,他那威儀靜肅的風度,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的修道者。舍利弗帶著
一股好奇的心情,很有禮貌的詢問道:
『請問你這位修道者,你是住在什麼地方?什麼人是你的老師?你的老師向你們
說些什麼道理?』
阿捨婆誓謙虛的答道:
『我住在竹林精舍,是釋種出生的佛陀的弟子,我的老師是具有一切智慧的人天
大導師。我出家的時間不久,還不能完全領受,所以我不能宣說老師的甚深
微妙的法理。不過,我可以憑著我淺智所學的一二,大略的回答你一些。
我的老師常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阿捨婆誓這樣簡單的說了佛陀的兩句法語,聽在聰慧的婆羅門的舍利弗的耳中,
像有一輪光芒萬丈的慧日,把他心中的一切疑雲驅散,其得到無上法樂的歡喜之情,
自非筆墨可以形容。
舍利弗心中想著,他常修行考察,以為一切因及無因,雖然都是無所作,但那是由於
自在天的意思而形成。今天從佛陀弟子的口中,聽到因緣法,明白到一切諸法不是人作,
也不是天作,而是從因緣所生,也是從因緣而滅。這因緣啟示他「無我」的智慧,
斷除他微細的煩惱。他越想越覺得佛陀真是偉大。自己多年的苦修,實在是無益的,
真理之光,好像到今天才從阿捨婆誓的口中看到。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 23:54
舍利弗和阿捨婆誓兩個人好像是百年的知己,竟忘記時間,邊走邊說,談得非常投機。
舍利弗心中感到非常愉快,更感激阿捨婆誓,他對於阿捨婆誓口中讚美佛陀,真出乎
他的意料之外,想不到世間上還有這麼一個人。他胸中的冰塊,像給春陽照得已完全溶
解。他和阿捨婆誓約定,一有機緣他就要去拜見佛陀。他向阿捨婆誓頂禮以後就告別回家,
一直向老友目犍連的住處而來。
目犍連一眼見到舍利弗那歡喜得忘形的樣子就問道:
『舍利弗!你怎麼今天這樣歡喜呀!難到你得到什麼法寶了嗎?』
『目犍連!我現在知道一個偉大的人物,足可以做我們的老師!』舍利弗的面容洋溢
著得意的微笑。
『舍利弗!你不要這麼小看了自己呀!世間上那裏還有這樣的人呢?』
『目犍連!的確是有呀!他就是佛陀,是的的確確的佛陀!我們所要求的人就
要逢到了。』
舍利弗把聽到阿捨婆誓說的佛陀之法,一一轉告目犍連。講話時的舍利弗,與聽話時的
目犍連,都歡喜得涔涔的流下眼淚。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各人的弟子,一起走向竹林精舍去拜見佛陀。
佛陀一見就非常歡喜,佛陀感覺到自己證悟到現在,所說的話,才真正有了瞭解的人。
自從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弟子皈依佛陀以後,很多的人都想跟隨佛陀出家學道,社會上
知道佛陀的感化力太強,人人都恐懼自己的子弟去出家,更有的怕佛陀的弟子多起來
勢力太大,因此批評的風聲也就隨之而起,他們都批評說:
『沙門釋迦牟尼,擾亂我們的家庭,斷絕我們的宗嗣,把我們的子孫都誘惑去出家。
那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還領了一千弟子皈投在他的門下。他是從母親的手中奪去
孩子,從賢妻的身旁奪去丈夫,才會感到滿足。』
這些批評的風聲,給佛陀的弟子走在街上時一一的聽到,知道人人發怒,也們把外面
的閒言,很詳細的報告佛陀。佛陀聽後很安詳的說道:
『外間批評的那些言論,是不會長久的,可能會有六、七天,以後就不會有人批評了。
你們不要掛念於心,看這個世間,應該豁達些才好。你們以後再逢到這樣批評的人,
你們就照我下面的話答覆他們:「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真理,非但是
叫人要做人,而是叫人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學佛並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
之法也是一樣。」』
佛陀的弟子,朝晨乞食,行走在街上,聽到一些非難的言詞時就把佛陀吩咐的話向眾人
宣說道:『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意義,明白人生的真理,非但叫人做人,
而且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學佛並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之法也是一樣。』
社會上的群眾,聽到佛陀弟子的話,再回想回想,果真不到七天,這些非難的言詞沒有人
提起,大家對佛陀的先見之明,更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有一天,佛陀暫時離開竹林精舍,登上靈鷲山,入定在豚崛洞的時候,住在這兒的舍利弗
的舅父長爪梵志(摩訶俱絺羅)聽到這個消息,特別前來拜訪,他是異教中一位很有名位
的仙人,知道侄兒舍利弗的改宗,對佛陀的威德就非常嚮往,這一天他在拜訪佛陀的時候
對佛陀說道:
『我還沒有認識一切!』
『沒有認識一切,就已經認識一切了。』佛陀微笑著回答。
長爪梵志給佛陀這一說,沒有一句話可以回答,佛陀又說道:
『肯定一切的人,就是否定一切的人;肯定某一項事物的人,就是否定某一項事物的人。
肯定一切,很容易給貪欲拘囚起來;否定一切雖然能夠遠離貪欲,但太固執這個否定,
也是一種執著。捨棄一切的肯定與一切否定,那才是真理的認識。』
長爪梵志,聽到佛陀這些簡潔的至理名言,很感到自己不足的羞愧,他也很誠摯的作了
佛陀的弟子。
佛陀度了長爪梵志以後,又回到竹林精舍中為諸比丘說法。
萬川流入大海,佛陀的慈悲、德慧,像一片汪洋無邊的大海,千萬條的河流都向大海
流來,大海中的水量雖然在不停的增加,但一點都不會溢出來,靜靜的容納,靜靜的
交流,大海究竟有多大,誰又能預測呢?
佛陀的清淨法身是解脫自在的,但佛陀應化的肉體並不是不死之身,如果佛陀假因緣
和合的丈六金身的身體是不壞的話,則佛陀闡明的那些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自語相違。
有為的法是無常的、無我的、生滅的,即使成了佛陀,只要他有為的色身住此世間,
就要應順法的自然性,就不能與法的自然性相違。
有一天,佛陀示現疾病,他靜靜的休養著。病訊給頻婆娑羅王知道以後,就趕快叫御醫
耆婆前來為佛陀治療。耆婆一向是尊敬佛陀的人,他很高興的為佛陀看病。本來,在
耆婆的心中,老早就掛念著除了佛陀以外,佛陀的弟子們,穿著的衣服,既不講究
清潔;吃喝的飲食,也不講究衛生;可是他沒有勇氣,也不敢向佛陀進言。
佛陀病好以後,御醫耆婆老想送一樣禮物供養佛陀,他思來想去,不知要送甚麼禮物
才合適,他後來想到他過去替鄰國的大王醫病,那大王曾報酬他一件上等的衣服,
那衣服是王者穿的,唯有佛陀才配穿著,他把衣服呈獻給佛陀說道:
『佛陀!我自從拜見佛陀以後,我就掛念著一件事情。佛陀常說,在這個地上比較
寶貴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可是我看到佛陀的弟子們常穿著襤褸的衣服,這站在我們
醫者的立場,無論如何解釋都是不合衛生。這件衣服是鄰國大王的賞賜,我希望佛陀
接受我轉贈的供養,給我種一點福田,我更盼望著,就是請佛陀叫比丘們從此不要
穿襤褸的衣服。』
沒有執著的佛陀,很歡喜耆婆的厚意,他著人傳話給諸比丘弟子說:
『穿著的衣服,無論新舊,一定要樸素清潔,要經過日光消毒。如果心為綺麗美觀的
服裝所染,固非所宜,若一定要穿著襤褸的服裝以示學道,也是不當。』
佛陀的話傳出去以後,王舍城中的人民,都爭著做許多衣服贈送給比丘大眾。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 23:57
供養佛陀及弟子們的人多了,這風聲傳進一位大富豪的耳中。
這位富豪是住在離王舍城不遠的摩訶沙羅陀村,名叫大迦葉,聰明博學,富甲天下,
是婆羅門中最傑出的人物。當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時,他每次都前往聽講。佛陀的
德慧,終於漸漸的打動他的心,他也想跟佛陀出家。有一天他在歸途上,走近
王舍城的多子塔邊,在那株大樹枝葉交錯的地方,他奇怪佛陀也在那兒靜坐。
他看了又看佛陀的肅靜和威嚴,終於覺得不去禮拜不成。他在佛陀的座前合掌頂禮
以後,非常懇切感動的說道:
『佛陀!我的大師,請接受大迦葉的皈依,大迦葉從此是佛陀的弟子!』
佛陀知道大迦葉的信念,說道:
『大迦葉!你真是我的弟子,我確是你的老師。在這個世間上如果沒有證得正覺的人,
是受不起你做弟子,你跟我來吧!』
佛陀靜靜的站起來,往竹林精舍的方向走去,大迦葉跟在佛陀的身後,他恭敬感動的
眼淚不住涔涔而下。
佛陀回過頭來看看大迦葉,然後說道:
『我早就知道今天是你得度的日期!很好,未來佛法的流傳,用著你的地方非常之多。』
佛陀度化大迦葉以後,王舍城的佛法,已經打好基礎,靈鷲山的精舍也成於此時,
國王學者,紛紛的皈投而來,佛陀的教化,更是普遍各方了。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6.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0:40
祇園精舍的建立
佛陀在竹林精舍,環繞在左右的弟子,逐漸的加多,弟子多了,發心供養的人也
是與日俱增。
一天,王舍城中有一位首羅長者,承受佛陀的教化,發心備辦豐富的餚饌,
想在第二日請佛陀到他家中來受供。
就在這前一日的晚上,首羅的知友須達長者忽然從舍衛城遠道而來,為他第七公子
向首羅長者的千金求婚,他一面和首羅長者寒喧,一面見到主人家中的僕人穿梭來往
的忙著。再一注意,庭院整潔,掛燈結綵,茶水飯菜,像是準備歡迎甚麼貴賓,
他驚奇的忙問首羅長者道:
『我的好友首羅長者!我看到你們尊府的情形,禁不住心中生起疑惑,我請問你,
你閤府上下今日這麼喜氣洋洋的忙碌,是貴國的大王就要光臨呢?抑是府上那位少爺
和千金要辦結婚的大典呢?』
首羅長者聽後,微笑著回答道:
『善良的老友!你懷疑的問話都猜測得不對,國王的御駕親臨,以寒舍的情況,
隨時都可以迎接,至於說到兒孫的婚典,那裏要我這麼煩心?』
『那麼,府上為甚麼要如此隆重的鋪張呢?我不敢這麼想,難道你的隆情厚意是為了
我的遠道而來嗎?』
『非常對不起我的老友,』首羅長者答道:『我實在告訴你,明日是我們人間救世主
的佛陀,帶領他的弟子們到我的舍下應供,佛陀是住在竹林精舍,現在已經來到寒林,
我正在想著明日怎樣來迎接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
須達長者聽了首羅的話,這天晚上,想要入睡也沒辦法,他還沒有見過佛陀。可是佛陀,
老是離不開他的腦中。他受不住起伏在腦海中的對佛陀渴仰的思潮,他輕輕的起來,
想不給首羅長者家中的人知道,先到林中去拜見一下佛陀,看看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
一位偉大的人物!
