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2
發新話題
打印

10年2月嘉言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釋迦牟尼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淨空法師開示文
今天同修們學佛有許多障礙,障礙產生在哪裡?實在講是你們違背了佛的教訓所產生的。你們把佛法學死了,所以在家裡面不受歡迎。家裡的人一看到你學佛都怪怪的,學佛的人都不正常了,這怎麼得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佛與佛的弟子,無論走到哪個地方,都受到大眾歡迎。我們走到家裡,家裡人討厭;走到社會,社會人討厭。像這個樣子搞法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還能夠弘法利生嗎?不是佛法錯,是我們自己把佛的意思解錯了;錯解了佛的意思,還自以為是,你說糟糕不糟糕!我們今天講佛學,要講現代佛學,你不深入經藏,了解過去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地區,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是如何在當時把這個東西,就他們那個時候的現代化、本地化,他才能夠弘揚,才能夠有深遠的影響。我們參考的是推陳出新,今天有今天的講法,有此時此地的講法,我們大家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覺得佛法修行一點都不困難,與我們的生活完全沒有矛盾,只帶來我們更豐滿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沒有一絲毫障礙,哪一個不願意接受!

所以我常常教人,你們把對同修、對道友那份親情帶回家去對你父母,你父母就高興了!你在寺廟裡面看到法師會頂禮,怎麼對你的父母都不會頂禮?諸位好好從這些地方反省反省、檢討檢討,就曉得你家人為什麼不主張你學佛?有原因的!說老實話,這兩條我們真的沒做到。真正做到了,哪一個父母不歡喜兒女孝順,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有這麼好的德行,家裡面巴不得所有親戚朋友統統都學佛去!我們自己做錯了,讓家庭誤會、讓社會誤會、讓政府對佛教也誤會,這是叫大不孝!真是把佛祖的臉丟盡了;自以為是佛教徒,在佛教裡做了多少功德、多少好事,丟盡了人,自己不知道。這個經文常念,這裡面含義無盡的深廣,能夠孝親、能夠尊師,當然才能夠不殺,對於一切眾生生起慈悲之心,仁慈之心,不殺一切眾生。

TOP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釋迦牟尼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淨空法師開示文

『修十善業』,十善業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的準則,我們要怎麼做人,怎麼樣處事,依這十個條目。從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造作,都能夠符合這個標準,這叫做修行。

修行,是修正行為。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說的話很難聽)、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意: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不瞋,好懂,什麼叫不愚痴?這一條比較難懂,我們自己有能力辨別邪正、真假、是非、利害,這叫不痴;沒有能力辨別就是愚痴。要想做到不痴,要讀書,要明理,你才會不愚痴。你不讀聖賢書,不明理,往往把是非顛倒了。

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積非成是,大家都錯了,我們認為這是對的,很難辨別,實在不容易。如果你要真正有能力辨別,那要去念聖賢人的書。念聖賢書,簡單的《四書五經》;複雜一點,儒家的《十三經》、《二十五史》、《諸子百家》,要念幾十年才能搞清楚,才有這個能力,來不及,也有方法補救,補救是救急,是救一時。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他給了我們三樣東西救急,特效藥!使我們能夠治愚痴的病。這三樣東西,第一個是《了凡四訓》,第二是《感應篇彙編》,第三個是《安世全書》。這三本書是特效藥,可以救急,真管用;然後再以儒、佛慢慢的滋補,你才能把身體恢復。這三樣東西是救命,讓你不死,不死還很弱,要用大乘佛法、儒家這些經論慢慢的再去學。

TOP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釋迦牟尼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淨業三福下兩條依序為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TOP

2月第4週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宣化上人開示文
業重情迷是凡夫,業盡情空就是佛。佛是業無不盡,情無不空。如何業盡情空?說起來是一言難盡,扼要來說,就是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情也逐漸空了。我們一般人的業力是很重的,情亦很迷,天天忙忙碌碌,由早晨到晚間,就為生活而奔波忙碌。


未完待續...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續宣化上人開示文
我們仔細想一想,幾千年以來,每一個人都為生活而忙碌,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都是在生、老、病、死、苦中轉。是為什麼?就為情所迷,而無真正的智慧,真有智慧,就不會為情所迷。你看世界上為什麼苦苦惱惱、爭爭吵吵?就為「情」字,因有情,就有業障,業就是增加這個情的。


未完待續..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續宣化上人開示文
什麼叫業?業就是人的負擔,生命上的負擔,精神上的負擔。這業幸虧無形相,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嗅之無味;假若它有形相,早就把虛空脹爆滿。就因為它沒有形相,故你的業障多,由你來負擔;他的業障多,由他來負擔;我的業障多,由我來負擔;各人所造的業,由各人的倉庫收起來,即收到八識田裏。此倉庫就是有神通,業重也放得下,業輕也放得下。那是無大無小,也沒有什麼分別,這都是你自己的,不是旁人的,誰也偷不去,誰也搶不去,誰也拿不去。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續宣化上人開示文
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圓滿就成佛,惡業圓滿就墮地域、轉餓鬼、做畜生。因此你有業就會受果報,受果報時,就怨天尤人說:「老天爺不公道」,這是不承認自己沒做好,而向外怨;你要明白自己所遭遇、所得的,皆是往昔所造的因,現在結這個果。所謂種因結果,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茄子不會結辣椒,種辣椒不會結黃瓜。明白如是因,如是果,就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對人不滿意了;如此你認賬就了,還賬就了。你欠人家錢,若不還,始終心中仍有負擔,雖暫時未還,將來還是要還,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但國法如此,佛法亦如此,所以每一個人要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 本帖最後由 洞澈圓明 於 2010-2-25 11:34 編輯 ]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續宣化上人開示文
什麼是「情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個情有形,就被情迷。這一迷,人人就染苦為樂,沒有煩惱就找個煩惱來受,無麻煩就增加一點麻煩來受,無苦就想一點苦來受。情空,就是要減少自己的貪、嗔、求、自私、自利、打妄語;你能認真腳踏實地,真能明白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你便能逐漸將情空了。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續宣化上人開示文
釋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不是那麼容易就把業盡情空了,不是一次就空,而是要去實行。我們都是背覺合塵,把智慧忘了,而隨著六塵境界轉,想要業盡情空,就不要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搖動,那就有戒力;有戒力,就生出定力;有定力,就有了智慧;有智慧,就不會被情所迷;不被情迷,就不會被業所牽;業輕了,就一點一點乾淨。說是容易,但做起來卻如登天那麼難;可是雖那麼難,我們亦要勉為其難,努力去做一做。

TOP

清心寡欲,不發脾氣,不鬧情緒,逆來順受,業就逐漸消失。
(宣化上人講述 業及情)

謝謝大家這一個月來的捧場
雖然我們還沒調整到圓滿 但進步了 一起加油
菩提道上 相互砥礪

TOP

 30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