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元老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0-4-8 11:09 顯示全部帖子
植物油的烹調與分散 – 油脂水溶好吸收
http://tw.myblog.yahoo.com/cclin ... 5&l=f&fid=9
如何食用植物油來保持好脂肪酸營養, 而且同時可以得到最好的吸收率和身體使用率? 答案是在攝氏105C以下作乳化, 分散, 皂化等的調製方式, 讓油性分子與水可以結合, 也就是說, 讓油性分子和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甘油等結合, 產生有離子性的油性水性結合的雙溶性大分子. 脂溶性的一些營養素如維他命A,D,E,K, 植物色素等分子, 就可以藉由乳化, 分散, 水解等程序, 進入血液, 循環到身體各部位, 補充身體細胞, 內分泌, 外分泌和身體各部分組織.
前面提到, 現在食用油提煉技術進步, 來源普及, 價錢大幅降低後, 煎炸炒等食物, 經由漢堡店, 炸雞店等超級連鎖速食系統, 大量充斥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而中菜也為了美味, 快速, 而常用高溫炒炸等方式; 另外, 零食業者為了延長貨架期, 常將穀類糕餅零食的好脂肪酸去掉. 現在就分子的物理原理來看營養的吸收效應. 其實, 最好的食用油的方式是生食含有必須脂肪酸的植物種籽, 堅果或根莖. 不過, 人類的消化系統並不像草食動物或吃種籽的飛禽, 有能力消化許多粗纖維的的植物, 因此, 只能生食小部分好消化的蔬果, 而大部分植物營養, 都要烹煮, 發酵, 泡製, 軟化後, 才可以消化.
順式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 最好吸收的食用方式是:
水煮: 原植物中, 生的堅果類, 種籽類, 根莖類, 經過水煮, 在48小時的短時間內進食完畢. 舉例來說, 將大麥(薏米), 芋頭, 黑糯米, 紅豆, 花生, 核桃仁等, 一起混合用水煮, 加上黑糖變成甜湯, 就會含有豐富的, 好吸收的必須脂肪酸. 如果不能進食糖分, 可以改用番茄湯, 海菜湯, 雞湯或豬骨湯等作底, 煮成可口又營養的湯料. 如果對中藥材的味道有興趣, 也可以加一點枸杞, 淮山, 玉竹, 黃耆等補氣補血的營養素在甜湯或鹹湯裏. 如果是冬天, 可以加一點新鮮的生薑, 不但可以提味, 也可以祛寒.
乳化: 就是把植物油混合纖維素, 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卵磷脂等乳化劑, 再加水調開, 就變成濃濃的布丁或洋菜般的膠狀體, 如水分加多. HPRCC利用亞麻籽的濃縮木酚素纖維粉 (不適一般的磨碎的亞麻籽粉) 和植物油均勻混合後, 加上熱水攪拌, 可以將原來很難吸收的油, 變成像蛋糕上鮮奶油的濃稠乳化油, 在加多水後, 就像杏仁糊一樣, 早午晚拿來飲用, 可以增加好脂肪酸的吸收率達數十倍. 舉例來說, 有皮膚敏感發炎情況時, 可以拿含57%歐米茄-3的亞麻籽油2茶匙 (10毫升,8-9克), 混合2茶匙 (10毫升, 3-5克)木酚素濃縮粉, 然後加熱水和一點蜂蜜, 就變成可口的蜂蜜亞麻籽糊, HPRCC數千個實驗顯示, 是抗發炎, 對抗自體免疫疾病的治標安全良方. 如果長久改善荷爾蒙, 就可以加入適當比例的含有豐富GLA的好油如玫瑰果油, 月見草油, 黑醋栗油, 玻璃苣油等, 而調製方式, 也是一樣的乳化過程. 另外, 也可以用蛋白質來作乳化, 讓脂肪在體外就變成膽固醇的型式, 可以較快補充, 不過這要選擇新鮮的雞蛋或其他動物的液態蛋白質成分來進行, 生食的時候, 把他們打散, 加一點殺菌的調味料如酒精, 鹽, 醋, 糖等, 才不會有細菌的感染. 蛋白質如經煎炒後, 油脂就會被分離出來, 所以最多只能用水煮, 而且要立刻食用, 放過3小時後, 蛋白食物大量生菌, 會有菌類中毒的危險.
