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12
發新話題
打印

98年12月嘉言簽到處

98年12月嘉言簽到處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人生氣有一個很大的根源就是無法忍受別人的批評、訓斥、毀謗或謠言。我們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高人一等,因此當聽到違背自我認知的批評時,自我認知和他人言語之間的對立觀點立刻會導致我們引起一些瞋意又或甚至是滿腔怒火。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別人的批評,實在是一個我們都很需要學習的功課。

在華藏電視台上,淨空老法師除了教導我們佛經上說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也告訴我們「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老法師提到:「若有人毀謗我、陷害我、侮辱我,是在幫助我消除惡業,來成就我的。統統都是好事,沒有一樣不是好事,人都是好人,你說我多開心,我多舒暢。」
他老人家還說到:所以要學佛,學佛好處在此地,什麼樣的冤結都化解。怨懟是兩面對立的,才稱為怨懟,化解只要化解自己這一邊,不要化解那一邊,那邊那是你做不到的,我自己這邊化解了,沒有了,他那個力量就達不到,打要靠對立,我這邊沒有,他就打空了,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就沒有,所以化解衝突要用這個方法。


以下提供蒐集本書上與經典中教導我們遇到批評等諸言論時,自我省思與調整態度的方法:
1.
即使是圓滿而且毫無過失的佛陀,都曾經是他人生氣與惡言的攻擊目標,我們是何許人,又怎麼可能倖免於別人的指責與毀謗呢?這樣的態度或可大大降低我們的傲慢心,不再讓自己因為他人的毀謗而受「我執」所惱苦。


2.
我們應好好思考,毀謗、訓誡、指責、批評或謠言都是世間很普遍的現象。佛陀曾說過:「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早在古代就已經這樣傳說了:沈默的人受到毀謗;話太多的人會受到毀謗;話太少的人也受毀謗;世界上沒有不被毀謗的人。」因此我們當我們受到這些考驗時,都應學習不要失去理智地與惡言的音符共舞,發起脾氣甚至以牙還牙,粗言惡語造成口舌之爭,造成不可收拾的處境。



3.
如果某人批評、毀謗、或在背後說我們,肯定已經深刻思考過說出這些話的後果,所以我們應該聰明理性地接受,因為我們可能會在這些逆耳的言詞中發現珍貴的寶藏。


4.
懷著感恩的心來看待任何毀謗、批評或惡意中傷,因為對方竟然願意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在我們身上,給我們那麼多「關懷的眼光」,成為我們「全方面照妖鏡」,從各種角度照出我們的瑕疵,藉此當為自我評估提昇的資產與資糧。


5.
我們可以利用批評、毀謗和謠言等來測試自己超越世俗、知識的修持,如果真的進步了,就會看到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靈魂應該遭受到我們的報復或惡意對待,而是只有應被我們慈愛的對象。


以上幾個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或提供自己克服情緒波動的方法。

====================================
話說上禮拜在公園踩到狗屎了~

啊啊啊~果然是~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腳踩地上就別怕踩到狗屎 ^__^;
(明明還是很怕)

大仰平常非常不堪唸,藉本週嘉言提醒自己和與大家共勉之!
謝謝!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09-12-1 12:36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話說有一次從三松要回家,
天空突然下起雨來。
我就跟超哥說: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
超哥看著我回覆:「那你為什麼要穿雨衣? 」
正忙著穿雨衣的大仰:「^%$#!%..........囧rz」

無言以對~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下雨也不怕呀 因為我們有雨衣 有雨傘~
不用擔心淋濕著涼生病~


而受到批評,偶們也是學習不要害怕呀~
因為今天我們能有機會接觸佛法  師長們等善知識
還有常常學習嘉言等~
真的很棒呢!
好似讓我們有了一個心靈保護層,
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有機會藉此學習更多,
體會更深,將不舒服轉化成正面的能量~
甚至到最後,把保護層也給內化....
就沒有保護層的問題了....


阿 偶又在亂扯了...
重點是 超哥哥 人家頭都快禿了...
不能不穿雨衣淋雨啦....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在對於外界的批評毀謗中傷、流言等,
若我們都以正面的心態去轉化面對與學習,

更何況對我們惇惇教誨循循善誘不離不棄的
父母師長與眾善知識們~

我們更是應該努力~不負眾望,
也是對自己用心呀...
阿 阿  阿~~~

學習中....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今天在12F大家輪流抽慈濟卡,
輪到我時,正好抽到:
莫讓批評的話,讓我們失去熱心。
好巧~也談到批評,

希望自己在面對指教 批評 與提點等時,
都能學習柔軟接受及感恩,
也期許所用的熱心中有智慧,
不是一股腦子做自己以為對的事情...
其實卻是害了人家。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善意的批評是修行的增上緣,
惡毒的誣陷批評則是讓我們學習不回以惡語,調伏內心情緒波動,
訓練我們有更廣大的胸襟與雅量,是修行上的逆增上緣。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摘自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阿有人怕晴天嗎?
有捏 吸血鬼超怕的...
阿有人怕被稱讚嗎?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第二週嘉言上場囉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湯」:即成湯,也就是商湯,大商朝的開國之君。「盤銘」則是刻在器皿上用來警戒自己的箴言 。這裡的器皿是指商湯的洗澡盆。「苟」如果之意。「新」在這裡的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身體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引申義則是在告訴我們要在行為上不斷去惡從善,在道德修養上不斷有新的進步,新的提高。

如果我們想要在行為修養上保持有不斷的進步,在每日每日的自我反省功夫必定不能省。

本週所選的嘉言為從《論語.學而篇》中曾子所說的一段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傳授的功課有沒有復習?」

