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10年12月嘉言

2010年12月嘉言

2010年12月第1週嘉言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以下摘自淨空法師 六祖壇經講記


    這一段是說「自性佛土」。大師告訴我們,自性若迷,就是眾生;自性要是覺悟,就是佛。可見,佛與眾生這兩個名詞,只是自性的覺與迷不同的稱呼而已。大師在此特別舉出幾位佛菩薩,做為表法的代表。觀音菩薩代表「自性慈悲」,自性慈悲就是觀世音。勢至菩薩代表「自性喜捨」,喜捨就是大勢至。「勢」是勢力,「至」是講這個勢力達到頂點,達到最圓滿、最高的境界。唯有智慧究竟徹底圓滿,才能真正做到離相的喜捨,這是大勢至菩薩的意思。釋迦牟尼佛代表「能淨」。「釋迦」是梵語,中文意思是「能仁」,就是能夠仁慈、慈悲一切;「牟尼」譯作寂靜。彌陀即是「平直」,平是平等,直是正直。「阿彌陀」是梵語,中文意思是「無量」,通常我們用「無量光」與「無量壽」來解釋這個名號。大師在此處是用「平等正直」來解釋阿彌陀,這個解釋也是非常好。心地平等,確實這個心是無量的;心不平等,這就是有量,就不是彌陀的意思。行為正直,這個行與自性就相應,所謂一一行都能充遍虛空法界。一一行既能充遍虛空法界,與虛空法界無二無別,豈不是「無量」的意思嗎?


       這一段是講淨土,所以六祖大師特別舉例淨土三聖,即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代表平直、代表理體,觀音、勢至是代表從體起用。一般講,觀音菩薩代表的是他受用,大慈大悲;勢至菩薩代表的是自受用,清淨平等。諸位要曉得,不能捨,心就不清淨;能捨,心就清淨。不能捨,法喜就不能充滿;能捨,法喜才能充滿。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314.htm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10-12-1 00:23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一個真正的學佛人,一個有心求法的人,有了對佛的基本認知後,必須要樹立自己本性就是佛的觀念,這是修持佛法很重要的信念。佛在悟道之際就指出,眾生都有無上智慧,都有佛性,是因為被妄念所掩蓋,眾生不能覺察。這就直接指出: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與佛,本自一體。惠能大師也指示我們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六祖壇經》下同)。還說:「自性迷是眾生,自性覺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佛的這些教誨,我們必須細細思索,深解其意。若是不能堅信自己本性是佛,將自己擺在佛之外,學是向外學,拜是朝外拜,哪能算是學佛人嗎?


摘自  如何認識佛與菩薩─亦談如何學佛   ◎劉先和
http://www.drbachinese.org/readers/articles/buddha_bodhisattva.htm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淨空法師言:
佛要怎麼念?中國的文字,「念」不是口念,
念是「今」、「心」,現前這一念心。
真正的念就是一念自性,這一念當中與佛相應,就是念佛。
你的心是佛心,願是佛願,口是佛言,行是佛行,
那就是真念佛、真修行,這樣才能普利一切眾生。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淨空法師言:
一心念佛,念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心願與佛相應就是念佛。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六祖壇經 疑問品第三>>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2010年12月第2週嘉言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10-12-8 00:24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
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心靈環保>>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2010年12月第3週嘉言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32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