他不由自主的,像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催促他開門走出來,這時,明月當空,銀色的
光輝映照著大地萬物,萬物都靜靜的在睡眠,須達長者獨步走向寒林。本來,他過去沒有
走過夜路,現在心中多少有點恐怖,但恐怖阻止不了他前進的心。
他漸漸的走進寒林,他非常擔心,他怕見不到佛陀,佛陀這時大概也安眠了。不過,
他想能看看佛陀的弟子也好。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2-3 11:04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0:46
忽然,須達長者見到寒林的附近像也有一個人在月光下散步,他走上前去一看,他立即五體投地的跪下來問道:
『你是不是佛陀?我看到你的相好與眾不同!』
『是的,佛陀就是我。你像是從遠道而來的吧?你叫甚麼名字?』佛陀明知而故意問道。
『我是從北方舍衛城而來的,我的名字叫做須達多,因為我略有資產,歡喜救濟貧窮孤獨的
人,常給他們的衣食物品,所以國中的人,又喊我給孤獨!』
須達長者在說話的時候,他又望望佛陀,佛陀那完美的人格與風度,真出乎他的想像之外,佛陀的身後,像放射著耀眼的金光。
佛陀就站在寒林裏向須達長者說法,明月照在空中,樹蔭散在地上,須達長者受了很深的感觸,他指著佛陀的弟子們問:
『他們都已經睡覺了?』
佛陀回答道:
『他們每天學道、研究、說法、利人,都很辛苦疲倦,而且,他們的心,沒有愛執,
沒有煩悶,把心調伏到寂靜的時候,是很容易安眠的。
『給孤獨!你今天的旅途,一定也很辛苦了,來到我這個地方,都是你有著純潔清淨
的信仰,有著歡欣踴躍樂聞正法的決心,我今夜很高興為你說法:
『你從過去久遠劫以來,積聚種種的善行,有著堅固的信念,一聞到我的名字就
很歡喜,真是堪受正法的大器。
『你富有無數的財寶,樂於惠施救濟貧窮的人;你能善用金錢,而不為金錢使役,
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德行。不過,你過去的布施,只是祈求的人天福報。人天福報,
一樣不是安穩寂靜解脫的勝境,若是有「我」的這種樂,那也是不久常的。比錢財
更進一步的布施,是至心施、精進施、時施、寂靜施、無畏施,才是莊嚴我們德行
的法門,才是步上自由光明解脫的大道。』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2-3 11:06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0:50
佛陀在向須達長者說法時,很多弟子也起身圍繞在身旁注視傾聽,這時,大地是靜靜的,
四野沒有一點聲響,唯有佛陀的法音迴蕩在空中。
不過,須達長者還有一個問題懷疑在心中,他問佛陀道:
『慈悲的佛陀!我今日聆聽你的指示,像是開啟我的慧眼,對於布施,我又有更進
一層的瞭解。我過去只求短暫的人天福報,這種迷妄的黑雲,好像今天給一陣秋天
的厲風吹刮得無影無蹤。可是,我們往日都是崇奉自在天神的,說世間上的一切,
都是自在天神所造作的,天福即使是短暫的,不究竟的,那麼,自在天又怎能來
控制世間呢?拜望慈悲的佛陀,再多多的為我開示!』
『給孤獨!說世間上的一切,是自在天神所造作,這是愚癡的邪說!如果真是有自在
天神能創造世間上一切的話,那麼,世間上為甚麼到處遍滿了罪惡呢?到處都表演著
災害呢?如果真要說有神創造世間,則更不應有六道輪轉的生死。生就不應該有滅,
成就不應該有壞。
『假若,自在天神能造一切的話,則人都可以住在家中不要工作,等候自在天神造給
人們的飲食。人們受苦惱的時候,則不應該怨天,因為自在天可以左右一切的。可是
事實上不然,人們被苦惱逼迫的時候,一樣的要怨天。自在天既能創造一切,左右一切,
為甚麼要人怨恨他呢?人們為甚麼不用自力工作就不能維持衣食之需呢?而且,世間上
很多的人都信奉著很多的神,沒有信奉自在天,自在天的萬能神力又到那兒去了呢?
『再說自在天假若真是自在天的話,就不應該有所作。因為有所作業,就有疲勞,
有疲勞則不能名為自在。若說自在天是無心而作,則與嬰兒的所為有甚麼分別?若說
自在天是有心而作,有心於事,即不能名為自在。
『給孤獨!苦樂都是眾生自己業力的感召,自有其因果的關係,諸法都是因緣所生,
絕非是自在天所作!』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2-3 11:12 編輯 ]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1:18
須達長者聽後,歡喜踴躍的說道:
『佛陀!我現在恍然覺悟到昔日全非,我沒有像此刻心中這樣高興過。我願意和首羅
一樣,從此誓願世世生生皈依佛陀,並且懇請佛陀到我的國家憍薩彌羅國舍衛城去
說法。到了那裏,一切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等生活上的所需,我的經濟力量
一定可以供養。』
『舍衛城是在北方,我也老早想到北方去的,可是我的弟子們的人數很多,沒有廣闊
的精舍不容易安住下來。』佛陀深思似的,又若無其事似的說。
『佛陀!我的國家土地很豐,人情很厚,舍衛城離開佛陀的祖國迦毘羅城也不遠,
我國的國王波斯匿王是師子族的後裔,以仁愛治國,善護眾生,他和佛陀的父王
同樣獲得遠近臣民的敬仰。
『佛陀!我就想在我國家的首都所在地,建立一所至少和竹林精舍一樣的精舍,
希望佛陀憐愍我國下愚的眾生,帶領比丘們一同光臨!』
佛陀知道須達長者發了殊勝的心,很歡喜的讚歎布施的功德道:
『給孤獨!你現在發心行大布施,不存貪慾的執著,不但可以做人間的模範,而且
有這樣的存心也才能與真理相合。
『你生平樂善好施,因為你知道無常的火燃燒著你財寶的倉庫。儲蓄錢財,絕對不是
持寶,把錢財用作救人利世,才是真正的儲寶。布施雖是為人,實在也是為自己。
做人不要過份的貪圖金錢,要過合理的經濟生活,那慈悲恭敬的心念才會自然湧起;
嫉妒和我慢的邪執才自會消除,這就是布施的力,這就是解脫的因。
『你發心回國建立精舍,這不是金錢布施,這是法寶布施。有人布施的目的,是為希
求五欲的快樂,或是為好的名聞,或是為免除自己的貧賤,而你是懷了能讓眾生
得到法樂和解脫而布施精舍,你已沒有愚癡愛執的心,你很有遠大的眼光,你就回
國趕快動工吧,佛陀一定如你的願望,等精舍完成時,就會前去。』
須達長者領受佛陀的教導,生大歡喜,即刻禮佛而退,準備即日返國。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1:25
一天,須達長者返抵到憍薩彌羅國的舍衛城,在國中到處探訪適合供養佛陀建立
精舍的聖地,他在探訪很多的地方之中,唯有國王波斯匿王的祇陀太子所擁有的
一座園林,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個最佳的地方。他知道這座園林是深為
太子愛惜,大概是怎樣請求他出賣也是沒有辦法,可是他不以為是太子的沒有
辦法而就斷念。他終於晉謁祇陀太子,向他提出要求道:
『太子!我想你一定已知道我們印度出了一位偉大的佛陀,他實在是人類的
救主,是真理的明燈。為要讓我國人民能承受他的法益,永離生死苦惱,赴上
清淨快樂的領域,我想迎請他前來我們的國家,我要建立一座甘露的寶殿,
以便給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安住。
『可是在我們的國中,我尋來訪去,很難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我唯有覺得
太子的那座園林,是最適宜建立精舍供養佛陀,為我國人民的利益著想,
希望太子能把這座園林出賣給我,讓佛光早日照到我們的國家來!』
憍薩彌羅國波斯匿王的祇陀太子,聽給孤獨長者要買花園的一席話,對於佛陀
的為人還未完全瞭解,感到很是為難,如果承認給孤獨的請求,那有一個做
太子的把心愛的花園賣給別人?如果不承認他,他是憍薩彌羅國一個有名的
長者,豈不是要使他對自己生起反感?祇陀太子這麼想了一會,終於決定隨便
說一個很大的數目,讓他斷念。因此太子說道:
『給孤獨長者!你也知道我最心愛的就是這座園林,你現在說要請佛陀蒞臨
我國說法,用金錢向我買園林建立精舍,那除非你能用黃金鋪滿我的園林,
我才將這座園林過戶給你。』
用黃金鋪地來購買園林,祇陀太子的話並不能嚇住給孤獨長者,他回到家中,
即令家人開下倉庫,用車裝載黃金去鋪園林之地。這樣的至誠,終於使祇陀
太子感動,他向給孤獨長者說道:
『長者,我的園林的土地是賣給你了,但我園中的樹木沒有承認賣給你,請你
允許我也布施給佛陀好嗎?』
給孤獨長者聽到太子如此一說,知道他已悔悟,心下自是萬分歡喜。他即日又
束裝就道,趕往摩竭陀國竹林精舍而來,他請求佛陀選派一位弟子到舍衛城去,
以便設計精舍修建式樣及督促工程的進行。
最後,給孤獨長者又把向祇陀太子購買園林的經過情形報告佛陀,佛陀慈和的
微笑著說道:
『發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精舍就定名為「祇樹給孤獨園」吧!我叫舍利弗
前去計劃工程,你回去的時候可以和他同行,你一切都依照他的指示進行工作。』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3 11:31
在舍利弗尊者的指導和給孤獨長者的支援之下,祇園精舍很快就完成了。這所精舍
的堂皇莊嚴,勝過竹林精舍,住房寢室計有數百幢,此外禮堂、講堂、集會堂、
休養室、盥洗室、誦讀室、儲藏室、運動場、總會所等,無不齊備,比之憍薩彌羅國
的王宮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給孤獨長者擁護佛陀的至誠,在睡覺的時候都做著為佛陀工作的夢,他什麼都願意
供養佛陀,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雖然佛陀的法駕還沒有來到祇園,國中的
民眾,對於給孤獨為供養佛陀的喜捨,都已生起敬仰。其中唯有一些外道不喜歡,
嫉妒著佛法的流傳,他們集會商量以後,想要和佛教開一次辯論會,以便辯倒佛教
讓給孤獨長者醒悟過來。
給孤獨把外道們的意思先告訴舍利弗,舍利弗非常高興,他以為這正是宣揚佛陀
言教的機會。
約定時間、地點,佛教和外道辯論的一天終於到來。外道的發言辯論人成百上千的
高高坐在臺上,佛教的辯論發言人只有舍利弗一位尊者。
說起舍利弗尊者這個人來,他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世俗上的一切學術書籍
他閱讀得最多,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學者,有名的辯論家。受著優良的
血統遺傳,舍利弗早成為五印有名的論客,他精通一切外道的典籍和儀規。當初,
他本來就是一個外道的領袖,後來他向真理屈服才皈依在正覺的佛陀座下,而且,
他現在已經證得聖果,他是一位開悟過的阿羅漢。
以舍利弗來作對外道的主辯人,那是最適當沒有的。
外道終於在雄辯家的舍利弗前服輸,這些外道,也是能夠接受真理的人,他們都請
舍利弗作引導,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給孤獨長者很歡喜,他感到自己的鼻子高了起來。
佛陀受給孤獨的迎請,帶領弟子暫時離開王舍城竹林精舍向北方的祇園精舍而來,
佛陀知道機緣成熟,沿途都施以教化。
佛陀到達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人人都很歡喜,佛陀受他們全城人民盛大的
熱烈的歡迎。佛陀在北方從此也有了佛化的根據地。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7.htm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10-2-4 12:25
覺得有預留伏筆的感覺
水明珠阿季要繼續貼喔~~~!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9 00:12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裏的環境和風景優美得好比人間天上。園中
有的是奇花異木,精舍建築得又富麗堂皇。禽鳥婉轉的鳴叫,流泉潺潺的有聲,
佛陀和弟子們就在這裏安住下來。
憍薩彌羅國的大王是波斯匿王,知道他的太子祇陀將首都舍衛城的花園賣給
須達長者,須達長者又建築精舍供養佛陀。「佛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怎麼能
感動人民對他這樣崇敬與信仰?」波斯匿王心中生起很大的疑惑。
有一天,波斯匿王終於帶領百官大臣,駕臨祇園精舍來拜訪佛陀。
波斯匿王拜見佛陀的時候說道:
『聽說你是一位大覺大悟的佛陀,這是不會錯的。不過我真不懂,很多的修道者,
他們在深山叢林之中長住數十寒暑,直到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覺悟,你的年齡
這麼輕,也不過三十多歲吧,怎麼能就能證得正覺呢?而且你更不是婆羅門。』
佛陀慈悲而又有力的回答道:
『大王!很多人都經常蔑視年輕的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世間上有四事
不能輕視: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龍,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輕的
僧侶。因為王子雖幼,他將來長大時可以做統治國家的主人;小龍雖小,但他
很快的就可以成為大龍,而且大龍也隱身在小龍之中;星星之火雖小,但可以
燎原,森林、城市,不都是星星之火能燃燒的嗎?僧侶,只要心能清淨,守護
道業,抱有救度眾生的弘願與精神,是不分貴賤,不論老幼,是誰都能得到無上
的正覺。對著覺悟的人,對著究竟的真理之前,或輕視或惡口,獲罪是很重,這
要懺悔才能滅除這深重之罪。』
過去從沒有敢對波斯匿王直言的人,他是一位個性很強很有固執習慣的大王,
聽佛陀這麼一說,他的心好像受了很強的震動,在有特殊精神力的佛陀之前,
終於壓倒貢高我慢的波斯匿王。
『佛陀!我什麼都不懂,請你指教我一些道理!』波斯匿王慚愧似的又抱歉似
的囁嚅著說。
除了真理以外,不恐懼其他威力的佛陀,用靜靜的威嚴攝服波斯匿王。佛陀沉默
一會,向波斯匿王說道:
『大王!你是一個國王,你應該愛民如你的愛子一樣,不要以為做國王是來壓制
人民,生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再比生命可尊可貴。要嚴厲的克制自己的惡念,
要以寬大對待別人。最要緊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要幫助
苦難的人,要安慰煩惱的人,要救濟有病的人。特別是站在王者的地位,不能
聽信阿諛的言詞,要知道王者是來為人民謀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來為王者
服務。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9 00:19
『做王的人,要知道愛是苦,要緊的是能離開情慾;終日沉迷在情慾的旋渦中,
只有沉淪而不能獲救。樹林被火燒的時候,飛鳥也不會聚集起來做巢,可是
一般人生活在情慾的火燄中並不知脫離。再賢能的人,當情慾燃燒起來的時候,
也不能夠用冷靜的頭腦判斷事理,不能夠思考一國的利害。那個時候自己的生命
尚無把握,那裏會再想到別人可貴的生命!
