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佛

突破最後的我執



其實,所謂的魔(mara),是指障礙,它不是來外境,而是生自內心。
那是釋迦牟尼佛克服了所有障礙—他所深藏的恐懼、誘惑、貪欲…,
全部化做魔王波旬向他襲來,這也是「我執」的最後一擊。聖嚴法師在
他所著《佛教入門》書中,有很好的詮釋:

「他(釋迦牟尼佛)……接受了各種生理、心理及自然界的衝刺和考驗。
當他正要擺下一切人間的欲望之時,慾望的火焰卻更旺更盛起來;
他對那些迷戀的情愛、生存和悅樂的渴望與回憶,必須要用堅定的
信念來與之戰鬥。那些東西,卻是人類賴以生存求上進的根源,
但也均係苦難的泉源。因此,人若到了將要和這些東西告別的關頭,
它們便會猛烈地在心中浮現出來,榮譽、名聲、權力、財富、愛情、
家族生活的樂趣,以及來自週遭的寵愛等等,一切的喜樂和歡悅的
誘惑之相,全部湧現在眼前。這種景象使他感到困惑:可是,終於
在智慧的決斷之下,突破了人類智慧和人格的極峰,完成了究竟無上
的佛果。他的心境,從波濤洶湧的狀態,進入了平靜如鏡的狀態:
從此之後,永無波浪,也沒有漣漪,唯是一片深廣無邊與澄澈清涼,
容受一切,包舉萬類,而又絲毫不受他物的騷擾。」

TOP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是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OP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佛原無意於傳法,梵天如何啟請勸說?


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靜寂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
乃能知之,……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
是固我應默然而往。……《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
----------------------------------------------------------------

「緣起甚深!」這是古經中的一句偈語,去道出了佛陀剛得道後的心情。
佛陀初識「緣起」,反覆思量他所得到的智慧喜樂,忽然他生起這樣的心思:
「我是否應該將這樣體悟告訴他人呢?我所體悟到的緣起奧妙難懂,是以前人
未曾說過的道理,若非已經成佛者,是很難了解的。一般世人貪於享樂愛欲,
即使對他們說了,也無法領悟其中精妙。算了,還是別浪費心力,也許我應該
保持緘默,遠離人世。」


TOP

梵天勸請

佛陀決定保持緘默,不要向世人說法。世界最高的天神梵天知道了佛陀的法,
很著急,便來勸說佛陀:「如來如果不說法,想保持緘默,那麼世間只有壞滅一途。」
梵天向佛陀合掌:「世尊,我祈求你說法吧!有些塵垢很少的人,如果不聽聞正法,
恐怕會墮落,如能聽聞正法,必能了悟。」

梵天反覆勸請了三次,於是,佛陀以清淨法眼觀察世間。眼前浮現這樣的景象:
在一蓮花池裡,有些蓮花深深沉入池底,永遠無法到達水面;有些盛開在水面上;
有些則幾乎觸及水面。深沉水底的蓮花永無開花的一日,在水面上開的花已經
脫離困境,而幾乎觸及水面的花只要給一點協助,就可以綻放。

相同的,眾生也分為三類:第一種人頑冥固執,無法聽見正法,辨識正途:
第二種人已經找到真理,不需要教悔;第三種人仍在尋找道路。釋尊了解到
第三種人的需要,只要適時給予幫助,就能找到正確的道路,這就是他說法的對象。

TOP

慈悲本懷

梵天勸請的故事記載於許多佛傳經典中,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表達佛陀面對
世間的猶豫躊躇。畢竟在當時印度社會中,反婆羅門思想的傳布,是需要
很大的勇氣。再加上這麼奧妙的法該如何說起?該用甚麼方式呢?
這個深妙的法能否為世人所接受,佛陀剛開始並沒有把握。

最後真正促使佛陀決定走向世人說法的,是真實不移的慈悲,當初觸動
佛陀放棄宮中生活,進而走向出家之路的便是這慈悲。佛陀對身邊的事務
往往有著超乎常人的同理心,所以感同身受地去體會到世間萬物的痛苦,
便是這份心情讓他能夠體悟到解脫之道,最後並決定向眾生宣說他的教法。
《華嚴經》曾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
而不證得。」

