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12年五月份嘉言

2012年五月份嘉言

第一週嘉言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歡迎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pIvyJZyc


【證嚴上人開示】

人生世間,我們就是在長久輪迴中,不知經過了多少的輪迴,我們都是不覺而不知,生死輪迴,真的是長久無期,這是我們凡夫,過去的,我們都不知道。

過去生中,到底我們已經有多久了,而且在現在的人世間,我們是不是都能夠,了解世間是苦,光是這一生對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周圍的人間,我們是不是有去用心注意,這是一個堪忍的世間。

堪忍就是苦,苦要能堪得忍耐,才能住在這個世間,偏偏就是眾生不知苦,所以甘願在這個生死輪迴中,若是知道苦,要忍耐下去,但是也要有覺悟,覺悟這一世的忍耐,要忍耐得為來世有目標,所以人人要抱著那分覺悟的心,要立志修行。

佛陀四十幾年間為我們說法,第一個轉法輪,初轉法輪以「苦」為先,這個苦的道理先為我們分析,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知苦,我們若知道苦,我們才懂得要去求道,所以苦、集、滅、道,知道苦的源頭。

我們上回也說過了「集」,知道集了種種人世間,很多的無明煩惱造作,讓整個世間社會人群,人倫道德全都混亂掉了,這是集,集來了很多的業力,知道了,但是要趕快修行於道,我們既然要滅這個苦難,我們要修行於道(八正道)。

我們要知道,若不知道苦,我們就不會想去滅,所以我們應該要先知道,知能厭苦,知道我們才會討厭這個世間,不要再來了,不要再來了,要怎麼辦?你就要去滅除再來的源頭。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5-8 11:34 編輯 ]

TOP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在很久以前, 我曾問過老師, 如果我不覺得人世間是苦的, 我怎麼會想要出離呢?

老師很正經的回答我說: 那是因為我早就忘記了我曾經痛苦的時候了,
要是再來一次 "曾經的痛苦", 看我還覺得苦不苦?

當時水阿季也說: 人世間本來就很苦啊

TOP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TOP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TOP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TOP

知苦  滅苦  修行於道

在長久輪迴中  經歷受苦  生死輪迴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迴


                                      20110215《靜思晨語。慈濟宗門》《法華經》

TOP

第二週嘉言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印光大師



歡迎參考

印光大師文鈔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書一六六)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書一八四)
  


蓮池大師 竹窗二筆  無常信

諺有警世語:謂一老人死見閻王,咎王不早與通信。王言:「吾信數矣!汝目漸昏,一信也。汝耳漸聾,二信也。汝齒漸損,三信也。汝百體日益衰,信不知其幾也。」然此特為老人言耳。

今更續之: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聰、齒利、百體強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耳。東鄰有四五十而亡者乎?西鄰有三二十而亡者乎?更有不及十歲,與孩提乳哺而亡者乎?非信乎!」

良馬見鞭影而行;必俟錐入於膚者,駑駘也。何嗟及矣!



【譯文】

民間流傳一段警世語:說的是有一位老人死後去見閻王,怪閻王沒有提早給他通知報信。閻王道:“我給你報信已經好多次了!你的眼睛日漸昏花,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報的信。你的耳朵逐漸聾了,這是我第二次給你報的信。你的牙齒漸次鬆落,這是我第三次給你報的信。直至你全身各部位日益衰弱,我給你報信的次數不知有多少啊。”這只是特別對老人進言。

如今接著往下講,有一少年死了,也怪閻王道:“我的眼睛明亮,聽覺敏銳,牙齒堅利,身體強壯,閻王你為什麼不事先給我報信?”閻王答道:“我也有報信給你啊,只是你自己不曾覺察罷了。你沒有看到你東邊的鄰居有活到四、五十歲便死了嗎?西邊鄰居不是也有只活三、二十歲即亡故的嗎?更有活不到十歲的,甚至有嬰孩尚在哺乳時就夭折了?這些難道不是我給你報的信嗎!”