『悟入真理的正道必定要修學正見、正定、正語、正行、正命、正精進、正思惟。
世間上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從光明走向黑暗,一條是從黑暗步上光明。短見的人
是從光明到黑暗,賢能的人從黑暗到光明。唯有智者才能進入燦爛光明的世界,
救自己的生命,也才能救別人的生命。人生是無常的,苦惱是應當知道,幸福不
到外面去求,把心安住於寂靜的涅槃之中,不受外境誘惑和轉移,那才是自主的
生活,才是真理的世界!』
佛陀的法語,像陽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他從此就對佛陀生起了恭敬純真
的信仰。
波斯匿王很歡喜而又信服的向佛陀說道:
『您真是一位偉大的佛陀,我聽了您的教示,像在黑暗的旅途上獲見到光明,
我心中的歡喜實非用言語能夠形容。我對佛陀感到萬分的抱歉,我前來拜訪佛陀
求教實在太遲了。我現在才知道佛陀光臨到我的這個小國來是我這個小國無上的
光榮。佛陀!您好像是一道吉祥的慈光,我們在您的慈光照耀之下,才能獲得安寧。
『我現在拜見到您的聖顏,聆聽到您的法語,深深感嘆我過去狂妄愚癡,我給您一說,
像是從夢中醒來。在人間為一國的國王,最多的是怨憎煩悶,現在有佛陀來到我們
小國教化,相信我和我的國民一定會獲得永久的平安。』
佛陀聽了波斯匿王從內心中發出至誠的讚語,知道他已生起篤實樂法的心。佛陀又
知道波斯匿王是一個有財欲與色欲執著的人,為了匡正他以後的行為,這正是機緣
成熟的時候,佛陀溫和的又向波斯匿王忠告道:
『大王!這個世間上的現象界,都是苦空無常;這個人生是生老病死。不論是貴為王者,
貧如乞丐,苦空無常的現象,生老病死的痛苦,是誰也不能免除。當人壽命終結的時候,
形體與靈識分開,再好的如恩愛的夫妻,患難的知友,在死後的世界裏也不能作伴。
唯有善惡的行業,如影隨形,盡未來際都在跟著我們。
『世間上一切的人,都只為眼前的快樂打算,都追求眼前財色欲望的滿足,對於他死後
的歸宿從不仔細思量。做人,在天晴的時候,要買雨傘,為的是防備雨天;在肚飽的時候,
知道儲糧,為的是防著饑餓的到來。可是人在生的時候,為甚麼不為死後的歸宿想想呢?
這豈不是太沒有遠大的眼光了嗎?終日給財色的欲望囚繫,而財色就是痛苦的源流,一切
的智慧都會因此而被遮蔽。
『做人要深深了知人生年華的短暫,生命的無常,身心念念都在生滅變易。因此要趕快
把握人生,不要使身心陷在財色的深淵中,不要生驕慢的心,不要過放逸的生活,
把心要棲息在高勝的境界,願身心停留在清涼的天地,對別人要施仁愛,來世才可以
增長他人對自己的歡喜,美名才能留傳後代。
『平素沒有善的行為,後世絕不能獲得幸福,現在的幸與不幸,都是過去業力的感召。
為著未來的幸福,就應當不要忘記今生努力修善,自己所造善惡業的因,受善惡果報
的除去自己以外沒有別人。
『大王!我再告訴你,你不要以為修善學道就非要出家不可,修學真正的大道,出家與
在家都沒有分別。有的深山之中學道而墮落,有的在家庭裏面修行而獲福。修行學道
是不分甚麼人的,做王的人,一樣的可以修行。』
佛陀的法語,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懇切的信服。從此,波斯匿王做了佛陀忠誠
的護法,皈依佛陀做了得力的弟子。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8.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8 20:45
歸城施法語
佛陀和弟子們所住的舍衛城祇園精舍,和佛陀的祖國迦毘羅城相距不遠,因此迦毘羅城中
人民,都紛紛的傳說佛陀不久就要回國來了。淨飯大王耳聞這些風聲,他並不敢妄想和
佛陀相逢,不過他也曾想派遣使者前去迎接,但又恐怕遭受佛陀的拒絕。經驗告訴淨飯
大王,佛陀雖然是他的太子,但佛陀有佛陀的思想,佛陀有佛陀的責任,他知道佛陀這個
人不是聽人話的人。要回來的時候他自然回來,否則,千請萬請,也沒有用。淨飯大王越
是思念越是能忍耐,這反而助長他的修養。
有一天,波斯匿王派遣一位使臣,持有一封他的書信送呈淨飯大王,淨飯大王看了波斯匿
王的信後,知道太子的確是一位大覺大悟的佛陀,這又增加他的見面之想,特別是波斯匿
王信中說佛陀不久要回故鄉的話,勾引起淨飯大王的不安,他焦急的懷念,這時已到不能
忍耐的時候了。
正在這時,淨飯大王得力的寵臣優陀夷前來晉謁,他見到淨飯大王心中像有甚麼掛慮的事
情,即刻就很恭敬的問道:
『大王!你心中有甚麼憂慮的事嗎?』
『沒有甚麼憂慮的事,我心中反而很高興。不過,稍為有點困難。』
『是甚麼困難呢?』
『今天,波斯匿王派遣使臣送來他的書信,他說悉達多最近就會回來。』
『有這樣的事嗎?這是很可以恭喜恭喜的,但不知又有甚麼困難呢?』
「我很想派一位大臣前去迎接,以便他早日能夠歸來,不過,問題難就難在這裏,如果我
派的這位大臣是一個容易受感動的人,他奉我的使命前去,我怕他非但不能很快的請回
悉達多,說不定反而給悉達多感動也去出家而不回來了。』
『大王!假若你是為這個問題掛心的話,那麼,請求大王放心,我願接受大王的派遣,
前去舍衛城迎接悉達多。』
『你也是靠不住的,難道你不知道他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嗎?過去憍陳如等五人不就是給他
感動得一去不回來的嗎?』
『大王!憍陳如等五人不要去說,我是有自信的人,當初悉達多要出家,是我曾奉過大王
之命而加以勸阻過的,他現在反而能把我勸說出家,那除非天地倒轉過來才有可能。』
『那你就速去速回吧!』淨飯大王非常歡喜。
優陀夷正要走的時候,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對淨飯大王說道:
『你看!悉達多的座下又要多一個出家的沙門了。』
說話的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聽話的淨飯大王都笑起來了。
優陀夷帶了淨飯大王的書信,很快的在舍衛城謁見佛陀。優陀夷見到佛陀,心中一驚,
因為他和佛陀分別已十五、六年的歲月,現在看到佛陀的相貌完全改變,穿著的衣服
雖然比過去簡單,但佛陀的相好比過去更圓滿、更慈悲、更莊嚴。而且他以為佛陀已
沒有過去那樣神經過敏。佛陀好像增加了不可侵犯的威嚴。優陀夷就向佛陀行了當時
印度最恭敬的禮貌。
佛陀靜靜的看完父王的書信,便向優陀夷說道:
『父王很健康嗎?』
『是的,回稟佛陀,大王很健康,不過他希望能早一日見到佛陀。』優陀夷很恭敬的回答。
『謝謝父王的關心,我也想不久要回去看看,不久我就要回去的。你遠途而來,大概很
辛苦了吧?那你可以去休息一會吧!』
佛陀說後親自帶領優陀夷在祇園精舍中各處參觀一次,優陀夷看到佛陀的弟子,他們共住
的生活都很有條不紊,思想是統一的,利益是均衡的,法制是平等的,言語是和善的,
心意是共悅的,優陀夷看後非常的羨慕,他心下想,能夠在佛陀的座下受教,是多麼的
幸福。佛陀此時知道優陀夷的心,有意似的問道:
『你歡喜過這樣的生活嗎?』
『很歡喜!』優陀夷回答。
『出家作沙門好嗎?』
『佛陀假若許可,我是很歡喜皈投到佛陀的座下作沙門。』優陀夷這麼回答,他一時竟
忘記承允淨飯大王的諾言。
做佛陀的弟子,本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是一樣的可以學佛。佛陀不勉強勸人出家,但
佛陀卻希望人人都遵奉他所指示的真理去實踐。現在佛陀叫優陀夷出家,並非有意和他
為難,而是希望他真正的能夠得度。
佛陀見到優陀夷允諾以後,隨即喊來一位弟子,告訴那位弟子關於優陀夷要出家的事,
並吩咐他照出家的儀式為優陀夷剃度。
優陀夷恍惚在夢中似的,任佛陀那個弟子為他剃除鬚髮和穿著袈裟,等到優陀夷完全成為
一個沙門的樣子才帶他來拜見佛陀。佛陀向他笑笑,並稱讚他很像沙門,優陀夷想想不覺
也笑起來。他想到現在終於做了佛陀的俘虜,但怎麼樣能歸去回覆淨飯大王呢?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8 20:57
優陀夷的出家,做佛陀的弟子,他雖然感到很榮幸,很得意,但心裏總是不安靜,他最後
奉佛陀的慈命,先歸城去稟覆淨飯大王,他的心才放下來。
淨飯大王見到穿著袈裟的優陀夷就笑著說道:
『對啦!我猜得不錯,優陀夷!你也是靠不住的。他問你些什麼呢?』
『大王!現在的佛陀,超乎陛下和我的想像,只要不是傻瓜,不是狂人,一定會受他的感動
而都皈投到他的座下。佛陀說,他在七日之內就會回來,請大王不要多心,將來迦毘羅城中
的沙門一定要多起來了。』
淨飯大王聽到優陀夷回答佛陀六、七天之內就要回來,心中喜不自勝,對於迦毘羅城中將來
一定會有更多的沙門,淨飯大王此刻實無心去關懷。自從知道佛陀一定要回來的日子以後,
無論迦毘羅城中發生什麼重大的問題,淨飯大王也不去關心,他只是時時刻刻的在盼望佛陀
的歸來。優陀夷見到如此情形,不覺感動得流出眼淚。
很多的人說過,再偉大的人物,在故鄉是沒有人歡迎,佛陀的歸國,正是和這句話相反。
從外表上看,佛陀離開祖國十五、六年才歸來,假若是換上另一個人的話,這正是所謂衣錦
榮歸的時候,可是,佛陀穿著綾羅的衣錦出去,倒是穿著樸實的袈裟歸來。不過,我們不要
忘記,這是表面的,真正的佛陀是出離煩惱的家,捨去太子的位,戰勝一切的苦,遂了歷劫
以來的本願,到達正覺世界而才歸來的一位一切智者。
現在佛陀並非是一個人獨自的歸來,他是帶領著很多的弟子,他們的穿著雖不美觀,但儀規
的整肅,動止的安祥,使見到的人不知不覺的流下眼淚,並且合掌作禮。
佛陀進入祖國的國界,並沒有急忙的趕回宮殿,他帶領弟子進入迦毘羅城外的尼拘陀樹林,
先停在那兒休息一會以後,再帶領弟子進入迦毘羅城中托缽乞食。國中的人,見到很多乞食
的沙門,師父就是昔日的太子悉達多,大家都很驚奇,有的前來致最恭敬的頂禮,有的奉送
最美好的供養。佛陀是不分貧富貴賤,在每一家門前,都站立一會。想供養的人以及不想
供養的人,想求教的人以及不想求教的人,佛陀都很歡喜微笑的向他們招呼。那莊嚴的步伐,
那慈悲的儀表,實在太令人感動!即使對佛陀離國出家的行為有所誤解而不信仰的人,見到
佛陀也都生起恭敬佩服之心。佛陀的風度,就這樣很快的被傳聞開去,傳聞到淨飯大王的
耳中,淨飯大王驚奇太子的歸來怎麼不先來向他問安,他趕快帶領百官大臣前來迎接。
在路上,佛陀和淨飯大王兩個行列相逢,一邊是淨飯大王的行列,極其尊貴華美;一邊是
佛陀的行列,雖然整齊靜肅,但不奢華美觀。
兩邊行列相逢的時候,淨飯大王慌忙的下車,很歡喜的來見佛陀,淨飯大王想用手來擁抱他
的太子,他也以為太子一定會投進他的懷抱,但昔日的太子今日的佛陀威嚴不動如山,淨飯
大王感到非常失望,因此說道:
『悉達多!您是我的太子,但現在究竟怎樣稱呼您,我也不知道。我真不瞭解,您回國後,
為什麼不趕快的回宮呢?您為什麼要使我焦急的在等待?您帶領很多的人,到宮中來吃
飯,您也知道,這是不會成問題,可是,您好似故意和我為難,領著這麼多的人在大街
小巷乞食,您說,這種生活,怎不失去我種族的光榮?怎不增加我種族的恥辱?』
佛陀的慈容,靜得如止水一般,很溫和恭敬的說道:
『父王!我已不是昔日的悉達多,請你不要再呼我的名字,你照我們先祖的規矩稱呼我好了。』
『不要喊您悉達多,照先祖的規矩是怎麼稱呼呢?您的先祖總沒有在大街小巷乞食呀!』
淨飯大王還沒有懂得佛陀的意思。
『我說的先祖是我們出家的先祖,不是在家時的先祖,我的先祖是過去的諸佛,我現在是
證得佛果的人,你喊我佛陀好了。』
『您現在是證果的佛陀,您也不准我再喊您的名字,您離開我一別就是十多年,我對你的
懷念,我為您的煩心,千萬張口這時候都是訴說不能窮盡。你和我分別得這麼長久,相見
的時候一點感情都沒有,使我怎不悲傷?如同有人口中早就乾渴,忽然遠遠看見路邊有一
清涼的泉水,及至奔馳到那兒要飲的時候,那個泉水忽然枯乾,怎不叫人失望呢?