而佛陀決心走向世間向世人說法後,從很深的禪定中出來。這時,有兩個商人
兄弟帶著商隊經過附近,見到佛陀供養了豐富的食物。佛陀得到了體力,
便開始了教化旅程。這時佛陀三十五歲,從此展開了四十五年(註)的教化工作,
直到八十歲過世為止。佛陀一念之間,下定了宣揚佛法的決心,而那一念
為世界開展出一大宗教文明。


  註:據佛經記載,佛陀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
      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
      年80歲左右在拘尸那迦羅城示現涅盤。另一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09-12-6 11:02 編輯 ]

TOP

感謝梵天
需報

TOP

佛陀初轉法輪,最初的第子是誰?傳的是甚麼法?
初聽聞妙法,心中滿歡喜:聞法及斷取,聽後滅貪慾。

-
五比丘之ㄧ 阿若憍陳如長老偈
---

釋迦牟尼佛最初的說法,稱為「初轉法輪」。踏出第一步是最困難的。
該往哪兒去說法?該說給誰聽?從菩提伽耶啟程後。釋尊一路想著先
向誰說最適合。傳給最初教他禪定的兩位老師吧?他們一定可以了解
我所領悟的真理。可是,打聽之後發現二位老師已過世。於是佛陀又
想起了先前和他一起苦行、又照顧他的五位比丘,應該先和他們分享
這生命之道吧!

TOP

與五比丘說「中道」

決定之後,釋尊沿路托缽,前往波羅奈城附近的鹿野苑。五位比丘鄭在樹下禪坐,
由於他們對釋尊有誤解,因此,遠遠看見釋尊,便彼此商量好:「那個墮落的
沙門瞿曇來了,我們不要迎接他,也不要理他。」然而,當釋尊漸漸地走近時,
五個人卻又各自違背約定,一人起身迎接,一人為他安排鋪坐,一人接過佛陀
手裡的缽,一人拿水幫他洗腳,一人送來擦腳布。雖然如此,五比丘心裡仍舊
輕視他。

「比丘們,好好聽著,我已經是開悟的佛陀,超越生死的如來,我要為你們說法,
你們也必將開悟。」釋尊一連三次對他們這麼說,它們三次拒絕,於是
釋尊對他們說:「你們過去曾聽我說過如此自信的話嗎?」

他們回答:「沒有。」於是仔細端詳,今天這個瞿曇的確與往日不同,
充滿自信光耀,具有聖神威嚴。就這樣,他們被佛陀的誠摯打動,
準備好好聽他說法。

釋尊開始對他們說法:「世間有兩種極端,是出家人所不應該親近的,
那究竟是什麼?一個是耽溺於愛欲,另一種是走極端的苦行,這兩種
對解脫開悟都無益處。只有行在中道上,才能開智慧眼,到達生命的
最高悟境。」

這段話不但是說明了佛陀當初為什麼捨他們而去的因由,也引導他們遠離
欲樂和苦行的「中道」。中道的內容是什麼?就是四聖諦中的八正道。
隨後佛陀為他們開是四聖諦、八正道。

在日以繼夜的說法與討論中,聆聽教法的五比丘心境逐漸成熟。其中,
憍陳如第一個當下開悟,成為阿羅漢。釋尊開心的歡呼:「憍陳如開悟了,
憍陳如了悟了。」因此稱他為「阿若憍陳如」(意思是了悟憍陳如),
是第一號佛弟子。後來其他四人也陸續開悟。那時,這世間已有六個阿羅漢。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1-22 11:33 編輯 ]

TOP

佛法僧三寶具足

這就是佛陀初轉法輪的經過,也算是佛教在宗教史上正式確立。它
的意義有三:

1.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三寶」,即 「佛、法、僧」具足
「佛」指的就是了悟解脫的佛陀本身,「法」便是佛陀初轉法輪所說的教法,
  而「僧」就是指體悟正法的五比丘。從此,信者必須皈依三寶,才算是佛教徒。


