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22年十月嘉言

2022年十月嘉言

第一則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新皈依信徒魏××,請師父教他坐禪。

師父說:
「念佛就可以,
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
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
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第二則

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

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
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
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廣公開示錄

==============================
原文:

承天寺對面的南天母正在開發,起造別墅社區,××師恐日後社區繁榮,人煙密集,承天寺遂成觀光地區,而破壞這修行道場的寧靜,鎮日周旋在遊客間,不得安寧,向老和尚說:「等此處成觀光區後,我便要往深山遷移,另覓清淨道場修行。」

老和尚說:
「此處繁榮尚須四、五年的時間,將來若成為觀光地區,對我們修行不但沒有妨礙,反而更能成就我們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

「此外,我們還必須有不怕別人批評的氣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別人走歪,也不會受其影響。如果一個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別人批評,見人私談,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為人家在說他什麼,那是沒有見識、沒有出息的人。」

「對人普普通通就好,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無好無壞,平平就好,這就是修行,否則便不稱為修行了。」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

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
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
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

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
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
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

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
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
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修苦行的人要有氣魄、有願力,不怕吃苦,

各種境緣,都須親自從其中歷鍊出來,
才曉得實際的情況,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無礙,

否則,沒有願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
身心都被束縛住了,智慧如何能開?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第三則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說明:本次祈請 廣公惠賜嘉言,二,三次,都抽到同一頁,第四次還是抽到與不殺戒相關條文,
所以,把第四次抽到的也列出來。(第一次抽到 承天禪寺簡介,提到朝山,建寺。)
=============================================
若有人想害我,則我們要想:
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
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我要度他。

凡事都有因果,一針一線一句話,皆有因果,意同梵網經二十條。

───廣公開示錄
===========================================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如滅罪品中廣明一一戒相。」

[ 本帖最後由 大明 於 2022-10-16 15:41 編輯 ]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
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牠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
殺了牠,我們就與牠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迴。
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
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廣公開示錄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第四則
知客師說:「請師父住世度眾生,尤其寺中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師父的引導。」

老和尚說:「度眾生?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眾生那麼多,要度怎麼度得完?

師父不識字,但是你們卻能跟隨師父修苦行,都很孝順師父,依照佛法認真在行,師父也儘量維持這個色身住世,

但色身終是有壞的一天,等到這個假殼子不能再住時,我也無法勉強。」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知客師說:「請師父住世度眾生,尤其寺中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師父的引導。」

老和尚說:「度眾生?現在的人,越來越奢華,貪念熾盛,離佛法越來越遠,眾生那麼多,要度怎麼度得完?

師父不識字,但是你們卻能跟隨師父修苦行,都很孝順師父,依照佛法認真在行,師父也儘量維持這個色身住世,

但色身終是有壞的一天,等到這個假殼子不能再住時,我也無法勉強。」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24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