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側記三宇老師的talking

側記三宇老師的talking

側記三宇老師之talking

老師在上星期六提到《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的一段話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
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
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
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
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老師勉勵大家要--『經』、『行』、『人』合一

然後要大大詮釋一下她對這一段經文的看法:
      

TOP

大大的看法:

人跟人的互動,就是一個很基本的『行』,也是一個很基本的心,
透過這個『行』,我們就可以隨時去調伏我們那個樣子的心,
既然可以能調伏我們的心,當下那個互動和當下的那個心,即是淨土。


            

TOP

以下是老師對大大與同學的開示:

「這一段經文對大大很重要,寫得太好,太貼切。」

「隨著你的運作,你去調伏你的心。」

「隨著你的心,你就會證入心經所講的--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深心--深入你的心」

「大大經常擔心,這樣做對嗎?那樣做對嗎?」

「對也好,不對也好,在這當下你就調伏了,所以不要擔心這個過程」

「這一段經文是給大大最好的答案。」

「上面經文對我們大家都很受用。」

「從大大這樣的一個人物的身上,我們可領略其中一點經文的味道,
  一切都在你的行為造作當中,在你的現在進行式當中調伏,
  現在進行式是很重要的,調伏過程中,是否真的深入你的心,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若波羅蜜多時,
  行『深』的『深』,但深度要夠,否則會造成障礙」

「希望諸位多多發心,發甚麼心?’現在進行式的心’,那麼現在進行式要用平常心,
  用平常心走進行式。」


「平常心重要,不要只有勇猛精進的心。」
                  

TOP

老師  真是拍謝
忘了先跟老師請示  就po文上去

此文就先分享到此

TOP

感恩老師的大行大願,大心量,

學生我會謹慎取捨,去蕪存菁,

如果有誤值之處,

還請老師諒解,並加以指正。  
  

TOP

小雅問老師ㄧ個問題:

小雅在今年過年後,每天晚上開始看維摩詰經,她覺得南老師寫得很精采,
就一直看,一直看~~,
每天看到晚上3~4點才睡,持續了1~2禮拜,而且每天晚上做夢,
都會夢到經文的東西,突然有一天在夢中,有一個人告訴她:
「你可以暫時休息了,不用考試了。」

從那天開始,維摩詰經她就再也看不下去,後來做夢就沒有那些經文的東西了。

小雅為何會做這樣的夢呢?  

TOP

老師說:「因為目前大家在念誦藥師經、藥師灌頂真言,我看了不曉得怎麼辦才好?
小雅又問了這個問題,我給她的回答是~~平常心、不必這麼勇猛,勇猛都不會持久,
所以該休息了,該休息是因為你的內心世界已經受不ㄌㄧㄠˇ了。」

「平常心、長遠心重要,不是勇猛精進,勇猛精進心很容易啊!
  稍微”激”一下就上去了,稍”ㄅㄧˋ”(台語)一下就跳上去了。」

「沒有平常心、長遠心,怎麼有辦法,你看三松案例最多,特別勇猛精進的人都在
  冬眠,這不是在罵人的,為什麼特別勇猛精進的人都要冬眠,他的內心是不一
  樣的。 」

「我們能保持平常心,久遠心,能持續進行,就了不起了。李鳳山老師說,
  你每天甩手十分鐘,十年就不一樣了,請注意是每天。  」

「所謂的平常心,你平常怎麼做就怎麼辦,

  勇猛精進心容易懈怠,因為畢竟我們不是職業的。」

「維摩詰經佛國品中所講的--隨其發心...,既然發心,就這麼做,  
  你這麼做,就會碰到障礙,隨著障礙,你就調伏,
  走過障礙之後調伏了我們的身心。」
              

TOP

呼叫大大

下面請你接著說~~~

你和老師的對話,有關演出的調整部分..

聽錄音, 整理之後又打字,還真花時間.

