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2
發新話題
打印

98年6月嘉言簽到處

98年6月嘉言簽到處

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

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日期:民國69年3月1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老和尚對XX師的訓誡: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
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

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
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佔上風的,最後都會失敗。

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話,那麼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進步的,

知識份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被自己的思想所縛,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要以大慈
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TOP

補充參考

理直氣和

 轉貼自:http://academy.tzuchi.ca/canada/academy/vancouver/home.nsf/serviceC/k10227


◎文/進修二誠班 林佳樺
指導老師 李惠玲

 
        在現在的社會裡,人人講求凡事要公平、公正、合理。 人們總會為了自己所相信的理念,而去激烈的爭辯、抗爭。常常人類會因為意見不合而產生衝突,最後兩敗俱傷。他們都忘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禮貌及尊重。

        以媒體上的政客為例,他們彼此哪一位不是口沫橫飛的批評對方?然而,他們這樣理直氣壯的批評是否有博取到百姓的認同?不但沒有,還傷及自己的品德。那麼,仗著氣勢去迫使別人相信和接受自己的理念,不就是一件既浪費力氣又毫無意義的事嗎?

       「尊重」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到?當遇到意見不和時,不如平心靜氣聆聽對方的想法,而不是急著去爭辯。尊重別人,相對地,別人也會尊重你。想像一個人在你的面前大吼大叫,告訴你一些所謂的大道理,你可否聽得下去?

        如果對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對你解釋,你是否比較會願意去思考對方所說的話呢?


        尊重別人,理直氣和地和他人溝通自己的想法、理念,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氣質,別人也比較會尊重你的意見。如果每個人都能理直氣和地待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自然會相對減少了。

TOP

謝謝大明的幫忙!!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剛下班才上網的小鬆留)


[ 本帖最後由 小鬆 於 2009-6-1 18:57 編輯 ]

TOP

6/2  簽到

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

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TOP

6/3  簽到

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

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TOP

發心要發長遠心,修行也要長遠。



宣化上人

http://www.fopusa.cn/books/wenku/books2/1502.htm

還有坐禪不是說有什麼巧妙,就是要常常坐。

你常常坐,坐久了,自然就會得到好消息。

若不常坐,「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修了一天,休息十天,那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所以要有一種忍耐心、長遠心。

發心要發長遠心,修行也要長遠,不要修三天、五天,沒有什麼成就就退心了,那是不行的。

今天我對王委員說:

「人說有善根,你才修行。沒有善根,更應該修行!

有善根才修行;沒有善根就不修行,那你不修行,不栽培,善根始終是沒有的。

就因為沒有,我們才要修;就因為有,我們更要修。

我們再繼續以往的這種功德,做將來無量的功德,

我們要一天比一天精進,不要一天比一天懈怠。」


                                                                              (大明貼)

TOP

6/8  簽到

發心要發長遠心,修行也要長遠。



感謝大明協助代貼嘉言

TOP

6/11  報到

發心要發長遠心,修行也要長遠。


[ 本帖最後由 小鬆 於 2009-6-11 22:04 編輯 ]

TOP

6/13  右

發心要發長遠心,修行也要長遠。

TOP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要常常看自己有無過失,有則改之,才不會與道相違。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造業障如山那麼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們的業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業,說那個怎麼樣,這個……,
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遠無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就是要對食衣住看淡些,不要去考究,一切隨緣,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易生煩惱,
人家煮什麼,我就吃什麼。

★做事不是為別人做,也不是應該做的,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大夥同在做,若有人不會做,我們來教他做,若他做不好,我們幫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煩惱,他不做你自己來做,要有慈悲心。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就會去我相。

★若執事人教我們做事做錯了,我們也不能去反駁,順著他的意去做,自然就會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會開智慧,不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否則和世俗就沒有兩樣了。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禪,功夫不到易著魔。

★修行就是要下身,衣食住皆簡樸,要粗衣淡飯,若過於考究衣食住,則和在家人無兩樣。看淡這些衣食住,才能去貪嗔癡,若生活太充足,則欲望大,貪念(則)愈多。若要下身,當從衣食住日常生活著手。

.............................................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補了穿,鬍子留了那麼長,有一餐沒一餐的,只為了了生脫死,勇猛精進,把身體都捨了。
★出家是為了得到解脫,看能不能修到五蘊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出家要修行,不爭對不對,道心才會堅固。
★人家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頭腦也不會去想別的法子,這樣比較好修行。


[ 本帖最後由 小鬆 於 2009-6-15 08:26 編輯 ]

TOP

6/15  到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感謝熱心又用心的大明協助貼嘉言   

TOP

6/18 到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TOP

6/21 到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習,好好勇猛精進。

TOP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

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

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八歲

寺裏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裏不要亂說,肚子裏明白就好。

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老和尚又繼續說: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裏不起歡喜貪著心,

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

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

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

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

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

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棱有角的,總是要寬懷大度,

自身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那是別人的作為了,與己無關。

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

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

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TOP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傍晚,信徒走後,老和尚在大殿外對某某師開示。

老和尚說:

「修行是修在哪裡?在結人緣,

東西給人吃,結緣不計較,凡事忍讓不計較,

再壞的人,甚而連一隻小鳥、小動物,也要與它結緣。

沒有人緣,或是相見人不喜,皆是前世沒有和人結好緣所致。

今世廣結善緣,來世便能得到福報,

像師父的福報,也是過去與人廣結善緣而來的,所以這世,人人見到師父,都會起歡喜心、供養心。」

TOP

6/22  到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學習中............
感謝大明幫忙貼嘉言   

TOP

6/23  右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TOP

6/24  右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TOP

6/25  到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TOP

6/26   到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
好人它(祂)也照,惡人它(祂)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
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學習不計較、不比較

TOP

 25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