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台灣有機農糧物產和加工品法規,目前與全球21個頂尖國家相似,可見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與源頭管理,近年受食安事件影響消費者意識抬頭,全面引爆有機產業的龐大商機,但有機農產和自然農法究竟有何區別呢?一般消費者很難辨識常常受販售者誤導,簡單的講「自然農法與有機農法」應該都是安全的食物,甚至自然農法還超越有機農法更為安全,因自然農法係採大自然的法則方式去耕種,跟著節令、地形、大自然的作息而走。兩者之差異來自,自然農法不對土壤及作物做肥料與農藥的施作,而有機農法仍會對土壤及作物作施灑肥料與農藥,而因有機農法必須遵守相關法規,如製作「生產履歷」並在追溯系統中可追蹤受管制,通過認證後輔導單位每年最少檢測一次,所有農糧產品皆有標章可供辨識;反觀自然農法也許有「生產履歷」,但經營概念無標準,例如:計畫生產與產量不一致,因無標章全採自主管理,容易造假流於形式不切實際。
有機農糧作物必須通過認證機構檢測才能發給證書,第一關水質和土壤8大重金屬含量檢測(砷、汞、鎘、鉻、銅、鎳、鉛和鋅),第二關為農作物農藥殘留檢測(開√抽樣檢測310項農藥),第三關為生產履歷紀錄的完整性(計畫生產表、種子來源、工作紀錄、資材使用、採收包裝與證明文件等共14項),如果是加工農糧物產(豆粉、果醬或醃製品等),還需再經過認證機構輔導,通過後才能發給有機加工品認證標章;但自然農法無此嚴格的流程,通常只提出無農藥殘留證明即進行銷售,這種無法證明來源和同批物產者相對較不嚴謹,雖然宣稱無農藥殘留,却容易魚目混珠導致消費者受騙上當。
筆者2015年曾檢測「自然農法」檸檬,當時農民保證無農藥絕對安全,當下立即購買送驗證機構檢測,檢測結果出爐他的檸檬含有22種農藥殘留,筆者告訴他為何騙我,農民言他以為延長採收期農藥就會自然消失,還有一例2013年檢測茶葉經驗,第一次檢測結果含6種農藥殘留,相隔六個月同地點相同農民,請他們採用自然農法栽培,第二次送檢驗還是被驗出6種農藥殘留,還有一例,有位食品加工業者拿著5年前過時檢測報告,無知的宣稱自己原料來源安全,類似的案例非常多也是普遍現象,我們從以上案例可以說明農民可以無知,但消費者絕對要聰明,千萬不能抱者僥倖心理,多花冤枉錢還賠了健康。
消費者時代來臨,雖然顧客就是王,但消費者也應具備相關知識能力,才不會吃虧又上當,有機農產非常適合小農經營,台灣正處於傳統農業轉型階段,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尤其有機栽培和加工是非常辛苦困難的,過去有許多人充滿理想爭相投入,但也有許多人半途而廢或聞之卻步,在台灣能通過有機認證相當不容易,需要「毅力和堅持」,當我們在享用有機安全農產時,也應一起為這群人喝采,因為能夠「食在安心」就是他們堅持理念的成果。
http://grinews.com/news/%E6%9C%8 ... %E7%87%88%E7%B1%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