曾子的這些格言,曾經是歷代儒家弟子的必修之課,必省之事,必踐之行。曾子在此所說的「三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二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力,盡心為他人著想,這是為人的基本道德。修己不能只是一時一事,而是要貫穿整個人生,每天都要不忘記修行。
=====================================

自己總是常常貪圖安逸,心神一放逸就忘了要反省自己,忘了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藉本週嘉言提醒並期許自己「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勝今日之我。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與大家共勉之~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09-12-8 09:05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多反省 多調整 多進步~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三省」,是說多次反省。
如果想到一天中做了好事情,  
也要記得鼓勵自己保持下去喔~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省"說文解字就是"少目",少用目,必然多思,所以省有回想的意思,但是少用目,並不是不用目,只是少用罷了,所以省就是在發現問題的前提下去思考。


一起往內心挖~~~
挖挖挖~~~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在孔子的學生中,曾子可是以孝順聞名的喔!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說:「參也,魯。」魯,就是很老實的一個人;曾子的心很直,對父母很孝順,為孔門的入室弟子,傳授孔門心法。他為人注重信義,每天都用三省的功夫律己。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曾子,論語學而篇)

反省自己對母親還是有諸多忤逆與不服從...
阿阿阿阿 家裡是試煉的地方..
也不是講理性的地方...
期許自己能改善對母親的態度...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第三週嘉言~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佛陀說:『生命在呼吸間。』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法擋住死期、讓自己永住人間。既然生命來去這麼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證嚴上人說: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最美好的就是----今天,
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大家一起加油~
把握人身的時間!
=====================================================================
之前沒有工作,總覺得時間很多;很容易就荒度過去...
現在開始做事以後才發現,時間好寶貴。

期許自己能好好把握時間,做好時間管理。
把握時間孝順父母、學習付出、精進、練功修行、助人等...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09-12-15 11:59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有時候真的好忙,可卻發現都在瞎忙...
應該可以把生活規劃的更好的...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變得有意義~
要好好想想哩....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難度真高...
不過很多事都有它背後的意義
學習中....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總覺得學生時代比較會做計畫
為了考試 行事曆都排的滿滿的...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有空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證嚴上人開示: 惜時精進善用心

世間過得不知時日的人,可分為兩類:


一是整天忙碌的凡夫,遇事就忙得團團轉而煩惱叢生,有煩惱就容易迷失今朝此時,往往一輩子就在忙碌煩惱中,陷入「今日是何日?」「該做何事?」的茫然裡,空過時日。

另一種是超越了時空,已達到不起分別的修行境界,不會刻意分別今天、明天,只是全心為踐行生命的價值而努力。譬如孔子,他很好學,所以「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他有濟世行道的精進精神,十分愛惜時光,點滴無漏,因此廢寢忘食地為理想而努力,甚至不知道自己年歲已老,這是超然的人生。

佛陀常說「諸法無我」,一切煩惱莫過於執「我」。其實連「我」都必須看破,更何況是時日?

一般人對「我」,不容易透徹理解。什麼是「我」?頭是我呢?還是手是我?心、肝、脾、胃到底哪一項是我?

認真地想,這些器官都各有名稱,無一項是「我」。但是,「我」與頭、手等有無關係?如果頭痛,應該說:「拿藥給我的頭吃」;肚子不好,應該說:「拿藥給我的肚子吃」,可是我卻說:「請拿藥給『我』吃。」一般人實在不容易瞭解這個「無我」。

我們日常生活,也是為了身軀的作息活動,必須吃得下、消化好,由腸胃吸收營養、排掉廢物,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如此看來,「我」只是綜合的代名詞,何需為一個空泛的代名詞而煩惱、計較?該計較的是,能否發揮整個身體的功能,才是真正的價值。

凡夫的因忙忘時,聖人的發憤忘時,雖然都是把握時間,但其價值迥異。無論就佛法的觀點而言,或從凡俗世法來講,世間的一切都是時間所累積而成的,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不經過昨天就無法銜續到今天。事實上,在接續不斷的時間中,每一個開始都在「過去」,過去後又有新的開始。

生而為人,自然天天要過時間,如果天天煩惱、妄想紛亂,則只是空過時日,什麼也得不到。我們的身體不斷地新陳代謝,很快就會衰老,最終就是「亡」。若凡夫的時時刻刻忙得心念雜亂,忘掉如何滋長慧命、揭顯本性,心又有何用?

「忘」,亡心也,也就是心死。心無所作用──諸事不用心,所以易「忘」。心死的人,迷茫度日,再好的事情、再好的言語,他都不會好好吸收應用,終至空空洞洞度過一生。希望大家都能天天活潑、日日靈巧,把握時間,增長慧命,否則「空得人身,何其可惜」!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生活中總有一些零碎的時間可利用,
如騎車、開車、坐車、等公車、等人、做家事……等,
都可以充份利用,如開車可以聽法師開示的錄音帶,

等公車、等人時可以數息、念佛、持咒等~
隨時隨地可以學習一有空檔就不空過...
雖然很難達到分分秒秒都踏實...
但時間要是能管理與投資

修行上應該是更能著力的吧~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靜思小語—談精進)



節錄證嚴上人法語:(步步踏實, 分秒不空過)

世間的學問,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來,總是有個基準。然而,超越物質衡量的道德根本沒有基準,能夠不斷接受磨練,突破人我之間的障礙,道德的明鏡就能愈磨愈光。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也應時時警惕在心的就是「誠實」,要以這分最誠實的心走在正道上,以最平實的態度對待一切眾生。抱持著歡喜心,盡我們該做的本分。

雖然我們的歲月、體力都會隨著時間消逝衰退,但是道可以進步,德可以累積。最近我常說, 分秒不空過 、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如此才能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全文網址: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078%3A2009-11-17-12-01-05&catid=62%3Amaster-other-speeches&Itemid=186&lang=zh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29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