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10年12月嘉言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
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盡責盡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2010年12月第4週嘉言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這段話是在看<<了凡四訓>> 電視劇中,
雲谷禪師對袁了凡居士開示的話語,
當初看到這段對話時  
對我的衝擊頗大的~
怎麼說呢?

依照自己以前的想法,
談到業障,
常常都覺得是外來的(有對立存在)
是前世或當世造下什麼惡業要開始嚐苦果之感覺.

當某一天報應來了,
會覺的是冤親債主來索償,
讓我們在生活中出現一些
生病呀 不順遂  等一些不容易接受的事  
就如同人們口中無常的事~

這些都是我以往印象中的業障.


後來某一次上課中 曾聽到 三宇老師說:
情緒 是我們最大的業障~
(如有誤 請老師同學幫忙指正)

突然讓我想起 雲谷禪師說得這段話....
開始重新思考它內含的意義~

原來我們自己的這些
壞思維 壞習氣 壞作為 竟然都是我們的業障
使我們有著性格上的缺點,
常常在我們不自覺中阻礙了自己~

實實在在的在我們身上,
自己卻總是選擇忽視 或遺忘~
有時後也可能是不清楚...

所以偶現在常常在迴向時
除了迴向給六親眷屬 冤親債主等時
也一併把自己的這樣的業障 迴向進去
希望自己能夠改正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

獻上本週嘉言~
歡迎大家分享感想~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淨空法師法語: 消業障是修行人第一條重要的功課
  
       什麼是業障?障就是障礙,障礙了真心,障礙了本性,什麼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事業,人都希望自己事業越大越好,業越大,障越大,煩惱也就大了。人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造業從來沒中斷過,拼命在造,作惡有障礙,作善也有障礙,果報都出不了三界。造善業,三善道投胎,造惡業,三惡道受報。佛教我們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淨業。著相,業就不淨,就會產生障礙。

沒事想事,這是業障。
妄想分別執著是業障。

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他們的音聲色相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為什麼見不到、聽不到?業障。業障消除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在此地可以看到他,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業障淺會清清楚楚的見到佛在你眼前,不是定中也不是夢中,這是佛明顯的加持。澳洲土著用心靈感應,他要跟遠方朋友接觸,他只要坐在那裏靜下來,一念不生時就溝通了,不但能聽到聲音,還能看
到他現在在幹什麼。

最大的業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裏最嚴重的是貪心。貪得了就吝嗇,貪不到就生嗔恚、嫉妒,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業障不除,障礙你的智慧、福報。
求佛菩薩不靈,沒有感應,你有業障,把業障消除,就有感應了。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27506.htm)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怎麼消除業障呢?

之前聽淨空老法師講經
老法師說:  佛號 可以消除一切業障~
但前提是我們唸的佛號到底起多大作用,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唸佛的這顆心。


一般來說  就目前偶自己認知啦~
要消除業障 除了真心發露懺悔惡業不再犯..
從六度著手應也是方法~
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


另朝"淨業"三福學習 也是減少造惡業的方向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偶想 方法應該很多種吧 歡迎大家討論與指正 ^_^;


網路上找到的資訊:
http://tw.myblog.yahoo.com/jw!WlKGhfSRFBIRJdJwT6sjIA--/article?mid=-2&prev=53&l=d&fid=13
淨空法師講述 消除業障

問:怎樣才能真正消除業障?

答:真正消除業障就是真心懺悔,斷惡修善。在佛門裡面,持戒念佛,依教修行,消除業障的例子很多。道教裡面,依《感應篇》修行的,消除業障也不計其數,你們看《安士全書》裡面所說的,《感應篇彙編》這裡面的例子,佛門稱為公案,就是故事,消業障的例子一千多條。你可以細細去看,真有效,不是沒有效,一定要真心去做,改過自新。所以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個人叫覺悟了,覺悟之後,要把自己的過失革除,這叫修行。所謂悟後起修,你沒有覺悟你不知道怎麼修法,修就是把錯誤修正,這叫修行。這句話總是要把它記住,修正自己的錯誤叫修行。