2.佛陀的信仰理論成形而趨於完備:

這是佛陀第一次向世界展開正法,藉著和了解當時哲學思想的五比丘討論辯證,
   佛陀完備了整套的信仰理論。


3.出現僧團雛型:

五比丘是佛陀第一批出家弟子,加上佛陀在內,有了六人的僧團雛型,這是日後展開

   教化的核心小組。



TOP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自從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陀以後,佛陀就常帶著他們行化在縛囉迦河的沿岸,那裏的一切,
都是很適宜佛化的地方,佛陀對這個地方非常中意,因此就暫時住下來。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著大地開展的時候,佛陀在河畔用水洗面,洗後在河川
的岸上散步。正在這個時候,縛囉迦河的對岸,好像有一個發狂的青年,見到佛陀,
忽然大聲狂呼的脫去鞋子,從淺水的河中奔向佛陀而來,口裏還不斷的叫著:
『我苦啊!我苦啊!……』的聲音。

這一位青年,從河水裏走上來,佛陀用慈愍的眼光看著他,他也懷疑的看看佛陀。佛陀
的相好威嚴,終於警覺了這位青年。他心裏想,近來常聽人說這裏住有一位大徹大悟的
佛陀,恐怕一定就是他。青年即刻恭敬的跪在佛陀的面前說道:

『您是不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請你慈悲的救救我,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給生活困惑得
實在不安。旭日高昇的白天,聲色財利,因擾得我沒有休息的時候;華燈初上的黃昏,
舞姬們又集合起來舉行豪華的宴會。當初,我也會為此陶醉迷戀過一時,但日子久了,
我真尋找不出這其中的樂趣。昨夜,當宴會席終的時候,我拖著疲乏的身體,頹靡的回室
就寢,正在昏沉朦朧的當兒,我做了一個恐怖的惡夢,再也不能入眠,我就從床上起來,
走出寢室,忽然看到我私愛的舞女同一個音樂家正在戲弄,我當時再也無法忍耐,瞋恚
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燒起來。我的神經也就錯亂,因此發狂的就在午夜離開家庭,我一路
盲目的狂奔,像有甚麼力量似的,使我剛到黎明的時候走到縛囉迦河的這邊來。我看您大概
就是被人稱做大覺者的佛陀,請您救救我,我的心中實在苦悶得很!』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 ... hy/Sakyamuni/23.htm      

TOP

佛陀慈和的用手撫摸著耶舍說道:

『年輕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知道的佛陀。你不要煩惱不安,你見到我自會安穩自在。
你現在可以把心靜下來想想,世間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嗎?人生那裏能永遠親密的住
在一起?你不要悲傷,這本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自
己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那裏能要別人都屬於我們自己?你得度的機緣已到,你就把
一切放下罷!』

耶舍聽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潤著他被怒火燒著的心靈,他再看看佛陀慈祥的
相好,他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跪在地上痛切陳情,要求佛陀准許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憫的眼光看看耶舍說道:

『耶舍!你現在可以立刻回家去,你的雙親這時候都在焦急的掛念著你,出家並非離開
家庭才叫出家。身上雖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卻戀著世間的俗情;人雖居住在深山
叢林中,而時時不忘懷一般的名利,這怎麼能謂之出家?如果身上雖然裝飾著華美的
瓔珞,而心卻光明清淨,降伏煩惱的怨敵,對人沒有怨親的分別,更要能以真理教化
人間,這才名之為真正的出家,你要出甚麼家呢?』

『佛陀!你開示出家的意義,我全能了解,也能接受。我請求佛陀,慈悲允許我出
煩惱的家,做一個真理的傳播者,做您偉大佛陀的一名弟子。』

佛陀當即允許耶舍的請求,佛陀的弟子從此日日增多。

現在再說耶舍的父親俱梨迦長者,翌日早晨起來,聽到家人報告,說耶舍夜半無故出走,
下落不明,他一聽以後非常驚慌!當即下令家人四面八方出外尋找,自己也親往各地訪查,
就是這樣,他訪查到縛囉迦河而來。

