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簽到了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何為重心。

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

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捨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

但當向祖師作禮。

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

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時。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

亦祇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稟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

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虗妄邪說。豈足以搖感之耶。

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

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

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

能如是願。其願可謂切矣。

信深願切。是謂重心。

而修淨業。淨業必強。

心重故。則易純。業強故。則易熟。

極樂淨業若熟。娑婆染緣便盡。

果得染緣已盡。則臨終時。雖欲輪回境界再現在前。亦不可得。

果得淨業已熟。則臨終時。雖欲彌陀淨土不現在前。亦不可得。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然此信願。要在操之有素。臨時自不入於岐路。

如古德臨欲命終。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專心待佛。

後佛現。乃曰佛來也。遂合掌而逝。

夫臨欲命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

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

苟素常信願。不到十分堅固。當此時。對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

如古德真可謂千古修淨業者之標榜矣。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有禪者問曰。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極樂亦夢也。

既同是一夢。修之何益。

予曰。不然。

七地以前。夢中修道。無明大夢。雖等覺猶眠。唯佛一人。始稱大覺。

當夢眼未開之時。苦樂宛然。

與其夢受娑婆之極苦。何若夢受極樂之妙樂。

況娑婆之夢。從夢入夢。夢之又夢。展轉沈迷者也。

極樂之夢。從夢入覺。覺之又覺。漸至於大覺者也。

夢雖同。所以夢者。未嘗同也。可槩論乎。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淨土一門。信尤為要。

以持名念佛。乃諸佛甚深行處。唯除一生所繫菩薩可知少分。

自餘一切賢聖。但當遵信而已。非其智分之所能知。況下劣凡夫乎。

然十一善法。以信居初。信心之前。更無善法。

五十五位。以信為始。信位之前。別無聖位。

故菩薩造 起信論。祖師作 信心銘。

以信心一法。為入道要門也。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王仲回 問於 楊無為 曰。

念佛如何得不間斷去。

楊曰。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

欣然而去。

未久。
仲回 致謝。

謂 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淨土矣。

後見 仲回之子。問及 仲回 去時光景。及去之時節。正得夢之日。

噫。信之時義大矣哉。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稱性四十八種大願。

依願久經無量長劫。修習大行。至於因圓果滿。自致成佛。

法藏轉名彌陀。世界轉名極樂。

彌陀之所以為彌陀者。深證其唯心自性也。

然此彌陀極樂。非自性彌陀。唯心極樂乎。

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不偏屬佛。亦不偏屬眾生。

若以心屬彌陀。則眾生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若以心屬眾生。則彌陀乃眾生心中之彌陀

以彌陀。心中之眾生   念    眾生。心中之彌陀。

豈眾生心中之彌陀。不應  彌陀心中之眾生耶。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但佛悟此心。如醒時人。眾生迷此心。如夢中人。

離醒時人。無別夢中之人。豈離夢中之人。別有醒時之人耶。

但夢中之人。當不自認為真。亦不離夢中之人。別求醒時之人。

唯應常憶醒時之人。憶之又憶。則將見大夢漸醒。而夢眼大開。

即夢中能憶之人。便是所憶醒時之人。而醒時之人。非夢中人也。

夢中人眾多。醒時人唯一。

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此乃即一即多。常同常別。法爾自妙之法也。

念佛之意。大略如此。


[ 本帖最後由 大明 於 2009-12-14 09:59 編輯 ]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二語。

上句說事。下句說理。

事是即理之事。謂生即不生。非直以生為生也。

理是即事之理。謂不去而去。非直以不去為不去也。

兩句作一句看。則事理圓融。所謂合之則雙美也。

若兩句作兩句看。則事理分張。所謂離之則兩傷也。

若不合此兩句作一句。便當演此兩句作四句。

謂生則決定生。生而無生。

去則實不去。不去而去。

雖為四句。義亦無增。合為一句。義亦無減。

總一事理圓融耳。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與其執 去則實不去。不如執 生則決定生 為得。

何也。

以執事昧理。猶不虗入品之功。

若執理廢事。便不免落空之誚。

以事有偕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故也。

以有生為生。則墮常見

以不去為不去。則墮斷見

斷常雖同一邪見。而斷見之過患深重。故不若執事之為得。

然總不如圓會二句為佳耳。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吾人現前一念。緣生無性。無性緣生。

