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11年十月嘉言

2011年十月嘉言

第一週嘉言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

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公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

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公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
《靜老說的話》相關資料:

「勇猛精進」並非在表相,而是心裡要捨得「丟掉」,
丟掉貪戀六塵相的習氣。

心離六塵相,一門深入念佛,才是真精進。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

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公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
《靜老說的話》相關資料:

「勇猛精進」並非在表相,而是心裡要捨得「丟掉」,
丟掉貪戀六塵相的習氣。

心離六塵相,一門深入念佛,才是真精進。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

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公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
《靜老說的話》相關資料:

「勇猛精進」並非在表相,而是心裡要捨得「丟掉」,
丟掉貪戀六塵相的習氣。

心離六塵相,一門深入念佛,才是真精進。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

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廣公開示)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  
(承天寺正值懺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
=======================================================
《靜老說的話》相關資料:

「勇猛精進」並非在表相,而是心裡要捨得「丟掉」,
丟掉貪戀六塵相的習氣。

心離六塵相,一門深入念佛,才是真精進。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 本帖最後由 大明 於 2011-10-9 10:20 編輯 ]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抱歉,今天補上「」字,「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祇劫」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

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
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第三週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認為出家人修行,怎麼也會有病苦、災厄,也會這般死法。

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

世俗人這樣的病苦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

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澈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大不相同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認為出家人修行,怎麼也會有病苦、災厄,也會這般死法。

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

世俗人這樣的病苦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

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澈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大不相同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認為出家人修行,怎麼也會有病苦、災厄,也會這般死法。

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

世俗人這樣的病苦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

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澈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大不相同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認為出家人修行,怎麼也會有病苦、災厄,也會這般死法。

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

世俗人這樣的病苦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

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澈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大不相同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認為出家人修行,怎麼也會有病苦、災厄,也會這般死法。

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

世俗人這樣的病苦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

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澈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大不相同的。

                              
(廣公開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第四週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

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

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

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

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21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