俱梨迦長者渡過河川,走向佛陀的住處而來,佛陀先命耶舍避開,然後自己出來相見。
俱梨迦長者問道:

『您是不是做沙門的?怎麼我沒有見過像您這樣具有威儀相好的沙門呢?你看到我的

    一個名叫耶舍的孩子嗎?』

『請你坐下吧!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見到的!』

『真的嗎?我看您像一位大人物似的,一定不會說謊!』俱梨迦長者在佛陀的對面坐下來。

佛陀把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處,說明人生是如何需要這些法寶,更說些人生種種的苦惱,
富貴像水上泡沫,都是不可靠的道理。俱梨迦長者聽佛陀的開示,很受感動,及至聽到他
原來是迦毘羅國悉達多太子出家而成道的佛陀,不覺就跪在佛前頂禮起來,心裏既感激又
興奮,佛陀這時才叫耶舍出來謁見他的父親。

長者本懷疑耶舍或已自殺,但現在卻依然健在,而且亦已皈依佛陀,其歡喜非同小可,
他很贊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願意皈依佛陀,做一個在家的弟子,這是佛陀優婆塞弟子
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並懇請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帶領六名弟子應供後,耶舍的慈母
也皈依佛陀的座下,作為在家的信女,過著家庭佛化的生活,是為佛陀優婆夷弟子的第一人。

佛陀到處傳播菩提的種子,不知不覺都漸漸的發芽!耶舍的朋友約有五十人,受了佛陀慈悲
智慧及道德的感召,也都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子。

佛陀把要教的都教給他們,有一天,佛陀對這五十多位弟子說道:

『你們依著我的教示奉行,一定能夠渡過生死的河流。若能行化各方,就可受世間上的供養。
世間上有無數的眾生,迷在生死的岸頭,很需要救生的船師救濟。你們願意做一個船師嗎?

『實在說來,一切眾生的痛苦,像給熾烈的大火燃燒著,要想消滅這個火,唯一的辦法除施以
淨水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你們不要長住在一處,你們應該到各處遍灑這甘露之水似的教法。

『我現在也要和你們暫時告別,我要到伽耶山去,離那裏不遠,有一位名叫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
仙人,他的修行和名望很高;非常受世人尊敬,很多修道者,都認為在他的門下苦練修學而
引以為榮,我想即刻先去濟度他來棄邪歸正!』

佛陀吩咐以後,五十多名弟子,歡喜踴躍,依教奉行,因此就隨緣往各方出發,開始過他們
自利利人的第一次佈教生活!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3.htm


[ 本帖最後由 水明珠 於 2010-1-22 12:47 編輯 ]

TOP

三迦葉棄邪歸正

佛陀現在是獨自一人,踏著莊嚴而穩重的步伐,漸漸的走上勝利的大道。

佛陀走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他在樹下靜坐了一會,像等待著甚麼似的。

那時有一個拿了很大包裹的女人,從佛陀的前面過去,佛陀並沒有注意分別。
後來稍停不久,見到很多高大的漢子走來,他們見到佛陀,都異口同聲的問道:

『剛才您有見到一個拿著東西的女人從此經過嗎?』

『我沒有注意,你們找她做甚麼?』佛陀反問他們。

『我們這一行共三十人,同住在離這裏不遠的森林之中,我們二十九人都有妻子,

只有一個人至今還是孤獨的沒有娶親。我們非常同情,因此昨天就為他尋來
一個女人,那知道不是普通的女人,說來真不怕人見笑,原來她是一個賣婬
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講些無恥的話,把我們三十個人都誘惑了。今天起來,
看到我們的東西都給她拐逃,因此這時要追趕她,要把她找回來,您究竟
有沒有見到她呢?