不生佛界。便生九界。

若約緣生無性。則生佛平等一空。

若約無性緣生。則十界勝劣懸殊。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蛇。

一婦人渡河失手。其子墮水。因撈子故。與之俱沒。以慈心故。得生天上。

一念 慈 瞋。天 畜 遂分。則此臨終之 緣生一念。可不慎乎。

苟以此心緣念彌陀。求生淨土。得不見佛往生乎。

但此一念。不可僥倖而致。必須存之以誠。操之有素。

是故吾輩於此一句彌陀。千念萬念。以至終日終年念者。無非為熟此一念而已。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但此一念。不可僥倖而致。必須存之以誠。操之有素。

是故吾輩於此一句彌陀。千念萬念。以至終日終年念者。無非為熟此一念而已。)


果得一念純熟。則臨命終時。唯此一念。更無異念。

智者大師云。

臨終在定之心。即淨土受生之心


唯此一念。更無異念。非在定之心乎。

念果如是。不見彌陀。更見何人。

不生淨土。更生何處。

只恐吾人自信不及耳。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二語既舉。則言外之

          心不作佛。心不是佛。


          心作九界。心是九界。

          心不作九界。心不是九界。等義俱彰矣。

噫。果明此理。而猶不念佛者。則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觀經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二語。

不唯是觀經一經綱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

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

此宗既透。何宗不透。

此法既明  何法不明。

所謂學雖不多。可齊上賢也。

TOP

謝謝 啟賢 HM 大仰 大師兄 美女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真法無性。染淨從緣。

一真既舉。體成十界。則十界全體即一真。

是故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

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此理勢所必然也。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吾人現前一念能念之心。

全真成妄。全妄即真。

終日隨緣。終日不變。

一句所念之佛。

全德立名。德外無名。以名召德。名外無德。

能念心外。無別所念之佛。

所念佛外。無別能念之心。

能所不二。生佛宛然。

本離四句。本絕百非。本徧一切。本含一切。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蓮宗行者。當從者裏信入。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殺生一事。過患至為深重。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

造重業 縱殺心。結深怨。感苦果。皆由一殺所致。

是以殺心漸猛。殺業漸深。漸以殺人。以及殺其六親。甚而積為刀兵大劫。可悲也矣。
葢皆由不知戒殺之所致。

苟知戒殺。牲且不忍殺。況殺人乎。況殺六親乎。

牲不忍殺。刀兵大劫。何所從來。

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

知人之父兄不可殺。亦戒殺之漸。

但不知殺父兄者。由於不戒殺始也。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人之所以不戒殺者。由於不達因果之理。

因果者。感應也。

我以惡心感之。人亦以惡心應。
我以善心感之。人亦以善心應。


人但知感應見於現生。而不知感應通於三世也。
人但知感應見於人道。而不知感應通於六道也。

果知感應通於三世六道。六道中皆多生之父兄。殺可不戒乎。

總知感應通於六道。亦不知感應通於世出世間也。

以無我心感。則聲聞緣覺之果應之。

以菩提心六度萬行感。則菩薩法界果應之。

以平等大慈同體大悲感。則佛法界果應之。

噫。感應之道。可盡言哉。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

三量者。現量   比量  聖言量也。

現量者。謂親證其理也

羅什大師。七歲隨母入佛寺。見佛鉢。喜而頂戴之。

俄而念曰。我年甚幼。佛鉢甚重。何能頂戴。

是念纔動。忽失聲置鉢。遂悟萬法唯心。


高麗惟曉法師。來此土參學。夜宿冢間。

渴甚。明月之下。見清水一汪。以手掬而飲之。殊覺香美。

至次日清晨。乃見其水為墓中控出。遂惡心大吐。乃悟萬法唯心。

便回本國著述。

此皆 現量親證也。

TOP

簽到

徹悟禪師語錄

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1182.htm



比量者。借眾相而觀於義。比喻而知也。

諸喻之中。夢喻最切。

夢中所見山川人物。萬別千差。皆不離我能夢之心。離夢心外。別無一法可得。

即此可以比喻。而知現前一切萬法。但唯心現也。

聖言量者。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千經萬論。皆如是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