『現在我也不必向您敘述那麼多,您雖已遂了久遠的願望,具足一切的德慧,總之,您是我
的太子,您應該繼承我的王位,統領全國的人民!』
佛陀知道淨飯大王還存有父子的愛情,即刻向父王說道:
『父王!你對我這麼深深的垂愛,只有增加你的憂悲。我現在的一切不是我一人的,我是一切
眾生的。我現在是繼承過去諸佛的法統,請父王還要多多瞭解。
『父王生養我,我是父王的太子,我應該酬謝父王養育的恩德,但這並不一定要奉送世間上
那些無常的財寶,或是那不實的愛情。說實話,人天稀有的寶貝,乃是勝妙的甘露之法,我
將以此報答父王。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8 21:03
『人在世間上為生活努力,都是造六道輪迴的因,六道輪迴的結果離不開苦,苦的根本就
是愛與欲所致。
『把私我的愛欲去除,清除身口意三業,積聚十善的行為,修養善的德性,晝夜沒有間斷,
不給六塵境界轉動自己的心,不給無明妄想所迷惑,如能這樣,一定能得到未來的大利
益,而步上自由解脫之大道。
『自由解脫的境地是無我的境地,無我的境地一定要遠離三界的慾念。三界好似焚燒著的
火宅,好似無底的大海,沒有什麼快樂可言。眾生出沒在三界六道之內,好比月亮迴轉
在太陽的周圍,永無息期。天上的愉快,人間的歡樂,絕對不是常住的,真正涅槃的境
界,才是第一究竟的快樂。』
佛陀的法音,淨飯大王聽得也很感微妙,心靈的深處,像有一股不可阻止的力量生起,
對面的佛陀,身上像放出萬道耀眼的金光,淨飯大王忽然心生歡喜,一掃愛執之念,從此
再不向佛陀提起王位的問題,他即刻說道:
『我知道您現在是大覺大悟的佛陀,我已非常感到榮幸,您旅途太辛苦了,趕快跟我回宮
休息吧!』
佛陀和淨飯大王邊走邊談著,比丘們整齊的隊伍,淨飯大王隨駕的車馬,都跟隨在身後。
一邊是冠蓋雲集,一邊是光頭緇衣,這真是世界上少見的行列。
佛陀和淨飯大王一別就是十幾年,佛陀不是不高興和父王相逢,而是佛陀知道自己的責任,
自己所要作的,在父王的面前,實在不容許有兒女情長的樣子。
年老的淨飯大王,當然很感到佛陀對他的感情不足,但佛陀的歸來,終究是自己的太子成
了佛陀,這衷心的歡喜,那也是不能掩蔽的。
佛陀和淨飯大王進入宮殿時,音樂齊鳴,百官迎接,大家在熱鬧興奮之餘,都回憶起過去
佛陀在宮中做太子時的情景,大家更想到等一會佛陀和耶輸陀羅相逢時,不知又是什麼
情形?
此刻,耶輸陀羅妃沒有出來和佛陀相見,但她的心中,自從知道佛陀歸來以後,像一塘
池水,投進一塊大的石頭,掀起巨大的浪花,一刻也不能安靜。她猜想佛陀現在不知變到
什麼樣子,假使見面時,應該要用怎樣的態度對他才好。耶輸陀羅妃心想佛陀的歸來,
應該先來和她見面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安慰她這十數年來的寂寞苦情。但佛陀停留在宮殿
中,好像忘記有耶輸陀羅的存在。耶輸陀羅在內宮裏,真是百感交集,時而氣憤,時而又
覺得相逢的驕傲。她想到佛陀和她相逢時,一定會對她講些親蜜的話,但她又想到這是不
可能的,因為佛陀是成就正覺的聖者,他要愛一切眾生,怎麼能還會獨自的愛她呢?她只
要能夠遠遠的見一面也就很好了。
耶輸陀羅在宮內,站起來又坐下去,坐下去又站起來,她終於扶在柱子上放聲大哭,正在
這時,愛子羅侯羅進來說道:
『媽媽!爸爸回來了,祖母叫我來請你出來。』
還沒有太懂事的羅侯羅,扶著他母親的手,把她接出來。
佛陀正在向養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道謝過去養育之恩,以及向王弟難陀點頭招呼時,
耶輸陀羅和羅侯羅牽著手走來。
離開佛陀十五、六年來,耶輸陀羅這是第一次見到佛陀。這十五、六年來,像夢似的,
像煙似的,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過去了。
這一場夢,在耶輸陀羅是傷心的,是以眼淚打發過去的,現在她和佛陀相逢,才像是從
夢中醒過來。正當這相逢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緊張的注意著佛陀和耶輸陀羅。
莊嚴的佛陀,靜靜的在那初逢的一瞬之間,是同情,是憐愍,是慈悲的看看耶輸陀羅。
多情美貌的耶輸陀羅、是愛、是恨、是千變萬化的情緒交織在心中。淨飯大王很快的
說道:
『你們終於今天相逢了,我心中自是非常的高興,一位是成就正覺的佛陀,一位是貞節的
美妃。佛陀是經過千辛萬苦而才證得正覺,美妃在宮中每聽到佛陀的一食一衣,他也
甘願這麼學習佛陀生活,總算我們王族的光榮,出了這些不平凡的人。』
這時耶輸陀羅抬頭看一看佛陀,佛陀是那麼靜靜的威嚴不動,她這才好像把一塊很重的石頭
放下,心中才稍為感到平靜,但她緊緊握著羅侯羅的手,卻仍然是在顫抖著。正當佛陀要向
她說話的時候,耶輸陀羅心想跪下去才好。
佛陀很慢很慢的對跪在地上的耶輸陀羅說道:
『給你辛苦了,雖然我對你是抱歉的,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及我自己,請你為我歡喜,
我現在已達到歷劫以來的本願。』佛陀說後,又再看看羅侯羅,很慈和的說道:
『真快!已經長這麼高了。』
佛陀像是沒有情感,但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語言,佛陀的態度,看的人,聽的人,
都很受感動,大家都想要痛哭一場才痛快。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2-18 21:11
年老的淨飯大王又插口對佛陀說道:
『請您此刻對大家說一點道理吧!』
佛陀又再看看大家,然後說道:
『人生是無常的,人甚麼時候死是沒有一定的,人間沒有比老病死更可怖畏的東西,
當初我想到這個問題,就無法應付,就不能安定生活,所以我毅然的出家了。
『我的出家,給你們很多的迷惑與困惱,世間上是沒有不死的人,我要去求得不死的
方法,所以才去出家,去追求一個永恒的生命。你們知道我的志願,見到我的出家,
應該歡喜才對。我現在已不再恐怖死亡,永恒的生命我終於證得。我現在是無上的
平和,我已脫離一切痛苦。我知道一切歡喜原來充滿了世界,但你們是不懂的,
你們仍然陷在老病死苦的深淵之中。你們和我,好像住在兩個世界裏一樣。
『我穿的是你們看都不願看一眼的衣服,我吃的是你們見了就要噁心的飲食,我睡的
地方,可能在你們認為金枝玉葉的身體不值一到的地方,但你們應該靜靜的想一想,
你們的的確確是沒有我快樂。
『過去,我住在宮中的時候,過著豪華的生活,父王對我的慈愛,你們對我的尊敬
和服從,但我心中仍然是苦悶,仍然是煩惱,生活和日子仍然很不安。我想起那時,
我現在好像住在另一個世間上,這是超乎你們想像之外的一個世間。
『我明白的告訴你們,我現在是把生活安住在涅槃的裏面,而你們卻還是生活在無常、
迷惑、苦惱之中。假若你們要進入清淨自由解脫的涅槃,唯有修學八正道。八正道是: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就是走向正道之路..。』
佛陀說法時,大家都全神注意傾聽,佛陀的歸城,以無價的真理之寶,贈送給大家,
大家除了歡喜信受之外,每一個人此刻都感到佛陀降生在迦毘羅衛國是他們無比的光榮。
轉載自: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9.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3-22 11:06
諸王子出家得度
佛陀在故鄉迦毘羅衛國,隨緣方便的說幾次佛法,這些菩提種子,逐漸的在人內心
中發芽,跟隨淨飯大王左右的人,以及釋迦族中佛陀的王弟等,都想披剃出家。
淨飯大王的心中,是歡喜抑是悲哀,自己也不知道。他也想信仰佛陀,他知道他是
不能反對佛陀的。
淨飯大王是師子頰王的長子,他共有三位王弟,每位王弟並各生二位王子,自從佛陀
歸城以後,白飯王的王子提婆達多和阿難,甘露飯王的王子阿那律,斛飯王的王子跋提
和婆娑等,首先生起要跟隨佛陀出家的信念,尤其阿那律王子,聽佛陀的教示以後,
敬佩得五體投地,他把自己心中的感想,告訴給跋提王子,跋提王子的心中是和他發出
共鳴的,其餘諸王子都很贊成,佛陀熱烈的情緒和信心更加提高。最後他們共同決定:
一起出家做沙門去!