佛陀默默的,靜靜的看著他們,然後說道:

『是這樣一回事嗎?我來問你們,你們自己的身體要緊呢?還是女人和

東西要緊呢?』

這幾個人給佛陀這麼簡單的一問,放逸慣了的身心像返本歸源一樣,都被這一問

而深切的感動,佛陀像是不可思議的權威,像是精神界的君王,每一個小的動作,
每一句語言,都能深刻的印入人們的心版之上。

『自己的身體比甚麼都要緊。』這一群男人回答,像都清醒過來。

『那你們不要再去追趕女人,你們來找自己的心才是要緊的大事。』

『有甚麼辦法找心呢?』

佛陀又為他們說四聖諦的苦集滅道,他們都皈依佛陀作弟子。

TOP

佛陀和他們分別以後,有一天,又到了他曾經修道過的伽耶山尼連禪河邊的時候,
已經是日落黃昏了。

佛陀過去在這裏默默的隱居著修行,他知道這裏的環境,當他到達時就去往訪住在

這兒的一位拜火教的首領優樓頻羅迦葉,他有弟子五百人,國王大臣對他都很尊敬。
他聽到佛陀光臨,就很客氣的出迎,佛陀也向他合掌招呼。佛陀說道:

『我是從波羅奈國而來,現在我想到摩竭陀國去,今天晚了,我想在你這裏借住一宿!』

優樓頻羅迦葉回答佛陀道:

『我看您的樣子,也像是一位不平凡的修道者,你要在敝地借住一宿,這本沒有

    甚麼關係。不過,我這裏住的地方,有是有的,但因那間房子中既放著我很多拜火
    的道具,而且又有一條很大的毒龍。住進那間房子,簡直就是和生命開玩笑。
    在我是沒有甚麼關係,為了您的安全,我得老實的回絕您好。』

佛陀聽後,微笑著說道:

『有毒龍嗎?那也沒有什麼關係,請你無論如何借我住一宿,天黑了,實在沒有

    地方可去!』

優樓頻羅迦葉指著一個洞窟似的石室,佛陀就安然的進去,優樓頻羅迦葉和他

很多的弟子都以為佛陀自尋死路,真是一個傻瓜,更有些弟子說這是應該的,
大家都預料佛陀馬上就會逃出來。

佛陀是人間的覺者,他的一切並不願神奇怪異的與世間不同,他只是泰然的安坐

石室之中。因佛陀是解脫的超人,他知道毒龍對他不會有害意,後來,
毒龍果真昂頭吐舌,捲曲來回的游著,但對寂然不動的佛陀,絲毫沒有惡意。

第二天,佛陀很平常的從石室中安然出來,口裏還說著:『心若清淨的話,

一定不為別人所害。』聽到此話的人,還見到佛陀的後面放光。

優樓頻羅迦葉心中思惟著:「這絕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一定是一位超凡的聖者,

難道他是為了征服我而來的嗎?」他心下這麼一想,不覺就慌亂起來。

佛陀又很有禮貌的問優樓頻羅迦葉道:『可以暫時讓我在這裏修行嗎?』

優樓頻羅迦葉聽了並未深疑,他此刻又以為佛陀很尊敬他。

佛陀住下來以後,適巧當時有一個地方舉行很盛大的祭典,聚集成千成萬的人,

被請為主祭的優樓頻羅迦葉,心中很怕人們見佛陀,因為他知道佛陀是有
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能攝服別人。佛陀早就知道他的心,所以到這一天,
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沒有人見到佛陀,後來惹起優樓頻羅迦葉的懷疑,他就問
佛陀昨天是到甚麼地方去的?佛陀和顏悅色的看看他說道:

『我知道你的心中希望我不要給人看到,所以我也就不給別人見到我。我老實

   對你講,你還沒有覺悟到人生的真諦,你還充滿嫉妒的心。以你這麼一位有人格
   的人還存有嫉妒的私念,從你修行的方法看來,這本不足為怪。你在拜火以前,
   如果不斷這個念頭,你永遠不能證得涅槃!』

佛陀這麼一說,優樓頻羅迦葉起初聽時大吃一驚,他想反問佛陀為什麼這樣說,

但他知道這樣問他反而顯得無智,他只得坦白承認的說道:

『對啦!我很慚愧,你說得一點不錯。我知道你已經是成就佛陀大行的聖人,

   我聽說您過去在這不遠的地方修行,可惜我沒有見過您。您比我還年輕,
   但您的智慧、道德都比我佔優勢,但是,我又不願意承認。現在我對真理變成
   一個不忠實的人,我現在唯有誠懇的拜在您的座下,希望您收我做您的弟子,
   洗去我心裏的塵垢!』