良馬只要一見到鞭影便能奔跑。一定要等鞭子狠狠地抽打在身上才肯走,則是劣馬了。徒然傷感生死無常有什麼用呢?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5-8 12:14 編輯 ]

TOP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印光大師

TOP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印光大師

TOP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印光大師

TOP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印光大師

TOP

第三週嘉言

長積習氣  曉悟無期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090528


歡迎參考http://www.daai.tv/2011web/master/content.php?id=9122

人之居世, 誰能無過; 學人失念, 尚起煩惱; 羅漢結習, 動身口業; 豈況凡夫, 而當無過。
但智者先覺, 便能改悔; 愚者覆藏, 遂使滋蔓, 所以長夜積習, 曉悟無期。

智者: 先自覺悟, 便能改其前愆, 悔不復作。
愚者: 不肯直心吐露, 紆曲覆藏; 以覆藏故, 罪惡日深。



「凡夫呀,誰能無過。」就是佛陀在世的時,弟子中,在僧團裡面,難免也有人會犯錯,會犯過。不過,若能同修者互相警惕、或是提醒、或是向佛來告白,佛陀他就能隨機隨時教育。

我們凡夫在世間,即使修行了也要分,有的人是智者,他能一聞十悟、或是一聞千悟,跟隨著佛陀的教育,聽佛的說法,聽了他能很快就了解世間很多的事,這就是「智者先覺」,他就是聽到佛的教法,很快就能改過了。若是愚者就覆藏,比較愚癡的人,雖然佛陀所說,自己也知道我有這樣的過錯,但是他不肯發露懺悔,如此就「遂使滋蔓,所以長夜積習,曉悟無期。」

若如此覆藏,就好比長夜,長夜就是在生活中,還是像在茫茫長夜中,長夜就是暗,比喻我們的心地還是黑暗。如此我們的無明在黑暗中,不斷、不斷地累積起來,哪可能他有覺悟的時期呢?還是漫漫長夜。

人云「懺悔即清淨。」什麼叫做懺悔?要表達出來,表達出來「我錯了,我對你這樣,我心裡很不安,我要趕緊向你發露懺悔。」若如此,心結,彼此的心結就能解開,這樣叫做「解冤釋結」。假使我有錯,我就是不願說出來,你的心裡一直打著結,這樣就會有一個怨,所以有怨、有恨,彼此之間的怨結,生生世世都牽連著。我們若能現在知道我錯了,趕緊向對方發露,表達真誠懺悔,若如此就是發露懺悔。懺悔即清淨,既然懺悔清淨了,我們就不再覆藏了,不能再犯,所以這就是智者。

若是「愚」,愚者就是「不肯直心吐露,紆曲覆藏,以覆藏故,罪惡日深。」這就是愚,他錯了,「錯了我不能讓人知道。我若讓人知道,會被人笑;我若讓人知道,會被看不起;我若讓人知道我的過去,別人會輕視我。」所以就是不斷覆藏過去的錯誤。

所以因為這樣一直覆藏,就會一直說謊,不論是心、口、意,一直都無法坦承待人。所以若這樣覆藏,這個罪惡日深,所以「遂使增長蔓延」這個罪愈見增長,就好像草,像蔓草一直長、一直蔓生、一直延長下去,所以牽連不斷,罪惡牽連不斷。

所以「長積習氣」我們的習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好的習氣一直一直累積,不能改過。如此,所以一直「曉悟無期」,你要如何能覺悟呢?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5-15 10:38 編輯 ]

TOP

長積習氣  曉悟無期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090528

TOP

長積習氣  曉悟無期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090528

TOP

長積習氣  曉悟無期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090528



謝謝大明

TOP

長積習氣  曉悟無期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090528

TOP

第四週嘉言

顧好剎那間念頭
念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 煩惱一生業就現前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11-06-18



歡迎參考http://tw.tzuchi.org/waterdharma/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809%3Ajingsi-83585&catid=137%3Ajingsi&Itemid=44

所言三障者, 一曰煩惱, 二名為業, 三是果報, 此三種法更相由藉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清淨內心 消除無明》說過,凡夫多障礙。凡夫有那幾樣的障礙,那就是因為過去的覆藏,所以就有很多的障礙。不出三障,昨天也和大家大略說明過了。