他們約定先瞞著宮裏的人,私自走到理髮師優波離的地方來,想不給旁人知道就把頭髮
剃去,跋提王子是最愛護優波離的,優波離也最敬重跋提,當跋提王子剃髮的時候,
優波離的眼淚像雨點似的流著。阿那律看到時,非常不高興,就擺出王子的架子,責問
優婆離道:
『你看到我們剃髮出家應該歡喜才對,為甚麼要流淚呢?』
優波離惶悚的回答道:
『阿那律王子!請你原諒我的一時沒有禮貌,在你們諸位王子之前,居然大膽的流出
我的眼淚,但這不是沒有緣故的。因為自從我幸運的做跋提王子的奴隸,負責替他
理髮,他對我非常器重,想到他和諸位王子為聽信佛陀的教法而剃髮出家,他今天
出家以後,一定雲遊四方,想到這裏,我就不覺流出眼淚,希望王子不要責怪才好。』
『你不要這麼難過,我們會幫助你的生活。』
阿那律好心的對優波離說後,轉臉對跋提等王子說道:
『各位王兄王弟!優波離很小就服侍跋提王弟,我們今後去出家,自應先替他把生活
安排一下。這兒有一張毛氈,請你們把身上的裝飾品完全除下來放在上面,我們出家
用不著這些東西,我們就把這些東西贈送給優波離吧!』
阿那律說後,大家都很贊成,立即把上衣和裝飾品都除下來,換上沙門穿的僧衣,
大家一看,都互相的笑起來,你說我像我說你像的大家都笑個不停。
一陣說笑以後,他們向優波離告別,預備到尼拘陀樹林中去尋佛陀,這時候,他們才
稍有一陣淒涼哀愁的感覺襲上心頭。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3-22 11:12
優波離待諸王子走後,他仍然是悲哀的哭泣著,阿那律王子誤會他的意思,他並非
為今後的生活憂心而流淚。
他是想到有高貴身份的王子都能出家去作沙門,而自己一向是被人認為奴隸者的身份,
自然是不能妄想出家。他怨嘆世間上的不平等,他怨嘆自己不幸的命運,因為如此,
所以他在替跋提王子剃頭時才會流淚。
優波離感傷的收拾著諸王子遺留下的珠寶裝飾,正在此時,他忽然見到門口立著一位
莊嚴威儀的佛陀弟子,優波離不知不覺的向前捧著他的手道:
『你是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你跟隨佛陀才回宮時我就知道你。我現在請問你,像我
這首陀羅奴隸身份的人,不知可不可以做佛陀的弟子?』
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的教法,是究竟的自由平等慈悲,不論智慧的有無,不分職業的高低,只要聽從
佛陀的教示,遵守清淨的戒律,是誰都能做佛陀的弟子,是誰都能證得無上的正覺。
你叫甚麼名字?你跟我一起到佛陀那裏去,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允許你出家,允許你作
他的弟子。』
優波離告訴舍利弗關於他的名字,他迷迷糊糊的跟在舍利弗的身後,佛陀很歡喜的為
他剃度,剃度完時,佛陀還又安慰他說道:
『你很有善根,我知道你將來一定很善於宣揚我的正法。在你來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來此
要求剃度,我雖然已允許他們作我的弟子,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等他們忘記王子
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時,我才允許他們剃度,他們也才會有禮貌和你見面。』
經過七日,佛陀要介紹跋提王子等和優波離見面時,在眾多的師兄弟之中,他們意外的
相逢到優波離,他們都很驚奇,都躊躇著不知如何對優波離招呼。
佛陀威嚴的對他們說道:
『你們躊躇甚麼呢?出家學道之法,首先就是降伏驕慢之心,我先許可優波離出家,你們
應該向優波離頂禮才是!』
跋提王子等聽佛陀說後,都很虛心的向優波離頂禮,他們都覺得出家的信心大大的增強。
相反的,優波離倒反而感到拘束不安,佛陀對他說道:『你應該以兄長的身份對他們。』
優波離感動得只是在佛陀的座前頂禮。
佛法如百川流向大海,不分四姓階級,皆同一姓;不分貧富貴賤,皆是平等。四大五蘊
假因緣和合的人生,本來就是空寂的,本來就沒有「我」這個東西,依照佛陀的聖法來想,
實在沒有起敵對心和驕慢心的必要,因為大家合起來就是一體。
跋提王子等出家剃度以後,佛陀想起未來迦毘羅衛國的前途,很是憂傷,因為當時
迦毘羅衛國的國情,四面都是強大的敵國,一旦父王百年逝世以後,迦毘羅衛國的前途處
處埋伏了危機。王弟難陀沉迷女色,庸碌無能;羅侯羅年幼,負擔不起未來國家的大任。
滿懷慈悲的佛陀,思念故國的前程,和種族繁榮,社會安定,人民康樂的問題,雖然這是
世間無常,人民的共業所感,但佛陀仍想要盡心挽救祖國的危機。佛陀挽救祖國危機唯一
的辦法,就是未來國家的大權,既不能給沈迷女色庸碌無能的難陀繼承,又不能交給年幼
羅侯羅擔當,那只有接引他二人先來出家。至於將來繼承王位的人,在平等得沒有親疏
之分的佛陀,很想在朝庭上選拔一位有才能堪當此任的人,因為佛陀對政治的看法,是
自由民主的,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
先是當羅侯羅到尼拘陀樹林時,佛陀就命令舍利弗為羅侯羅剃度,當時佛陀的僧制中還沒有
兒童出家的規則,佛陀指示用特別得度的方法,先讓羅侯羅做沙彌,受沙彌十戒,這安全
是佛陀愛國愛民的大公無私的悲心。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3-22 11:17
羅侯羅出家以後,佛陀有一天托缽到難陀的門前,佛陀問難陀日來忙些甚麼,難陀說道:
『我和孫陀利姬結婚不久,她是我們迦毘羅衛國十六城中最漂亮的美人,我每日要忙著幫
她化裝打扮,致使無暇前去探望佛陀。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有美麗的妻子,我現在已經
獲得,所以別的事情再引不起我的關心。孫陀利姬她除了要我終日陪著她以外,也不准
我關心別的事情,我不能不聽她的話,她實在是我的心肝。佛陀今日大慈大悲的前來,
不知要接受我的甚麼供養,請快些說吧,恐怕孫陀利姬等我要等得著急了。』
難陀的自白,像是鐵鎚擊中佛陀的胸前,迦毘羅衛國未來的悲運,佛陀的心中像早就知道。
他聽難陀說後,放下手中的鐵缽就轉身向尼拘陀樹林去了。
難陀見佛陀放下鐵缽,趕快盛滿飯菜追趕佛陀,難陀因此也進入尼拘陀森林之中,佛陀見
難陀來時,即刻問道:
『難陀!我為照顧一切眾生,就不能不照顧你,照顧你就不能不為你永久的幸福著想,
我現在問你,你跟隨我一同出家好不好?』
難陀以為佛陀是開玩笑的說話,口中就含糊的應道:『願意!願意!』
佛陀把舍利弗叫來,著他為難陀剃度。
難陀一見佛陀這麼認真的做法,大驚失色,想到朝夕尋歡的孫陀利姬,他是無論如何
不能出家,但佛陀威嚴的在他身旁,他又不敢拒絕舍利弗為他剃度。
難陀剃度後,怎樣也不能安於修行,心煩意燥的醜態,佛陀看在眼中,佛陀知道以再多
的理論是感動不了他,唯有用事實說明才可使他覺悟回頭。一天,佛陀帶領難陀到郊外
散步,行行重行行,走到黑山的地方來,在茂林深處,忽然碰見一隻骯髒醜陋的母猴,
佛陀即刻指著問難陀道:
『難陀!你的妻女孫陀利姬和這一隻老母猴相比如何?』
『佛陀!請不要開我的玩笑,』難陀不高興的回答道:『我的妻子,她有傾城的美貌,
她有無雙的嬌容,對我有恩恩愛愛得難分難捨的情感,她好似天上的仙子,怎麼能同這
老母猴相比?』
佛陀又再慈和的說道:
『難陀!你的妻子既是美如天上的仙女,難怪你聽我的話要氣憤不平,不過天上的仙女你
沒有見過,這是不可以相比的。假若你喜歡要一見天上的仙女,我倒可以滿足你的希求,
我可以把你帶到天上去看看。』
難陀歡喜非凡,佛陀即運用威神德力,轉眼之間,佛陀把難陀帶進另一個燦爛輝煌的世界。
在這一個世界裏,難陀見到的是富麗堂皇的瓊樓宮殿,聽到的是悠揚悅耳的音樂,嗅到的
是馥郁芬芳的花香。難陀的神魂飄蕩起來,他忙問佛陀道:
『佛陀!這裏是甚麼人做天子?』
『你去問問那些天女,她們一定會知道。』佛陀回答。
難陀給那些冰肌玉骨艷麗純潔的天女,誘惑得恍恍惚惚,飄飄渺渺。他鼓大勇氣,把自己的
疑惑向天女探問。
許多的天女都圍攏過來,她們嬌聲滴滴的向難陀說道:
『人間的迦毘羅衛國有一位佛陀的弟弟難陀,因為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後就會生到我們
的天上來,做我們這裏的天子,我們都將是他最寵愛的妃子,終日和他遊戲作樂,
談情說愛,過著花好月圓般的生活。
『我們這裏不比五濁惡世的世間,生在五濁惡世的人,生命只短短的數十寒暑。聲色的
快樂,榮華的富貴,不能永遠享受,不能人人享受。生到我們這裏來作人,壽命有數千年
之久,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更有我們姊妹們陪著,情意綿綿,蜜語甜甜,真是勝過人間
千百萬倍。
『我們這裏的一切情形,不能同你多講,你現在好像還是人間的一個凡夫,你大概沒有經過
克苦耐勞的修行,你業感的身體還在,怎麼會跑到我們的天上來呢?』
難陀彷彿沉迷在夢中,給天女一問像才驚醒過來。他想:天女的言語多麼甜蜜溫柔,體態
多麼輕盈窈窕,只要修行,將來就可以和她們天長地久,想到這裏,他才又歡喜又自慚形穢
的退出來。
『難陀!你的妻子和天女相比如何?』佛陀見難陀出來,仍然慈和的問他。
『佛陀!請你不要笑我的愚癡,這些天女,舉眉動目,都能勾魂攝魄。我的妻子和天女
相比,正如山間母猴比我的妻子,美醜是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我不知道修行的功德,
現在,天女的言猶在耳,佛陀!我以後應該安心修行,求生天上,享受天上
的五欲快樂。』
佛陀聽到難陀立志修行,莞爾而笑,點頭不語。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3-22 11:24
慈悲的救主,偉大的佛陀,救度眾生有無量的方便,「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他終於使難陀暫時離開慾海進入佛道了。
佛陀知道難陀暫時樂道的心是醉翁之意,他為著希求滿足更大的慾望,為著憧憬將來
快樂無比的天堂生活,為著妄想和天女的一翻恩情,大智的佛陀,當然還得進一步的
使難陀鄙棄這不正確的思想。
佛陀又以威神力,把難陀帶入鐵圍山中參觀一切地獄,想以此能為難陀徹底入道的
增上緣。
難陀剛踏進地獄之門,就覺得陰風習習,殺氣騰騰,他戰戰兢兢的欲行又止,佛陀見他
踟躕不前,因此說道:
『難陀!你不要恐怖,這兒的一切情形雖然和天上不同,但我們是遊玩參觀而來,可怖的
場面與我們無關,你大膽的前去觀看,遇到疑惑的地方可問獄卒,請求解答。我在門口
等你,你速去速來!』
難陀聽佛陀的指示,鼓著勇氣又再前行,刀山劍樹,鐵叉銅柱,血河油鍋,拔舌剝皮,
一切悽慘的事實都擺在他的眼前。天堂地獄的因果報應,他再也不敢譏為無稽之談。
這裏是隨著眾生自己業力的大小,感受一切罪刑,難陀見到各處都有人在受刑,唯有
一個巨型的油鍋還空著,難陀因此就問獄卒油鍋中是等誰來受刑。
獄卒猙獰的答道:
『人間迦毘羅衛國佛陀有一位弟弟名叫難陀,他因修行祈禱生天,等他天福享盡,應墮
地獄受此油鍋煎熬之苦。』
難陀一聽獄卒之言,嚇得魂飛魄散,拔腿往外飛奔。天堂的幸福,天女的多情,竟被獄卒
寥寥數言粉碎。念地獄苦,發菩提心,難陀深深體會到人生的空幻和無常,以及學道
了生脫死的刻不容緩。佛陀是不捨眾生,他見到難陀懺悔得痛哭流涕,知道他真正的覺悟,
因此佛陀撫摸著難陀說道:
『難陀!你不要這麼傷心,改往修來,現在不算遲,你跟我回去吧!』
難陀從此安心出家學道,他和跋提王子等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社會上大為驚奇騷動,
輿論也紛紛批評議論,其中最令人驚異的就是難陀和羅侯羅的出家。
年老的淨飯大王,感覺到實在沒有辦法,他想自己也來出家才好。短短的幾天之中,他像
又衰老了許多。他不怨恨佛陀,他知道佛陀是順著法理而行的。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
耶輸陀羅相逢的時候,兩個人怨嘆自己為甚麼不是男人,否則,她們也希望出家才好。
在初期出家的諸王子中,跋提是最具有使人尊敬的人格,他對阿那律常說出家之樂,實在
勝過世界上的一切快樂。佛陀知道以後,問他有什麼快樂?跋提回答道:
『佛陀!我以前住在好像銅牆鐵壁的宮中,有著很多拿著武器的勇士護衛,但我仍然懼怕
怨賊歹徒來對我的傷害,我時時都對生命發生死慌和憂慮。可是我現在即使獨自一人,
在靜靜的林中坐禪,心中卻有說不出的愉快。世俗上的奢華生活,吃的雖是美味,穿的
又是綾羅,但一點安定都沒有。現在的生活,倒可以自由的睡,自由的坐,一點沒有
不安的感覺。沒有憂慮,也沒有煩悶,所以不知不覺中,我時常說現在生活的快樂。』
佛陀聽後就非常歡喜的說道:
『你很有善根,我過去也是和你一樣。』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30.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5 21:18
淨飯大王的逝世
佛陀在祖國逗留約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他就帶領弟子回祇園精舍說法,經過數年,又再回到王舍城靈鷲山的竹林精舍去安居。
在北方有舍衛城的祇園精舍,在南方又有王舍城靈鷲山的竹林精舍,這都是佛陀經常說法的地方。大聖佛陀的經典中,如《勝鬘夫人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都是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說的;《般若經》、《法華經》、《無量壽經》等,都是在王舍城靈鷲山說的。
佛陀作有系統的說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時候,因為在夏天約九十日時間的雨季,不便到外面去乞化度生,所以就集合各方弟子於一處,講述修行的法門,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後來大乘經典的結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時所說的言教。