TOP

佛陀點頭稱讚道:

『好!優樓頻羅迦葉!我知道唯有像你這樣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不過,

   信仰你的弟子很多,你還是和你的弟子們商量商量以後再說罷!』

優樓頻羅迦葉聽了佛陀的吩咐,當時就集合他的五百弟子,堅決的向他們說道:

『我到現在才明白我的往日全非,我現在已經逢到宇宙之光的佛陀,我已經是佛陀

    的弟子。我希望在佛陀的座下洗去我心上的塵垢,使我能趨證到涅槃。佛陀說,
    心不清淨,是不能滅除一切苦惱,我們祭火而心中仍然充滿垢穢,這樣的修行,
    又有什麼意義呢?當佛陀初來的時侯,我就覺得他不平凡,超過我多多,可是,
    愚癡矇覆我的心,我還不肯在真理之前屈服。現在,我仔細的思惟再三,希望你們
    也能一起和我皈依佛陀做弟子吧!』

這五百名修道者──優樓頻羅迦葉的弟子,聽老師這麼一說,給佛陀的威德都

深深的感動,都發誓願意跟隨老師,永遠作佛陀的弟子。

優樓頻羅迦葉非常歡喜,從此和弟子們,投身於佛法的懷抱中,做了佛陀的常

隨眾弟子。他把事火的道具,全部拋入尼連禪河中。

道具隨著流水往下流去,一直流到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的地方來。

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一名那迦葉,一名伽耶迦葉,他兩個人,也是事火教

的教徒,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這一天見到長兄的事火所用的道具,從尼連禪河
的上游流來,以為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不覺茫然傷感的流下淚來。

  他倆猜想長兄一定發生甚麼不尋常的事,難道給國王驅逐了嗎?國王那裏敢

對神聖的仙人這麼無理呢?那麼給山賊殺害了嗎?山賊有這麼大膽麼?
他倆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一個原因出來。

TOP

他們帶著驚怖的心情,星夜趕到長兄的住所來。走進長兄的苦行林,就見到
一向被自己尊敬仰慕著的長兄,以及長兄的五百弟子都改作沙門,頭上剃光
鬚髮,身上穿著黃色袈裟,他們二人見到以後,竟閉著眼連連搖頭,不忍再看。

他們二人,在轉念之間,又情不自禁的氣憤起來,向優樓頻羅迦葉說道:

『大哥!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呢?你是聽到甚麼人的話而墮落到如此?你所悟的

    智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你相比,天下的尊敬都集中在你一身,你為
    甚麼    要聽信他人的教,這麼輕易的改變你的信仰?過去我們有你這麼一位
    長兄,    覺得無上的榮耀;現在我們真感到做你的弟弟非常的可恥!』

優樓頻羅迦葉聽到兩位弟弟的責難,他毫無氣惱,更心平氣和的說道:

『弟弟!你們來了,好得很!我正預備要去訪問你們。不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

我現在已經改宗信仰佛陀了。我以前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變成這樣,所以你們
想到不可思議,這是不怪你們。是的,我聽到佛陀的一席話,我就從迷途上走向
正道來,我到今天才像從黑暗中見到光明。我很歡喜我活到現在,我在今生能夠
皈依佛陀,這是多麼難遇的因緣!在過去,我還沒有逢到佛陀的時候,和你們的
想法一樣,以為自己的修行,已獲得正覺,可是逢到佛陀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內
心仍然充滿著塵垢,你們要知道,內心不淨,怎麼能解脫生死呢?我活到這麼大
的年紀,從來不曾有過像皈依佛陀以後這麼安靜。

『你們不必有高而且深的我慢,佛陀有大的神通,大的智慧,絕對不是我們所能

及得上的。我現在受著國王的崇敬,全國人民的供養,其實我還沒有斷除根本的
生死,這有什麼可值得榮耀高貴呢?我感到榮幸的是現在逢到大聖者的佛陀,
在他的教導之下,我相信一定能達到我們修行者日夜所祈求的目的。