  現在很多人不懂,以為修行是我每天念多少經,要拜多少佛,以這個來做為修行。如果你心裡面,過失一絲毫沒有改,你這種做法沒用,叫迷信。古人所謂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指這種修行人,沒有用處。真修行,那就是知道自己的過失,趕快改。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災難多,災難就是報復,就是惡業所感召的。災難再多,我能夠真正改過自新,消業障,積功德,無論什麼災難,你遇到了都沒事。為什麼?你已經超出了,你不在這個災難圈子裡頭,所以你不會受難。有時候吃一點小苦頭,這個無所謂,你能夠承受得了的。

(太上感應篇直講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507.htm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網路文章 供參考

問:修學過程中出現障礙,如環境的逆緣干擾、身心的疾病苦痛等,請問此等宿業如何懺悔?

根本解決障礙的辦法是懺除業障。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十大願王的第四條,就是「懺悔業障」,其實十大願王其他九條都是懺除的方法。十願是非常微妙的,每一願都含攝其他九願,這是《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特別重視懺除自己的業障,從哪裡做起?從禮敬、讚歎、供養做起。
  自己的業障總得要曉得,如果不知道業障是什麼,懺悔不能得力。業障的根本就是我執、我見,唯識經論裡面講的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業障的根本。第七意識是染污意,它是業障的根源。《金剛經》教導菩薩一定要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破業障。意識起了作用,貢高我慢、我見、我愛、我慢都跟著來了。所以,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個根本煩惱,就是我們的業障。
  「禮敬諸佛」是對一切眾生修禮敬,破除我們的傲慢;「稱讚如來」是對治我們的嫉妒心;「廣修供養」是對治我們的貪欲。所以,四攝、六度、十大願王就是消除業障的方法。懺悔業障具體的修學條目,我們要認真去修學,業障才能懺除乾淨。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哪一個方法是對治哪一種業障,有根本當然也有枝末,能夠本末兼治,收的效果更殊勝。
  譬如環境裡的逆緣、惡人干擾,我們一時沒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麼辦?離遠一點。這是從枝末去做,我離開這個環境,另外去找一個修學環境。選擇另一個環境,只是減少一些干擾,讓自己好用功,還是要在根本上修,不能事事逃避,這才是真正修行。如果一昧的逃避,自己不能真修,業障就無法消除。因為業障生生世世跟著你,這一生能躲過,來生躲不過,還是會遇到。所以,一定要修養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http://wenwen.soso.com/z/q76184947.htm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什麼是業障呢?
就是自己的壞念頭、壞習氣、壞作為,所形成的性格上的弱點,
就是它,阻礙了我們自己。

<<雲谷禪師>>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2010年12月月末嘉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本來這是第二週時想貼出的嘉言~
但覺得跟網站TONE調還真有點不同...

所以很孬的又換成另外的嘉言~
在本月最後幾天  還是把它給放上來了~



這是聖經的哥林多前書上一段話,
敘述著愛的真諦,
(佛家一般都講慈悲,不講愛,因為愛有私心,慈悲則是平等對待所有人。
這邊不妨嘗試放大角度看本段文中"愛"的意義)

以前曾聽過人們不少次唱誦詩歌,歌曲聽起來動人悅耳~
覺得語句中很多都是自己平常做不好的地方,
如不嫉妒 不發怒 不自誇 要多包容  多相信 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這段話中充滿著正面的力量,
可以提醒自身保持著信念,
持續的學習 持續往更好方向前進


它除了讓我們瞭解一些美德,知道不要只是展現小我(對自身與親密的人)的愛,
許多地方更告訴我們應更努力朝無私的大愛學習。

有些許與 佛菩薩尊者龍天護法等 還有老師
關愛看護著我們這些小蘿蔔頭的態度一樣。
都是希望大家能提升 能更好~~

這是本周的嘉言~
歡迎大家發表感想囉~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10-12-29 09:49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把愛的觸角從人本主義   推廣深入至 一切飛潛動植的眾生~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呵 好巧 在大明兄網誌看到~

謝謝大家

[ 本帖最後由 大仰 於 2011-1-3 20:52 編輯 ]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
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
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靜思語~

TOP

 32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