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4000695-260107
台北行天宮去年8月26日收起大香爐及供桌,當地里長說,過去一年,9成居民都認為環境不再髒亂,噪音也降低,更重要的是空氣變好。不過,最受衝擊的則是販售供品及線香的攤商,有人生意做不下去改賣小吃,有人即使怨嘆還是加減擺攤;同樣都是在行天宮外生存,卻是兩種不同心情。
行天宮去年收起大香爐及供桌,信眾前往參拜只需雙手合十,以「心香」取代線香,也不必準備供品,只需虔誠祈求。
行天宮發言人李楚華表示,行天宮數十年前搬到現址後就開始不燒金紙,當時多數信眾相當不認同,甚至認為行天宮是基督教,但一路走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已有越來越多信眾可以接受。
除了不燒金紙,香爐也從原本的5座減為2座,最後不再燒香,連供桌也收掉,行天宮在恩主公的認同之下,循序漸進轉變。李楚華說,行天宮一直鼓勵信眾用「心」敬神,以萬般由心的觀念敬拜,畢竟,信眾能得到恩主公的護佑,才是最大的意義。
「過去未曾想過宮廟也可以不燒香」,行天宮所在里行政里里長歐家銘表示,行天宮該變革具指標性,禁香禁供這一年,在地居民環保意識抬頭,對於環境改善多持正面態度,甚至想要求當地其他廟宇比照辦理。
不過他也坦言,過去行天宮旁松江路357巷及民權東路二段113巷,香客、車輛及數十家販售供品及線香的攤商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現在平常日香客少了9成,攤商剩不到10攤,的確有攤商反應生計受到影響。
一旁販售供品約40年的店家表示,生意撐得很辛苦,過去米糕每天可販售400個,現在平常日賣不到200個,現已在評估是否收掉。另外一家供品店已轉賣小吃,但也大嘆人潮不如以往。
松江路命理街聯絡人李福順表示,來客量影響不算太劇烈,但像自己原本也有做米糕,去年也收掉了,太太改去宜蘭開民宿,「靠行天宮吃飯的生意全倒光了,能走的人早就轉行了!」
至今仍守在行天宮轉角買供品的阿婆說,現在已不靠擺攤生活,每天只是加減賣,當作運動。(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