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簽到了

恭祝 本師釋迦牟尼佛 聖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五六、

A、看佛經、佛書、聽佛法時,

重點不在於接觸得多或少,

而在於要真正「把以前所知所學皆放掉,心靜下來心甘情願的看與聽」,
才會有「聽聞佛法」的般若,

進而轉入「實修」的般若,即可找到你要的答案與正路。

B、「念佛時要真正心甘情願的念」,

不能存有應付了事的心態,

如此才能真正離六塵一切妄相,提升心的品質。

C、在六道輪迴是痛苦的,

在世間還能住幾天?

趁早學習走正路吧。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五七、

把心的污染(執著六塵相的習氣)清掉,清淨心念佛即是實修;

心地無惡無是無非無雜,即是平等心。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五八、

學佛,不是要依賴、崇拜佛,

而是要用誠信的心來學祂講的教理及方法。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五九、

人與人之間都須要感恩與尊敬,更何況是對佛,更是要有真誠的感恩與恭敬。

因為有了佛法,才使我們有機會從凡夫心、凡夫肉體,回歸為佛心、法體。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十、

修行人的心態,要愈單純愈好,

不要想得到神通、一心不亂、度眾生、明心見性、見佛、開悟、平安富有、不要妄念…等等有所得的心情來念佛,都是不正確的想法。

(要走對方向,才有機會入門念佛)。

六一、

若把想要好處的心態放前面,念佛放後面,「是得不到好處」,

應無所求,用直心的心態念佛,「自然有好處」。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二、

信與不信的權力把柄,是在凡夫這邊,而不是在佛那邊。

不信,就是不願意接受佛的幫助,不想要佛、菩薩救度你。

所以問題並不是「佛幫不幫」忙,而是「你願不願」與佛親近,

如果心裡不是真信願,對佛存有絲毫的疑慮(是你自己捨掉佛),
就會抵擋佛的幫助,而收不到佛的加持力,正法無法相應,「佛也就幫不上忙了」。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三、

凡夫若不把心放在「念」佛,

就都會把心放在「念」人事物、貪瞋痴…六塵一切相中過日子,

只會更加重凡夫心的習氣,不會有智慧。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四、

若心落實念佛,因為有真佛力的幫助之下,即可減輕凡夫心的習氣,

且可在入世、出世用對法過日子,

可讓自己生活自然,亦可快樂往生西方,才是有智慧的人。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五、

能把六塵轉為六淨,即是智慧;

能善用方便法(真隨緣),即是智慧的啟用;

能超越一切方便法,即是實相。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六、

佛講的一切法,皆是「正法」。

但我們在選用修行的方法時,自己要先了解自己的根性與因緣,

才不會一聽人家說那種方法好,自己就跟著用,

或失敗在「自我合理化」的成見上。

修行是在了個人的生死,

就如「個人吃飯個人飽」,要小心點才不會因小失大。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祝  吉第生日快樂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七、

末法眾生,因習氣無明重,

所以平時自己身口意所造作之事,皆非解脫法,

要是今生沒往生西方,往生後大多數都會往三惡道去。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八、

今生有機會解脫一切痛苦,

若不把握,難道是還想要一直在六道打滾嗎?

在六道打滾得愈久,習氣、罪業累積得愈來愈深,想要解脫的機會也就愈小了,

等到下三惡道時再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

一旦錯過機會,來生還會比今生更好更有機會嗎?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六九、

佛對每個眾生皆無時無刻不忘,

但眾生的心卻無時無刻只顧迷戀六塵之事。

會忘記念佛,是因為你對於「了掉六道輪迴、往生西方的心意不夠真,才不會重視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七十、

人生苦短,

不要再為某件事或某些情執而被「耽誤於眼前的一點小好處,

亦不要再怨天尤人了」,應把有限的時間拿來賺取無限的利益。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七一、

目前雖是末法時期,但亦有佛、菩薩住世庇佑眾生。

七二、

不是每個佛、菩薩都是用講經說法的方式度眾生,

有些佛、菩薩默默的在幫助眾生,祂們所做的事情是凡夫看不到的,

且其實看不到的力量更廣大。

但佛、菩薩的目的都是同一個(幫助眾生離苦、成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七三、

有「真」信願行念佛的人,

自然會有一切佛、菩薩來護持,

邪即無法靠近、侵犯。

才能真正安全到達目的地。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說的話

七四、

有些人「世間表相的事情學得快亦做得很好,亦知做些福報之事,但修行之事卻走不到正路」。

問題皆是:

心裡無佛,亦無決心把往生西方之事,放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

則無智慧找到可往生西方之路。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