佛陀離開祖國以後,到處宣揚得救的聖音,時光迅速,數年以後,當佛陀在靈鷲山度過一個安居期。有一天,佛陀安住在寂靜的涅槃境界中,忽然心中稀奇的發生一件很悲哀的思想,佛陀就預料到淨飯大王的患病。這是事實,佛陀是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大覺完人。不久,淨飯大王派遣使者來求見佛陀,報告他的病體非常沉重,希望能最後再見一面佛陀。佛陀得悉父王的病訊,沒有耽擱,簡單的吩咐諸弟子之後,馬上就帶領難陀、阿難、羅侯羅等諸弟子趕奔迦毘羅衛國而來。
佛陀進入宮殿,淨飯大王的病雖然危險,但他的意識尚清,他見到佛陀回來,悲哀的微笑著,慢慢的伸出手掌,佛陀默默的上前握著,佛陀的眼眶中,好像也浮著一滴晶瑩的淚珠。
難陀啜泣著,阿難和羅侯羅等都流著眼淚,宮女則都一個個的放聲大哭。
已經九十三歲的淨飯大王輕微的說道:
『你們不要這麼悲哀,佛陀說過諸行無常是本然的狀態,現在我已經感到真正的幸福,我的太子成就天上人間最尊貴的佛陀,他遂了歷劫的本願,我不但引為榮耀,我也因他而獲得很大的安樂。這是我活在世上最後的時刻,我能再見到佛陀一眼,我好像見到死後的光明!』
淨飯大王合著掌,含著笑,就這麼逝世了。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耶輸陀羅妃哭得非常厲害,難陀和羅侯羅等都悲傷得放聲大哭。
佛陀沉默的,嚴肅的見著父王逝世,眾生雖然各各都受著自業的支配,但以佛陀的威德,淨飯大王也能少分的進入到涅槃的境界。
淨飯大王的遺體,用香油沐浴,用高貴的布帛纏著身體。收殮後,棺上裝飾著寶石,安置在宮殿的正中,四週圍著珍珠的帳幕,帳幕旁散著各色的鮮花,佛陀和難陀在棺前守護,阿難和羅侯羅在棺後守護。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5 21:20
在守通夜的時候,難陀對佛陀要求道:
『佛陀!明天出殯的時候,請你允許我為父王擔棺!』
阿難、羅侯羅聽後也同樣的向佛陀要求。佛陀回答道:
『很好!我也要擔一分!』
淨飯大王的葬式,非常的莊嚴,那是不用再說。並且還又布施甚多的財寶,救濟貧窮的人。
全國的人民得悉國王淨飯大王的逝世,都非常的震悼。當淨飯大王出殯的這一天,大家見到成就正覺的佛陀也為父王擔負棺木,往火葬場走去,他們都感動得流下眼淚,跪在路旁不停息的禮拜。
淨飯大王在世的時候,迦毘羅衛國的四鄰就已處處覆下隱憂,憍薩彌羅國的興起,實在是迦毘羅衛國的一個最大的威脅。佛陀因為恐怕有權繼位的難陀,沉迷女色,意志薄弱,以及年幼的羅侯羅,不堪擔負起興國的大任,所以佛陀都接引他們出家。現在淨飯大王逝世,全國無主,人心惶惶,大家都希望早一點能有一位英勇賢明的人能夠來繼承王位。
釋迦族中,有一位英武的王子大將,名叫摩訶那摩,是阿那律的哥哥,大家都同意他來攝政,佛陀非常歡喜,匆匆的領著親隨的弟子告別迦毘羅城,暫住在城外的尼拘陀林。
摩訶那摩承擔迦毘羅衛國的攝政,所以一時還能維持小康的局面,至於迦毘羅衛國未來的悲運,仍然是無法避免,這在大覺佛陀的心中,早就知道。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31.htm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9 10:54
最初的比丘尼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約有五百人之多的釋迦種族中的女人,到尼拘陀樹林中拜訪佛陀,並以兩件新織的衣服供奉給佛陀。
佛陀接受下來以後,對她說道:
『我來替你施僧,以此布施功德,你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果報。』
『不!佛陀!』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說:『這兩件衣服是為佛陀做的,請您收下,我希望您要自己來穿!』
佛陀因為對方是自己的姨母,不好過份拒絕,就讓步說道:
『施僧是有很大的功德,我也是僧中的一名,接受你的一件,另一件我來為你布施給別人。』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見佛陀承諾接受一件以後,沒有再說什麼,但她又再進一步的提出問題來要求佛陀道:
『佛陀!我願您能慈悲承允我們一件事,就是讓我們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聽後,不假思索,堅決的拒絕道:
『妳這個要求我不能承認,請妳也不要這麼想和這麼說。過去的諸佛,都不允許女人出家。女人在家學道,披搭袈裟,勤行精進,是可以得到正覺的,但不可以出家。未來的佛陀,他們一定也是實行這個法制。妳能奉行我的教法,你就在家中修行,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的。』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對佛陀的答覆,甚感不能滿足,她曾三度請求,都給佛陀三度拒絕。每當佛陀回絕她的時候,她就哭泣,五百女人也陪著哭泣,哭聲震動原野,淚水像秋雨點滴不停。
佛陀怕她們再來糾纏,因此即帶領弟子往那摩提犍尼精舍去教化。
這時,佛陀在教化的區域中,甚多的精舍或講堂都順利的建築起來。鹿母講堂、重閣講堂,瞿師多講堂等都相繼完成。
女人心中所發出的一念,不是簡單的就可以拒絕。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聽到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的時候,她和五百志同道合的女人商談以後,立定最大的決心,把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到達那摩提犍尼精舍的時候,疲倦的坐在門外休息,恰巧此刻什麼也不知道的阿難從裏面出來,他看到她們女人都把頭髮剃去,感到十二分的驚奇!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見到阿難時,雖然疲倦,但她站起來對阿難說道:
『阿難尊者!你來得正好,你能知道我們此刻的處境和我們的決心。我們拜託你去見佛陀,告訴他說我們來了,希望你要盡心的對佛陀說請他收留我們出家,否則我們就死在這裏也不回去!』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說著哭著,阿難也不忍心的流著同情的眼淚,他對她們說道:
『你們安心,不要妳說,我看到妳們的情形,心中就異常難過。請妳們稍為坐一會,我一定盡心把妳們的意思報告給佛陀。』
年輕的阿難生起對這一群女人的同情心、俠義心,但他不懂得女人的心,更不知道佛陀的心,和佛陀的法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見到阿難肯出力幫忙,叩頭作揖的千恩萬謝。
阿難走到佛陀的座前,為了女人的事,他很感到難以啟口,可是終於鼓大了勇氣說道:
『佛陀!有一件事我想要報告您,並請您的指示,就是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五百女人已經來到門口了。』
『她們不是為請法來的,你去替我拒絕她們!』
『佛陀!她們已經把頭髮都剃去了,像是要作比丘尼的樣子,我知道佛陀的教團中沒有比丘尼的制度,但她們說,佛陀拒絕她們,她們也不肯回去,我看她們實在可憐得很。』
『我也可憐她們,但我更可憐一切眾生,更要正法永傳,無論怎麼樣你還是去回絕她們好。』
『別人都可以回絕她,但對方是佛陀的姨母,有辛苦撫育佛陀的恩德,我是怎樣也不忍心去拒絕她們,假使佛陀一定要拒絕的話,可能會發生很不幸的後果!』
『我也不能忘懷她的恩德,但是我的僧團中,是不能讓女人加入!』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9 10:57
阿難見到佛陀這麼堅決的不允諾,而且佛陀反覆的申說僧團中不能讓女人加入的理由,阿難低頭沉思,不敢再向佛陀有所表示。但她又想到摩訶波闍波提夫人以及那可憐的五百女人,她們的愁容,她們的哭聲,而且自己承諾他們盡心向佛陀要求,他不能不再向佛陀說道:
『佛陀!你說僧團中不讓女人加入,難道佛陀的教法中有男女的區別嗎?』
佛陀耐心的向阿難解釋道:
『阿難!我的教法中沒有男女的區別,當初我才成道時就說過一切眾生皆可以成佛的話,佛法是不揀別任何人的。我不但說男女應該平等,而且我更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不過,雖然是這麼說,你也知道我的教法仍是以人類為本。在人為本的立場說,無論是男子或女人,修功德、智慧、自利利人、斷除煩惱,都是一樣可以證得聖果的。當我在祇園精舍說法的時候,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妃的愛女勝鬘夫人,她修學我指示的教法,她能說非常深奧、圓滿、究竟的法理,妙慧童女只有八歲,她了解我的教法也並不亞於別人。我在第一年傳道的時候,我就接受耶舍母親的皈依,做在家的優婆夷弟子。
『阿難,你要知道修學我的教法,不一定要出家,就是我所現的出家相,這也不過是適應時代文明而權巧的示現,這並不是我佛陀的真實相。當然我也知道像姨母這樣的女子出家,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德的大丈夫,證得尊貴的聖果,不過是為著未來的教法,開放女子加入僧團的例子,好像良田中生長了稗草,是會傷害收穫的,想到這裏,所以我不能允許女人出家!』
阿難聆聽佛陀說後,頂禮流淚說道:
『佛陀!難道你忍心見她們白白的死去,而不伸出援救之手嗎?』
佛陀很感到難以應付,佛陀知道這是眾緣和共業的關係,世間上沒有清淨常住不壞的法,佛陀沉默一會,像是不得已的向阿難說道:
『實在是沒有辦法,你去叫她們來吧!』
佛陀的慈命一出,阿難擦乾眼淚,歡喜得急急忙忙的出去傳報這個喜訊。
佛陀用沉默的眼光看阿難走後,跟平常不一樣,佛陀像是有一個掛心。
五百個女人,聽說佛陀准予接見他們,歡歡喜喜的由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領先,來拜見佛陀。她們雖然細語低聲的說話,但那聲音中是旁若無人的樣子。
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參見佛陀的時候,知道佛陀的心的人只有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數人,他們苦著臉皺著眉,另外的人都很歡喜很高興。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跪在佛陀的座前,頂禮說道:
『慈悲的佛陀,我們像遊子回到故鄉,像盲人見到光明,謝謝你,我們沒有比佛陀允許我們出家的事再高興。』
『妳們要加入我的教團出家,必須要奉行八個條件!』
『無論什麼條件,我們都會遵守,敬請佛陀放心。』
佛陀威嚴的講說八敬法道:
『第一、做比丘尼的應當依止比丘求受具足戒。
『第二、做比丘尼的應於每月月半往比丘眾所,依其布薩,受其教誡。
『第三、做比丘尼的應當往比丘眾所,受雨安居,若住所附近無比丘,比丘尼不得受夏座。
『第四、做比丘尼的不得舉比丘之罪,說其過失,比丘得檢舉比丘尼之過。
『第五、做比丘尼的若犯誹謗罪時,應於半月內,在二部眾中自行請罪。
『第六、做比丘尼的求受具足大戒雖至百歲,應當要向始受具足比丘,恭敬頂禮,承事合掌。
『第七、做比丘尼的安居以後,得於比丘之前,自說比丘尼不相應行或見或聞或疑三事。
『第八、做比丘尼的若有問於比丘,比丘不聽,比丘尼不得問。』
佛陀說完八敬法後,又再叮嚀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女人道:
『妳們對我這尊師重道的八敬法,一定要盡形壽的奉行,假若有所毀犯,妳們固然失去清淨的梵行,我的正法也會將因此而紊亂。此八敬法,猶如農夫作堤,預防水患,我也是為防止正法變成濁流。妳們如能誓願奉行,我今聽許於正法律中受具足戒出家學道。』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聽後,恭謹的答道:
『佛陀!我們好像年輕美貌的女子,頭戴華鬘,兩手維護著,我們一定歡喜這樣來奉行佛陀的教法。』
佛陀雖聽到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這樣說,心中並沒有表示什麼高興。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的不久,一天,有一年輕的比丘請問佛陀道:
『佛陀!像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的五百女人出家,她們剃髮染衣,現出僧相,我們可以不把她看作女人,但對社會上的那些婦女,我們應該抱持一種什麼態度對待她們呢?』
佛陀回答道:
『最好是能避開她們,不要看她們;假使不能避開的話,要像沒有看到她們,不要講話;假若不能不講話,對她們講話一定要有純潔的心,要想到自己已經出家,好像污泥中的蓮花,雖然污穢,但蓮花畢竟是清淨無垢的。世間是罪惡的淵藪,應該要讓身心清淨無垢的來生活其中。見到年老的女人時,要把她當母親看待;見到年輕的女人時,要把她當姊妹看待。
『在人間最強大的就是煩惱色欲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煩惱色欲的力,人要想戰勝煩惱色欲的話,那就得要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智慧的箭,頭戴正思和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方能戰勝煩惱五欲的世間。
『學道的男子,沉迷於美麗的女人;學道的女人,醉心於英俊的男子,淫欲就會關閉人們的智慧心,對於真理就不易明白。
『生在這個世間上的女人,無論在走路的時候,站立的時候,坐著的時候,睡眠的時候,都希望別人注視她的姿勢。她們畫眉爭姘,薰衣競俏,一切都像花瓶似的為了給別人觀賞。別人讚揚的是衣履美觀,其實與她並無關係,她也引為歡喜榮耀。有時她們讓人家畫像,有時從人家面前經過,都想用自己的魅力能囚縛對方,她們對不動心的僧侶,也是同樣有如此企圖!
