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12
發新話題
打印

2012年十二月份嘉言

2012年十二月份嘉言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12-1 09:36 編輯 ]

TOP

參考淨空師父談少欲知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Lu6Xvhs7lM


下面這解釋第二個小段,『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離諸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自私這個念頭,心就不清淨,就被染污。所以貪瞋痴慢疑是染污­,這幾樣東西不乾淨,我們的清淨心被它染污。我們要恢復清淨心,貪瞋痴慢疑必須把它斷掉,心恢復清淨了。

心裡有分別就不平等,要知道,自性是清淨平等的,而且有覺,我們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真心,我們的真心本來是這樣的。學佛沒別的,就是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覺就不迷,不迷惑了。

但是恢復是有次第的,第一,一定要恢復清淨,清淨恢復­之後,一定要恢復平等,後面自然就大徹大悟。要想真的恢復,就必須要把欲望放下,對生活的欲望要降到最低程度。

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生活欲望,他全部的財產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他生活方式,一生沒改變。佛陀走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子裡面,在野外!一生沒有建個道場,也沒有建個茅蓬。

佛教傳到中國來,真正那些修行的大德,幾­乎全都是住茅蓬的,沒有住過茅蓬的祖師大德很少有。他們年輕修行都住茅蓬,茅蓬是自己建的,很簡單,山上砍幾棵樹做為柱子架起來,上面蓋點茅草,非常簡單。

絕不求奢華,你­的心是定的,沒有欲望,精神生活是研習經教,這個裡頭其樂無窮,真正嘗到法味,確實古人講的,你欲罷不能,你對它產生無量的歡喜。

讓我們想到孔顏之樂,孔子、顏回的樂樂在­哪裡?樂在智慧,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多快樂。心裡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他怎麼會不快樂!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12-1 09:03 編輯 ]

TOP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TOP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TOP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TOP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TOP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能安住,智慧增長。


                                                                     靜思語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參考資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iLZccP-is
影片來源:地藏經1998.5.28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共 51 次講演

淨空法師慈悲勸告 - 佛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說『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這是講時間之短,顯示功德不可思議。
『發心皈依』,「皈依」兩個字的意思要懂得,皈是回頭,真的回頭;依是依靠,依什麼?依­寶性如來,就是依自性的性德,這個一念相應。

下面是講他獲得的利益,『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無上道」是成佛之道,我們凡夫學佛,為什麼要經歷無量劫,經上講「無央­數劫」,原因就是退轉,實在講進得少、退得多,諸位要細細想一想,你就能夠體會得到。

我們在六道流轉,得人身的機會少,聞佛法的機緣更少,你不得人身、不聞佛法就退轉,不­只,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不只。譬如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如果不能成就一定隨業流轉,隨業流轉決定墮三惡道,

為什麼?我們自己很冷靜,老老實實想一想,不要想過去世,­就想這一生當中,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貪瞋痴慢相應就是三惡道,與五戒十善相應則人天,我們一天有幾個念頭與五戒十善相應?有幾多念頭與貪瞋痴十惡業相應?這不就清­楚了。

一落到惡道,這個經上講地獄裡面都是無數劫,在人間短短幾十年聞佛法,這一下聞不到佛法是無數劫,你才知道退轉幅度太大了。無數劫苦報報完之後再得人身,得人身又未­必能聞到佛法,所以佛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真的不是假的,真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你學佛成就才要無央數劫。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12-8 09:36 編輯 ]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OP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OP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聖嚴師父


參考資料
http://www.ddm.org.tw/maze/139/7-1.htm

出離心 捨離五欲的心

◎聖嚴師父

          修行不能沒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而想開悟,那一定是外道。目前有人自以為在教禪,自命為禪師,但是不離五欲,認為釋迦牟尼佛也不離欲,並且主張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那是外道,不是佛法。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有人會以為出離心是小乘,禪是大乘,兩者無關。不對!人間的倫理道德、小乘的出離心、菩薩的菩提心,這三樣具備了才是大乘的禪。

若沒有以出離心作基礎,那便是戀世的心、貪著的心,或者是含藏慢心、狂心的一種英雄主義。所以,沒有出離之念,就不能稱作是菩提心。

        「人欲橫流」的時代,物質文明的誘惑太多,所以要出離很難。因為出離心,必得離五欲。如不離五欲,則梵天都生不了,何況要證大小乘的聖果。既想開悟證果,又想不離五欲,是絕不可能的。

        出離心實在難發;正在五欲中打滾的人,要他生起出離的意願,非常不容易。現在的臺灣,學佛學法的人好像很多,而且似乎也很用功。但其中有人,只是想從師父這裡學點東西,然後出去逢人販賣而已,甚至自己也當禪師主持禪七;真的要他發出離心就不容易了。可是,必須先有出離心才有可能了生死。想得虎子,必得有入虎穴的勇氣,有此勇氣,努力愈大、信心愈強,修行才能得力。

        有了出離心,才會死心塌地好好用功,為佛法作干城,不貪戀世間所有,只以清淨的佛法作依歸。

        已經有家有業不太可能出家的人,仍然要有出離心,才不會受到世間人事的誘惑和影響而煩惱不已。有出離心,才能了知苦空無常,並且體驗到世界是苦空無常的。

        許多人誤解,以為有出離心就是不要世間、不要父母、不要兒女……通通都不要了,那叫逃避現實。出離並不是厭離、不是逃避。若父母健在而不盡子女的責任,這就不對。釋迦世尊出家時,父母有人奉養,生活無虞。六祖惠能大師當初要去求法,也是先安頓好了老母。所以在家也好、出家也好,發出離心,並不表示不負責任。出離是不佔有,權利可以不要,責任一定要負。父母遺產可以不要,父母若無人奉養,托缽也要奉養。(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法鼓雜誌 138期/ 2001/7/1 第7版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2-12-16 10:16 編輯 ]

TOP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聖嚴師父

TOP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聖嚴師父

TOP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聖嚴師父

TOP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聖嚴師父

TOP

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
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海濤法師  略說因果業報


參考資料:
http://lifetvtc22389987.pixnet.n ... 9%E6%A5%AD%E6%9E%9C

略說因果業報~

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的基礎上,如果對這個認識不清楚,或者不能深信業果的道理,那麼即使是學佛學了很多年,修行修了很多年,或者是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種種的障礙。

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深信業果的道理,了解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這才能斷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不再造下惡道之因,才能遠離惡道之苦。

業果的道理是什麼呢?業有四個特質:

業的第一個特質就是業果決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由善業生樂果,由惡業生苦果,一切苦樂都是由業來決定,絲毫不爽。

業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業留在內心的影響力會增長廣大,雖然是微小的善惡業因,都能感得廣大的苦樂果報。

業的第三個特質就是業不作不得,沒有造作的業,不會遭受果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積聚能感受苦樂的業因,那麼就決定不會得到苦樂的業果。

業的第四個特質是業作已不失,就是說已經造作的善惡業,在因緣未成熟之前,絕對不會壞失,即使經過百千劫的長久時間,仍然如影隨形,絲毫不爽,在因緣成熟的時候,果報必然現前,還是必須清償舊業。

我們切不可只做個懂得因果的人,讓「懂得」兩個字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及行持,而應該要做一個明信因果的人,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溜溜 金錢 +10 懂得因果的人可以說不如明信因果的人 ... 2012-12-24 13:00

TOP

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
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海濤法師  略說因果業報

TOP

 26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