皂化: 將油和鹼性食物同時進食, 身體裏的營養會產生皂化的反應, 而產生皂甙SAPONINS的殺菌與排毒天然成分, 這個成分可以轉化成荷爾蒙, 也可以幫助身體作抗菌, 抗病和排毒的工作.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進食高密度青菜, 不太甜的水果和含有高量抗氧化劑的非蛋白質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但是纖維素和微量元素比較高的那些青菜如綠花椰菜(西蘭花), 紅蘿蔔, 芥藍, 蘆筍, 油菜, 芥菜, 香料植物等.
分散: 用黏稠的食物將油分離, 或用攪拌的方式將油混於其他液狀食品或飲料裏面, 就可以讓油脂得到分散. 最方便的就是煮糙米番薯稀飯或麥片粥後, 在進食前, 加入1-2茶匙的植物油在自己的碗裏就行了. 另外, 在任何濃湯內都可以加入植物油, 不論是稀飯, 白飯, 麥片粥或濃湯, 建議要在70-100度之間加入, 可以抗菌和作較完整的分散. 進食宜在溫熱的情況下進行, 如果冰了再吃, 可能會造成油脂凝固, 反而造成腸胃阻塞. 煮菜時, 最後撈起來時,加1-2湯匙的植物油, 也可以適當補充好脂肪酸的來源.
書的開始也提到, 人體缺乏好脂肪酸的結果, 是造成現代100多年來慢性病氾濫的最大罪魁禍首. 這個過程, 當然和現代西方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在全世界, 漢堡和炸雞的連鎖店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生意了, 他們目前賣的東西, 主要都是含高溫處理過的油脂…等等, 也就是說, 進食的時候, 如果是炒過, 炸過的油, 都會造成壞脂肪酸的形成, 也就是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 所以, 烹調食物切忌用油炸. 那麼, 應該怎麼炒菜呢? 炒菜過程和調理食譜細節, 請參見 “健康油理” 一書 (預計2010年2-3月出版).
注意一般加拿大有機亞麻籽油需要冷藏, 可以水煮, 但是要在2小時內吃完, 不可以放到下一頓再吃. 其他市售的植物食用油, 大都經過抗氧化處理, 加了化學的抗氧化劑, 原則上可以放1年不會酸敗, 但還是不宜放在溫度較高的火爐邊. 所有的油都不應該被太陽照射, 否則很快會變壞. 如果生食沙拉油, 那盡量不要吃攝氏30度以下的油, 以免因太冷而無法乳化形成好的膽固醇, 而在腸壁上無法分散, 也可能會有腹痛, 腹瀉的情況. 最理想的方式是一下兩種控溫調理和進食準備-
1. 中溫: 先加溫到攝氏80-110度, 可以殺菌, 分散. 然後放涼到攝氏45-70度進食, 比較容易入口. 如果是煮稀飯或作湯, 可以直接趁熱加入粥或湯裡就行了, 最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2. 低溫: 將冷榨油加溫到攝氏30-40度 (隔水加熱比較好), 不要超過41度, 以免破壞脂肪酵素. 這種食用法只適合含有酵素,在攝氏40度以下冷榨出來的油, 由於殺菌和抗氧化不容易進行, 又常常需要冷藏, 市面上很少見. 至於直接倒在生菜上, 並不容易分散, 但還是好過爆過的油. 簡單的替代辦法是, 可以放在室內高溫處2-3小時, 就接近需要的溫度了.
超過攝氏130度的高溫會破壞大部分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 只有食用30度到130度的之間的好油, 才不會造成壞膽固醇過高, 壞三酸甘油脂充斥, 手腳冰冷, 血管阻塞, 細胞壞死, 自體免疫疾病氾濫, 癌症腫瘤氾濫和各種內分泌失調的不適現象. 也可以避免最危險的壞油 – 不存在於自然界的反式脂肪酸的生成, 尤其要盡量避免用含高量反式脂肪的植物奶油, 發脆劑Shortening等.
吃素的人, 聽信少油健康的話, 造成好的膽固醇不足, 而其他油溶性抗氧化營養素如維他命A,D,E,K等也不足, 所以反而容易生病, 尤其是需要大量健康荷爾蒙的女性, 生病與死亡率更高.
只要懂得如何烹煮素食, 吃多些抗氧化的素食當然會比 "取代性"的葷食更健康! 而素食者要預防自體免疫疾病, 就是要多進食乳化的好脂肪酸. 葷食者由於動物的肉和內臟, 骨頭裏含有5成左右的好油, 身體荷爾蒙比較不會缺乏, 但動物組織比較缺乏抗氧化劑, 所以對身體的離子效應不強, 也是老化的主因之一.
[ 本帖最後由 黃楊木 於 2010-4-11 06:0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