『生在這個世間上的男人,無論見到什麼女人,他也歡喜看上幾眼,他們的眼睛好像就是專為看女人而生長的。女人的一句話,能使他生命和名譽都願付之一炬,做一切事情好像也是為女人而才做的。你問我關於學道的人,應當怎樣來守身安心,應用甚麼態度來對待女人,那麼我再告訴你,你務必記好:
『女人的眼淚,女人的微笑,要看做和敵人一樣;女人俯下去的姿勢,垂下去的手腕,要看做是收魂攝魄的鐵鉤;女人的秀髮,化裝的面容,要看做是綑縛人的鐵鏈。謹慎管制自己的心,不要允許心放肆!』
講這話的佛陀,也知道教團中有比丘尼加入的結果,但這已成為事實,無論怎樣,誰也不能違背事實的。
不久,耶輸陀羅也加入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比丘尼教團中出家了。
耶輸陀羅出家這一回事,佛陀的心中並沒有和過去一樣的不高興,他像把心上的一個很重的包袱放下一般。佛陀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人,而是知道得過多人情的人。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32.htm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10-5-11 15:50
引用:
原帖由 水明珠 於 2010-5-9 10:57 發表
在人間最強大的就是煩惱色欲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煩惱色欲的力,人要想戰勝煩惱色欲的話,那就得要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智慧的箭,頭戴正思和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方能戰勝煩惱五欲的世間。
『學道的男子,沉迷於美麗的女人;學道的女人,醉心於英俊的男子,淫欲就會關閉人們的智慧心,對於真理就不易明白。
『生在這個世間上的女人,無論在走路的時候,站立的時候,坐著的時候,睡眠的時候,都希望別人注視她的姿勢。她們畫眉爭姘,薰衣競俏,一切都像花瓶似的為了給別人觀賞。別人讚揚的是衣履美觀,其實與她並無關係,她也引為歡喜榮耀。有時她們讓人家畫像,有時從人家面前經過,都想用自己的魅力能囚縛對方,她們對不動心的僧侶,也是同樣有如此企圖!
解釋得真透徹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2 09:26
制戒的因緣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們都具備聖賢的條件,這是錯誤的想法。佛弟子終究是佛弟子,他們並不是佛陀,自有種種賢愚不肖的分別。
佛陀的教化越廣,信奉皈依的人越多,尤以僧團中的份子複雜,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當佛陀在毘舍離國獮猴河邊的重閣講堂說法的時候,迦蘭陀村有一位長者因為有事帶領他的兒子名叫須提那的到重閣講堂的附近來,他聞知佛陀正在重閣講堂說法,因此就順便帶領他的孩子前去聽聞佛陀的說法。
他的兒子須提那聽完佛陀的話後,深受感動,想要依照佛陀的戒法,脫去恩愛的束縛,遠離煩悶和執著,讓生命像虛空那麼自由,讓生活像碧波那麼清淨,所以當佛陀說完法後,他就向佛陀提出出家的要求。
佛陀注目看看他說道:
『你的發心很好,不過,你應該要徵求你雙親的許可,方能在我的僧團中得度;假若你已經結婚,你還要得到你妻子的同意。』
須提那聽佛陀這麼說後,沒有辦法,只得回到家中,要求父母聽許他出家,但是須提那是獨生子,他的父母就生養他一個,無論如何,也不允許他出家,並且須提那是有妻室的人,他的父母總叫他不要再有出家的念頭。
可是,須提那出家的念頭非常堅固,夢寐之間,他都在想著出家的事,最後,他甚至以絕食來要挾他的父母,他說如不准許他出家,他就絕食餓死。
是須提那絕食到第六天的時候,父母見到愛子不進飲食,實在不忍心,因此請來很多親戚朋友勸說須提那放棄出家的念頭,但須提那總把這些話當為耳邊一陣風,他根本就沒有聽到。
請來的親戚朋友們,看到須提那這樣繼續絕食下去,一定會餓死,他們反過來為須提那勸說他的父母。他們說讓須提那出家可以保全他的生命,仍然是自己的兒子,不然,無謂的死去,實在很是可惜。他的父母和他的妻子聽了親戚朋友勸諫以後,無可奈何的只得允許承認他出家,須提那就很歡喜的去出家作佛陀的弟子。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2 09:28
佛陀的僧團中,對於須提那出家的意志這麼堅決,大家都非常佩服,就在須提那出家的不久以後,毘舍離的全國忽然遭遇到饑饉之年,因此比丘們托缽乞食就成了嚴重的問題。
須提那此刻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故鄉,他的故鄉迦蘭陀村是一個有名的產物豐富的地區,他想把比丘們帶去自己的故鄉,藉此機會能讓父母供養同學比丘們,在他以為是再好沒有的事。
須提那帶領一群比丘回到故鄉迦蘭陀村的時候,父母聞訊之下,歡喜異常,他們請求須提那務要抽空回家一次。
離開和合的僧團,獨自的回到家裏去,須提那為這個問題躊躇起來。他後來想起聽說佛陀當初也回王宮訪問過父王,現在他回家探訪雙親,當然也是尋常的事。同時,他也想到能夠回家一次,雙親一定很歡喜以更多的食物供養給同學的師兄師弟。
因此須提那就決定歸家,家中的父母聞訊大喜,特別叫須提那的妻子化裝,要她打扮得像個千嬌百媚的美人,並教她一些甜蜜的言詞,以便能打動須提那的心。
須提那歸家以後,全家所有的人都加倍的奉承,須提那已經離家很久,他意外的感到家庭的溫暖,家人的親切,終於他又給家庭的恩愛束縛起來。
他和佛陀不一樣,他不能和佛陀相比,佛陀是有修行的解脫的超人,佛陀是遠離榮辱的觀念,佛陀的心是不會為聲色的外境誘惑。當初佛陀回宮的時候,父王的慈愛,耶輸陀羅的美貌溫柔,佛陀絲毫沒有放在心上。現在須提那給家人的奉承,不知不覺的生起榮耀的心來,他經過了一段長久時間的禁慾生活,他終於禁不住妻子那溫柔多情的誘惑。
他的妻子柔媚的坐在須提那身旁細聲嬌語的說道:
『賢夫!你的出家學道,並不是甚麼不好的事,但是,你應該想到你我還沒有孩子,將來誰來繼承宗嗣呢?而且父母見到我們沒有為他們添一孫兒,心中怎不煩悶不安呢?自從你離家以後,我孤衾獨宿,想到你我當初的恩愛,往往從初更流著淚坐到天明。有時,夜闌人靜,明月照進窗來,想到你出家過那寂寞枯燥的生活,我不能陪伴在你的身旁,侍候你的一切,我就感到我沒有能善盡妻子的責任。人間的快樂,是沒有再超過夫妻的恩愛,你如果能一方面出家學道,一方面再享受夫妻間的恩愛之樂,那多麼的好呢?為了我們家族的宗嗣,為了我們需要一個孩子繼承財產權,你當然懂得你心愛的妻子的苦心。』
須提那禁不起他妻子這些甜言蜜語的挑撥,結果,他的心被搖動。為著生育孩子,他做了淫慾的奴隸,妻子的俘虜,因此犯下波羅夷罪。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2 09:32
須提那事後也很後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怨怪自己沒有堅決的意志,不能控制住奔放的情感。事後他回到僧團中的時候,已失去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誘惑,因此責難就紛紛而來,甚至有人就把此事報告佛陀。
佛陀把須提那叫到座前,問道:
『須提那!你要照實說,你出家以後,是不是又再和妻子同宿了?』
須提那老實的回答佛陀說:
『是的,佛陀!他們對我的責難和批評並不冤枉。』
佛陀很慈和的訓斥道:
『你給愚癡迷失了智慧的心靈,你有這樣行為實在不好。出家學道是超脫生死,你卻仍然為生死的根源絆住,你這不能算是清淨行,不是沙門的法,不能叫做依教奉行。你有這種俗情的行為,使未信者不能生信,使已信者容易退心,你不是知道我常常教誡你們要遠離愛慾嗎?我常常教你們要斷除慾的想、慾的覺、慾的熱,你難道沒有聽到我常常讚歎離開慾的想、斷除慾的覺、滅去慾的熱的人嗎?』
佛陀加重語氣斥責須提那,隨後集合大家,制定戒律,並對大家說明持戒的意義道:
『守戒有十種利益,要作出家的沙門就不能不守戒:
一、僧團和合故
二、接引僧眾故
三、調伏惡人故
四、慚愧者能安樂故
五、沒有現世的煩悶故
六、沒有未來的煩悶故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進故
九、能令正法久住故
十、能令清淨心不失故
諸比丘!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吃酒,是為根本大戒,如有毀犯者,名波羅夷罪(棄罪),就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從僧團退出。如果不能守戒,還俗並不算罪過!』
佛陀發出制戒的宣言,這就是正法中制戒之始。
佛陀制定根本大戒以後,仍然有少數的弟子做出違背佛陀教誡的事來,佛陀經過很長的時間,很多的事實,制定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羅夷提舍尼、七滅諍、百眾學等的比丘的戒律,比丘尼則有三百五十條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皈依三寶的弟子,則可以受五戒,或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而作優婆塞及優婆夷。
戒,維繫了僧團的清淨,各人遵照戒律而行,過法制的生活,僧團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徵,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之中長養善心。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33.htm
作者: 吉第 時間: 2010-5-14 12:05
引用:
原帖由 水明珠 於 2009-11-23 11:02 發表
突破最後的我執
那是釋迦牟尼佛克服了所有障礙—他所深藏的恐懼、誘惑、貪欲…,
全部化做魔王波旬向他襲來,這也是「我執」的最後一擊。聖嚴法師在
他所著《 ...