這三障,第一「煩惱障」,第二是「業障」,第三是「果報的障礙」。


念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 煩惱一生業就現前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清淨內心 消除無明》中也說過,煩惱就是由無明生起。無明的另外一個名稱就是煩惱,所以煩惱的型態數目實在是太多了。人說有八萬四千煩惱,豈只是八萬四千煩惱?不只。但是這就表示,我們一天的煩惱說不定八萬四千的煩惱在我們的內心不斷地翻轉。

有時候我就會去想,為甚麼叫做八萬四千?是不是表示有很多很多的意思呢?後來我想到我曾對大家說過,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用心計算起來,總共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我們在古時代,在佛經當中都說有八萬四千煩惱,這樣是不是指我們每一秒鐘、每一個念頭都有煩惱呢?應該是!尤其是煩惱的產生實在是很迅速,所以,如果想到這樣自己就要很警惕。

所以這念心真的要照顧好,修行者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知道這個念頭,一不小心就變成煩惱了。

煩惱一生,業就現形,所以煩惱是在內心,業是已經動作了。因為已經有了動作,所以業的種子就已經落地了,種子如果不斷不斷地累積,來生、來世、生生世世,這個業果報應那就無窮無盡了。因為種子覆藏包藏了很多,所以未來果報現前那就很多了。

所以我們要修行,真的要顧好在剎那間的念頭,念頭要很注意!


因緣果報不斷複製, 生生世世都將難以解脫, 所以修行就是要顧好剎那間的念頭

所以,煩惱、業、果報,這就是因緣果報,所以因為這樣,這三種法「更相由藉」。因為有了這個果報的境界來了,所以心就很煩惱就會去造業,這是一定的。如果是沒有修行的人,有什麼煩惱現前時,我們很快就會反應出去。所以反應出去的動作,就是業。業的動作,是由於我們累生累世所積下來的煩惱習氣,在我們的內心互相「更相由藉」。

從頭開始去煩惱、去造業;業的種子成了,已經累積起來了;因緣成熟了,果報現前了。我們在這個果報現前的時候又開始去動作,動作之後又有煩惱;煩惱了之後又有動作,動作之後又有了果報。這樣連環不斷、不休,所以我們才說「長淪苦海」,或是「長淪惡道」,常常都是沉淪下去。


因煩惱故, 所以起諸惡, 業惡業因緣, 故得苦果, 是故(弟子某等), 今日至心懺悔

所以凡夫難得自拔,這都是因為有這三種法互相牽連、互相覆藏,都是隱埋著。「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懺文的上面,已經很明顯的說明,因為有煩惱,所以起諸惡業,接著就會「惡業因緣,故得苦果」,因為因緣又再會合起來,所以苦果就會再產生出來。像這樣綿綿不斷,實在是無休無止境。

「是故」——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大家要好好懺悔。

前面一直都說要懺悔,真的要懺悔。如果沒有懺悔,留有一些煩惱沒有清淨,惡業因緣一起,惡業的種子又浮現起來,緣又再聚攏過來,所以是很可怕的。

所以「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煩惱業力很可怕,修行,我們如果有一點偏差,正念一失、邪念一起,實在是很可怕,有時候一點點的偏差,心一點點不正,很容易就會中邪,就是入魔。


學佛要有正知正見, 因緣果報是自然法則, 過去造了因、現在甘願接受, 就能消業

所以我們學佛不可以有邪思,我們學佛,最重要的要有正見、正知,不要認為:「現在的社會,我要怎麼樣才能避兇化吉!」這哪有可能?我們在經文中常常看到,煩惱、造業,自然就會有因緣果報,這是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逃不過,唯有我們自己能夠自愛,照顧好我們的心地,守好我們的本分。

既然過去造了這個因、業,現在果報就是要甘願接受。這叫做消業!

各位,最好我們不要去造業!沒有這個因,因生起的時候,我們就要趕緊去消除。沒有因就不會去造業,沒有造業自然就不會有果報。所以不要有什麼事情不如意,就去找旁門左道的方法,不要啊!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心守得正!所以請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5-22 11:53 編輯 ]

TOP

顧好剎那間念頭
念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 煩惱一生業就現前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11-06-18

TOP

顧好剎那間念頭
念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 煩惱一生業就現前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11-06-18

TOP

顧好剎那間念頭
念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 煩惱一生業就現前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2011-06-18

TOP

 24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