大大換你來頂一下    

TOP

太棒了
由本人自己整合
果然是省時多了
言簡意賅

順便呼叫一下小雅本人
要不要再現身補充一下

其他的各位觀眾讀友
有問題的就給他發問
有想補充的  就發聲一下

TOP

補充老師對大大的問題回答:

不是逢人就砍,逢人就說好話,沒有一定的規則,
該嚴厲的時候就該嚴厲,該安撫時就該安撫。

作人當然要有規矩,在這個規矩方圓之中去靈活運用,
沒有公式 。大大經常要問一個公式,有沒有甚麼制式化?
在成佛的過程中沒有公式,但要記住有『五十陰魔』。

佛國品寫得好, 隨著你的進度,修行、渡化、調伏,
像金剛經講的, 降伏其性、 降伏我們的心,讓你更能深入
觀自在   行深般若波羅蜜。
            

TOP

這兩天我在聽錄音做整理時
考量到事先沒有徵詢其他同學的同意
所以有些內容就略過...


老師從佛國品的經文延伸到另一個話題:

因為自從上次『神差大人事件』之後,大家都跌入谷底,老師請大大和
大家聊一下,看有哪些人恢復了? 恢復了多少? 哪些人還沒恢復,想學習恢復?

水明珠發表:

那一次神差的事件,雖然沒有像老師、超哥那麼嚴重,但也是有同步感應到
身體不舒服,在三松也看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心理上就有所害怕。

之後對於朋友在詢問我ㄧ些問題時,就會考量到因果的問題,不敢像之前
那麼勇猛,當朋友有事時,我在做回向時,意念中先想到了因果的問題,
於是就發生了在版上貼的另一個主題:「家就是道  道就是家」的事件。

那次,老師有提到,『當你的心打開,有因果、沒因果都一樣,誰叫我們沒智慧,
沒智慧之前,中招就中招,要心甘情願。』

所以心理上的障礙就比較恢復了。
   

TOP

大大在上上星期日注意到我的身體累積了太多濁氣,

一直沒排乾淨,建議我除了站莊外,要再多做較動態的運動。

而我不是很愛運動,是進入功態去清除濁氣。

上星期六和大大討論的結果,大大說:我們常常在耗,當你進入功態,再去清除,

防護能力反而會有破洞,上次建議你要做動態運動是大步的走路,大動作甩、拍。

大大說:有一個矛盾點就是我感覺到你的氣不太夠,但你卻覺得有外來能量場來

補充你的氣。

老師說:是因為氣虛所以有一點氣進來,就感覺補充到氣。

大大說:你的氣不太足,需要再強化,這個說法你可以接受嗎?

我回答說:我可以接受,我知道氣虛,我會多做運動。

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大很怕我不能接受她的說法。

老師說:現在版上寫歸零,就是要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

謝謝大大、謝謝老師。

              

TOP

上星期六沒有很老的阿嬤再度蒞臨三松,

大大問阿嬤:「要如何成為勇士?」

阿嬤說:「你們這麼怕,如何變成勇士?以前我上山下海也沒有像你們這麼怕。」

大大再進一步請問阿嬤:「做事情如何一步步去探測,這一步試一下,要試多少力,

再來再決定後面要試多少?」

阿嬤沒有回答。

大大會過意來說:「喔~!不可以這樣。那請問要如何『行』,『行』的技巧是甚麼?」

阿嬤說:「看我們有沒有慈悲。」

大大說:「不過很怕痛,要怎麼辦?」

阿嬤說:「怕痛也要『行』。」

大大說:「我自己痛比較沒關係,但是痛到別人怎麼辦?那會很痛苦。」

阿嬤說:「痛別人就是痛到自己。」

「因為你不『行』,就痛別人。」

「因為你說,自己不痛,痛到別人就不太好,但是那個別人就是你,

  因為那個人,你才會痛。」

「看你最痛是在哪裡?」

大大回答阿嬤說:「痛我們最在意的地方,就對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大 於 2009-2-27 09:24 發表
再次感謝水阿季的費心整理
人的記憶真的有限啊   以我的記性真的記不住每堂課的十分之一吧
有了文字記錄真的很不一樣耶
最不一樣的是能夠在有空的時候靜下心來   再次閱讀細思每堂課的話語
相信其它同學一定也跟我一 ...
應該是我們要謝謝大大願意公開分享她個人
在三松的一些問題對話內容。