有一次聽演講 說到佛陀面對魔王的考驗時
演說者說那一刻絕不是佛陀對魔王做了什麼事
而是佛陀對自己做了什麼事
[ 本帖最後由 吉第 於 2010-5-14 14:17 編輯 ]
作者: 洞澈圓明 時間: 2010-5-14 17:36
前幾天看到一句電影台詞 "撒旦不會對你做任何事"
下一句忘了 類似他只是誘惑的角色 最終仍是當事人自己
作者: laby 時間: 2010-5-14 20:23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10-5-14 17:36 發表
前幾天看到一句電影台詞 "撒旦不會對你做任何事"
下一句忘了 類似他只是誘惑的角色 最終仍是當事人自己
面對自己,難!(努力中)
[ 本帖最後由 laby 於 2010-5-14 20:25 編輯 ]
作者: sol 時間: 2010-5-15 01:39
引用:
原帖由 洞澈圓明 於 2010-5-14 17:36 發表
前幾天看到一句電影台詞 "撒旦不會對你做任何事"
下一句忘了 類似他只是誘惑的角色 最終仍是當事人自己
撒旦真是謹守本分不踰矩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7 10:34
僧團中的爭執與安樂
佛陀傳道初期,常隨眾的比丘弟子,光是度了三迦葉及舍利弗和目犍連以後,就有千餘人之多,隨後又有很多的求道者加入僧團,這麼多的比丘住在一起,常有些意見的爭執,這自是免不了的事。
皈依佛陀做弟子,要求一下就變成清淨的理想的聖者,這是錯誤的想法。十個指頭有長短,再好的良田,種植上等的禾苗,仍然會有幾根稗草雜在其中。佛陀的弟子中,也是有種種不同的人物,就是行十惡的佛弟子,也不能說沒有。不過,這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他表面上的名義是的,但實際上他還是人。並不是說做佛弟子,於一眨眼之間就能超凡入聖。佛陀的弟子,遵照佛陀的指示,精進向上,證得正覺的人不在少數,但不依照佛陀的指示而行,墮落了的當然也有人在。
有一次,佛陀在俱睒彌的地方說法的時候,弟子群中發生很強烈的爭執,爭執的人互不相讓,佛陀就集合大眾說教道:
『你們不要爭,用爭來止爭是不能止的,唯有能忍才能止爭。我希望你們都要尊重忍的德行。
『過去憍賞彌國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他的鄰國波羅奈國的大王名叫梵豫王,有一天,梵豫王率領大軍侵犯憍賞彌國,長壽王也就領兵抵抗梵豫王。結果長壽王生擒活捉到梵豫王,而長壽王不但沒有殺害梵豫王,他反而把他釋放,並對他說:「你的生死操在我的手中,我赦免你,你從今以後可不要再興起戰爭!」梵豫王當時也很歡喜的叩謝,但他逃回國不久,又興起大軍要前來報仇雪恨。
『長壽王心中就這樣想:「我雖然能勝過他,但他不服輸,我再戰勝他,並不是難事,但是他的心中永遠不服,而且戰爭是惡的行為。我要勝他,他要勝我;我要加害他,他也要加害我。他為著要侵吞我的國土,使他和我的民眾受苦,這是多麼不值得呢?他既是要我的國土,那麼讓給他,不要戰爭,不要讓我們的人民受苦。」長壽王有這樣的想法,他就叫大臣把國事交給梵豫王管理,自己帶領王后太子坐著車子,走向別的王城,隱藏起自己的身份。
『長壽王把國家讓給梵豫王以後,他和王后反而到梵豫王的國境之中生活,他改名換姓,穿起平民的服裝,研究學問,學習技能,遍走各大都市,和顏悅色的用音樂舞蹈勞各地民眾,把自己的太子寄給別人養育。
『後來,梵豫王得悉情報,知道長壽王改名換姓潛居自己的城中,他即刻下令把長壽王逮捕,一般民眾看到長壽王被捕都悲不成聲。長壽王的太子名叫長生童子,寄養在別處,聰明伶俐,通達百藝,聞悉父王被捕,他化裝成樵夫,前來探望父王。長壽王見到自己的孩子,像沒有發生什麼似的對他說道:「忍!忍!這就是孝道!不能結怨的因果,要緊的是行慈悲的大願。含凶、懷毒、結恨、惹怨,種下萬載的禍根,這不是我的孝子。你應該知道諸佛的慈悲,包含天地,怨親都是平等。我尋道問真,捨身救眾,尚且怕不能獲得孝道,假若你來為我結怨報讎,行著與我相反之道,我無論怎樣也不能准許你有如此的存心。你要記好我的話,你應該做我的孝子。」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7 10:38
『長生童子不忍見父親無辜的死去,但又不得已,只有接受父親的命令,逃入一座森林中躲避災難。波羅奈國全國的豪族士紳,都很同情長壽王,希望能免去他無辜的罪。而梵豫王知道長壽王的人望,心中非常恐懼,因為他想到要除去禍根,所以就不得不把長壽王斬首。
『長生童子知道父親被害以後,在夜半的時候,偷偷的前來收屍,用香木藏著遺體,懇切至誠的為父親祈禱冥福。
『梵豫王知道長壽王有一位太子名叫長生童子,他恐懼長生童子前來報警,滿懷著怖畏的心而不能安眠,嚴厲的下令緝拿長生童子。
『長生童子後來改姓化名進入迦尸城,成為一位有名的技樂聖手,貴族豪門都很寵愛他。有一天,給梵豫王看到時,王也很歡喜,就命他進宮侍奉左右,梵豫王很信任長生童子,護身的刀都交給長生童子執拿。
『有一次,梵豫王出獵山中,迷失路途,他和隨從都失去連絡,跟隨在身後的只有長生童子。梵豫王尋找路途,找了很久還不能尋到出路,他疲倦的就枕在長生童子的膝上閉目休息。
『這個時候長生童子心下想道:「這個惡王是一個無道的昏君,他殺害我無罪的父親,奪去我父王的國土,現在,他的生命在我的手中,真是天給我的方便,這正是給我報警雪恨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長生童子這麼想後,他就拔刀要殺梵豫王,但就在這一剎那,他記起父親的遺訓,他又把刀插進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驚醒,他對長生童子說道:「呵!可怕!可怕!我在睡夢之中,恍惚見到長生童子來報仇,他用刀砍去我的頭。」
『長生童子聽梵豫王說後,慢言慢語的說道:「大王!你不要恐懼,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當你在睡著的時候,我是想報仇的,但記起父王的遺訓,我又把刀收進鞘中了。」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7 10:39
『梵豫王急忙的問道:「你的父王有什麼遺訓呢?」
『長生童子把他父親的遺訓又說一次道:「忍!忍!這就叫做孝。不要結怨的因果,懷著毒恨的心是萬載禍患的根源!」
『梵豫王像沒有聽懂似的問長生童子道:「忍!忍!這是我知道的,但懷毒是萬載禍患的根源是什麼意思呢?」
『長生童子回答道:「我殺大王,大王的臣子必定要殺我,我的臣子也必定要殺大王的臣子,這樣殺來殺去,永遠是輪轉不止。不若我原諒大王,大王原諒我,忍才是除禍根之源。」
『梵豫王聽後,萬分的感激,他懊悔得喃喃自語著:「我殺了聖者,我的罪該萬死!」他告訴長生童子,他此刻衷心的願意把國家全讓給他,但長生童子卻很謙虛而莊重的說道:「大王的本國,是屬於大王所有的,我父親的國土你歸還我好了。」
『梵豫王和長生童子就一起尋路回城。路上,很多梵豫王的大臣迎來,梵豫王向他們試探的問道:「我問你們,假若你們相逢到長生童子的時候,怎麼對付他?」
『這些大臣,都一個個勇氣百倍的回答說:「砍他的手!」「斷他的足!」「送他的命!」
『梵豫王指著身旁的長生童子說道:「這就是長生童子!」
『大臣們非常的驚奇,一個個都劍拔弩張,準備殺害長生童子。『不要動手!』梵豫王遏阻著,他把長生童子以德報怨的話一一講給大臣們聽,大臣都很感動,梵豫王並吩咐以後無論是誰,不准對長生童子再懷惡意。
『大臣們非常悅服,回城進宮之後,梵豫王請長生童子香湯沐浴,以王者的服裝為他穿著,讓出自己的宮殿,請長生童子坐在自己的金床之上,最後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長生童子為妻,派了很多的軍隊車馬,護送長生童子回國。
『諸比丘!你們聽了此事,不知心中作何感想?憍賞彌國的國王長壽王,自己行忍辱,具有大慈悲的心,施恩惠給他的讎人,你們應該也這樣去用功。你們以真心的信仰,背井離鄉,割愛辭親,來探討宇宙的真理,求證人生的實相,你們就應該要行忍辱,讚歎忍辱;行慈悲,讚歎慈悲;將恩惠布施一切眾生,宇宙的實相是一體的,不應該有你我的爭執!』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7 10:41
佛陀雖然這麼慈悲的引事實來勸解大家不要爭執,但一些喜好爭執的比丘的心裏,仍然像有一大塊不能溶解,有一位比丘對佛陀說道:
『佛陀!別人譏嘲辱罵我,對我持相反的意見,叫我一句話不說,我做不來。』
佛陀看看這位講話的比丘,隨即從座位上站起來,威嚴的說道:
『做一個世間上的國王,給人家弄得國破家亡,尚且能夠忍辱,只有你們口頭要爭,為甚麼不能和合呢?以爭止爭,永沒有止的時候。果真你們是為著解救眾生,為著多數人的利益著想,用力量代替慈愛去折服對方,這也未嘗不可。但你們之間的爭執,全是從自我執著的私念出發。自我的一己之見,不應去爭,應該要忍,忍之道才是寶貴的。諸比丘!假若你們有人不把大家當作師友看待,不肯共同的虛心學習,有如狂象獨居曠野,堅持己意,以為自己最賢能善良,那就不要和他認為惡的人住在一起!』
佛陀說後,就吩咐各人散去,不能改變壞脾氣的人仍然不能改,佛陀對無緣沒有善根的人,也只好由他去。有善根而給佛陀的話感動了改往修行的也很多。
佛陀等大家散後,心中沒有不快樂,因為他是佛陀,要講的講過以後,心中沒有絲毫的執著。佛陀知道人間爭的結很難解,自己不覺悟誰也沒有辦法。佛陀感到這個世間需要宣揚慈悲、自由、平等、緣生的真理,更加迫切!
佛陀獨自一人信步走著,漸漸的走到波利耶沙羅林來,這座森林裏正住著阿那律、跋提、金毘羅三人在修行。
這三個伯仲兄弟,在家時感情很好,出家後感情也是很好,他們三人有一盟約,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都遵照佛陀的戒法而行。若是出外乞食最初回來的人,先要敷床,次要汲水,再次要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腳的布巾,安置水瓶,能夠吃的東西把肚子吃飽,剩餘的收藏於涼爽的地方,放在沒有蟲子的水中,留給後回來的人吃。收拾以後,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禪。再回來的洗足後,水如不足,要去再補,洗乾淨布巾,為後回來的人預備。吃飯的時候,如果感到不足,把前人剩下來的拿來吃,然後又再收好,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靜坐。他們就這樣過著律儀的生活,等到漸漸黃昏將要晚的時候,最初的人從禪定起來汲水,力量不足時,舉手示意,叫人幫忙,但不可說話,默默的靜靜的生活。五天召開一次會議,商討一些問題,以及報告各人修行的心得。這樣平和的、美滿的生活,他們都感到非常快樂。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17 10:43
佛陀走到這裏來,心中很是歡喜,但這兒有一位守林的人,他不認識佛陀,因為平時佛陀行化在各地,總是帶領了許多的弟子,而今天是獨自的一人,不留意時都不知道這是佛陀的光臨。因此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這裏有三位聖者住著修行,您不能進去!』
佛陀微笑著,靜靜的答道:『他們三人見到我,大概也很歡喜!』
守林的人就把此話前去報告,三個人見到是佛陀的光臨,真是喜出望外,阿那律來接佛陀的衣缽,跋提去敷好床蓆,金毘羅趕緊汲水給佛陀洗足。佛陀見到他們三人,很歡喜的向他們說道:
『你們在平和的修道,過著無爭的安樂生活,一心一德,一師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實在美滿得很!』
佛陀在這裏說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道理,更增加三人對這美滿生活的信心!他們感到天上的快樂、天上的歡喜,也不如他們的清淨,他們的實在!
以後,喜歡爭的人,佛陀就不理睬他們,這風聲傳出去以後,他們還有甚麼可以自尊呢?
非法喜爭的人,一部份反省覺悟,一部份大家共同壓制他,他們這才懺悔,才知道大海流出的百川,是不能分的。
世間上爭執的煩惱,和樂的安靜,原是各人自找的,僧團中的學道者,在大聖佛陀的德化之下,因為根機的不同也有著聖凡之分。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34.htm
作者: 三宇 時間: 2010-5-17 20:27
謝謝阿季
僧團中的爭執與安樂
有一次,佛陀在俱睒彌的地方說法的時候,弟子群中發生很強烈的爭執,爭執的人互不相讓,佛陀就集合大眾說教道:
『你們不要爭,用爭來止爭是不能止的,唯有能忍才能止爭。我希望你們都要尊重忍的德行。
以後,喜歡爭的人,佛陀就不理睬他們,這風聲傳出去以後,他們還有甚麼可以自尊呢?
非法喜爭的人,一部份反省覺悟,一部份大家共同壓制他,他們這才懺悔,才知道大海流出的百川,是不能分的。
作者: 三宇 時間: 2010-5-17 20:28
世間上爭執的煩惱,和樂的安靜,原是各人自找的,
僧團中的學道者,在大聖佛陀的德化之下,因為根機的不同也有著聖凡之分。
[ 本帖最後由 三宇 於 2010-5-17 20:29 編輯 ]
作者: sol 時間: 2010-5-18 09:15
謝謝阿季
作者: 水明珠 時間: 2010-5-21 08:43
毘舍佉大心布施
佛陀在祇園精舍教化的時候,一天,當佛陀托缽經過街道,有一對夫婦供養佛陀一缽飯,佛陀說:
『種一收十,種十收百,種百收萬,你們以此一缽飯的布施功德,將獲得無量的福報。』
佛陀說後,正想離開,但那對夫婦懷疑的問道:
『佛陀!我們凡愚的人真不了解,僅僅一缽飯的布施,那能獲得多大的福報?』
佛陀解釋道:
『你見過尼拘陀樹嗎?一樹茂盛到四五里路之遠,每年落下的果實有數萬斛之多。當初,尼拘陀樹的種子,也只是一粒果實。』
佛陀簡單的比喻,這一對夫婦聽後才懂得布施獲報的意義,才懂得佛語的真實不虛。
從此,舍衛城的人民,對佛陀及比丘們都更歡喜踴躍的供養布施。
有一天,一個家庭主婦似的女人到祇園精舍來拜見佛陀,她頂禮以後,就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的名字叫毘舍佉,就住在這舍衛城中,假若佛陀慈悲肯庇佑我的話,明天請帶諸比丘們到我的家中受供,讓我種一點福田。』
佛陀知道毘舍佉真摯的心,當即答應,毘舍佉很歡喜的回家準備。
這一天晚上,落了很大的雨,第二天仍然是落著,佛陀和弟子們在毘舍佉家中吃飯以後,毘舍佉前來感謝佛陀的光臨,並且提出要求來說道:
『佛陀!我有八件事情,請求您慈悲答應!』
佛陀很莊嚴的回答道:
『毘舍佉!在我沒有知道你的本意以前,我是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我的希望不是惡意,希望佛陀能夠答應!』
『假若不是惡意,你說出來,我聽聽也可以。』
『佛陀一定要答應!』
『不一定!』
毘舍佉無法,只得先照自己的意思說道:
『我的八個希望,就是:
『第一、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比丘們下雨時所穿的雨衣。
『第二、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初加入僧團的比丘。
『第三、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出外旅行比丘的食物與金錢。
『第四、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生病比丘們的湯藥。
『第五、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生病比丘們的適當食物。
『第六、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看護病人的比丘。
『第七、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常常以稀粥到僧院中去供養比丘。
『第八、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比丘尼們的浴衣
歡迎光臨 能量健康交流區 (http://lifecom.tw/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