板上po文原則上以老師對大家的主題說話為主,關連到個人的部份,
如果有人願意分享他個人的對話內容,歡迎自行整合po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大 於 2009-3-1 11:12 發表
有關水阿季提到氣功與運動的部份我想再補充一下
我記得當時的重點是在如何加強排除濁氣的力量
我的體驗是  站莊本身當然是可以排除濁氣沒問題
但基於練功者本身的身體狀況不同以及濁氣程度不同   
也會影響站莊產生 ...
謝謝大大補充

TOP

  老師對<<佛國品>>中的下列這一段經文, 再加以深入解說: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
  隨意調伏,  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
  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  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
  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  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如是寶積

寶積一個菩薩名

菩薩隨其直心

我們經常談到的『直心』是真誠心,不要曲解成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出來就跟別人說、
不經修飾就去k人,而是要解釋為恭敬、真誠。,

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

菩薩發起願力則能發行;『則能發行』發心修行,『隨其發行』,發起這個心去行動,
『則能發行』,因為你的這些行動,『則得深心』,因你的願力而得到深心。

之前提過深心,這個深心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的行深,
因為你有行動,而讓你的心進入鍥而不捨的內在身心,
隨其你的身心,你一直貫穿下來,觀自在 行深,『則意調伏』,
所以我在追打他 (指某位同學)
(用追打沒關係,無罣礙..)(→追打=說 )
你要說什麼?在說的當下,在追打的當下,他有否起了甚麼心? 請調伏..

則意調伏。

因為菩薩在做功德事的時候,心難免起罣礙,但因為你深入經藏,深入自己的心,
愈深入自在的內在,則你的思想、你的意念,隨著你的深行而降伏你的心,
你的心就隨著意念而慢慢降伏你的心。
              

TOP

隨意調伏,則如說行

大大曾說過:你K我,嘸要緊 ,我沒關係,可是後來她又說:我已經凍麥條ㄚ!
等到過了幾年之後,她覺得可以了,說出來給大家聽,這時,她的心就調伏了,
現在已心平氣和,可以把在發願、行願當下的故事,分享這些給大家聽。

隨如說行,則能迴向

隨著我運作的過程我可以回向,隨著我的動作,
我可以開始講這六個月、這六年做了甚麼事?
那些分享的過程,就是我們這六年所走過的經歷,
把你的經歷,好的、壞的,你如何轉變的,分享給大家,這個就是回向。

『則能迴向』,有人在問這也叫回向?
我們為甚麼不回向呢?
唸經迴向還沒『行』,你只是念佛陀講的經都可以回向,
那你『行』過的不比他精采嗎?

TOP

隨其迴向,則有方便

所以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就是迴向,
你的迴向一定是你消化過的。

為何是方便?因為你有成就的過程難免你會很開心,那很開心,有時候…
譬如你得獎,你要分享你的開心,沒有注意到隔壁這位沒得獎的,
你在發表感言:「感謝天、感謝地,阿爸、阿母挖得獎ㄚ!」
結果隔壁這位沒得獎的人流眼淚,乃至起嗔恨心。

『隨其回向,則有方便』,因為你有在說法,那就會有智慧,
你會有方便的方式來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有智慧囉!

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

因為你沒有觀機,旁邊有一個人受傷了,因為你分享你的高興
讓旁邊的人受傷了。如果你有『方便』,那他沒受傷,
那你的這個淨土裡的眾生得成就。
                 

TOP

隨成就眾生, 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

菩薩發願建立一個佛土,旁邊的眾生都歡喜信受,則佛土淨。
『隨佛土淨,則說法淨』,因為眾生來你的佛土,你要開始修法,
因為你透過前面的『迴向』、 『方便』,眾生來的都是有根氣的,
你的說法就很清淨,那麼在你的說法淨,再來~『隨說法淨,則智慧淨』,
因為你的修法淨,你的智慧一直在成長。

待續......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宇 於 2009-3-3 20:42 發表
拍喜阿

第一次看經解的生歰還請大家勉為其難   湊合湊合
我們的因緣殊勝
才有機會
聽老師說維摩詰經

同學們一起來幫老師
加油 捧場一下

TOP

 2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