『弟弟!我執不要這麼深厚,你們也知道我的智慧,我尚且知道改邪歸正,你們

憑什麼還要執迷不悟?難道願意永久陷在塵垢之內、生死淵中?』

優樓頻羅迦葉的這一席坦白誠懇的話,說得兩位弟弟啞口無言。他知道弟弟是相信

自己的,因此就把他們帶去求見佛陀。當他們見到佛陀的時候,佛陀那無限深廣的
威嚴和慈悲,他們一見之後,心中不覺也生起崇敬來,他們此刻才真的知道長兄的
改宗並不是沒有理由。

他們聆聽佛陀的法語以後,更加佩服,所以就很歡喜的要求佛陀憐憫他們,讓他們

帶著弟子一起改宗歸投在佛陀的座下。

佛陀集合迦葉三兄弟並弟子一千人,就以火譬喻說教道:

『弟子們!種種的妄想,就像一塊打火石,會引起種種愚癡的黑煙,熾烈的燃燒起

   貪慾與瞋恚的猛火,使一切眾生受害受苦。

『這愚癡、貪欲、瞋恚,就是三毒的煩惱之火,眾生因為燒起這三毒之火,所以就

    輪迴在老病死的苦惱之內,在生生死死的世界中從此就不能解脫出來。

『諸比丘弟子!這三毒猛火是苦的根源,是以我為本。要想滅除這三毒的猛火,必須

   先要斷除以我為本的執著。這個根本的我執能夠斷除,三毒的火煙才會消滅,輪迴
   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惱,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諸比丘!厭棄生死的火宅,遠離三毒的猛火,進一步還要把內心中三毒的烈火完全

   息除,不要沉迷於生死煩惱的家中,這才是最要緊的大事!』

這一千個弟子,聽佛陀的開示,歡喜讚嘆,息除一切煩惱之火,暢遊在解脫的境界之中。

佛陀說法以後,就領著這一千名弟子,應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昔日的邀約,向摩竭陀國

的首都王舍城而來。

佛陀帶領弟子走後,留下迦葉的這座苦行林,人去林空,寂寞蕭條,風兒吹動著樹梢,

鳥兒也很少飛來啼叫,這座苦行林,從此失去了迷妄的榮耀!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4.htm

TOP

頻婆娑羅王的皈依

現在說到佛陀離開尼連禪河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林,有一天來到靈鷲山頂,
這裏茂林修行,花卉爭艷,是一個風景美好的地方,佛陀就暫時在這裏住下
來休息。王舍城的人民,對於佛陀光臨的消息已很早獲知,他們都準備要
香花歡迎於道旁。尤其社會上一些敏感的人,知道三迦葉兄弟皈依佛陀
經過,都在談論不休。輿論界更是驚奇的讚仰佛陀,這些出人意料的消息,
就這樣傳入國王的耳中。

摩竭陀國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他聽到佛陀光臨到他的國土,歡喜興奮異常。

他回憶起十多年前,佛陀經過他的首都之時,那時佛陀還是悉達多太子,
他曾願意分半個國家給他。想不到昔日的太子,今日真的成為佛陀。當初,
他曾要求太子,請他證悟後,一定先要來救度他,這預言今日竟能實現,
在頻婆娑羅王的心海之中,感到真是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的幸運。

頻婆娑羅王希望能早日拜見到佛陀,當即派遣使者往靈鷲山頂上去迎接,

自己帶著大臣、眷屬、婆羅門,恭迎在王舍城外的竹林旁。頻婆娑羅王
一行人等遠遠的看到佛陀來時,那佛陀的面容是多麼的莊嚴啊!態度是
多麼的安靜呵!他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斷除慾望的智者。等到佛陀走近
的時候,他帶領群臣、眷屬,向前頂禮佛足,表示慰問法體的安康,
也表示他們內心誠摯的敬意。

佛陀慈悲的微笑著,以答謝他們的歡迎,然後就和頻婆娑羅王並排著進城。

佛陀的威嚴端莊,頻婆娑羅王不知道如何向佛陀問答才好,他在佛陀的

大威力之下,唯有低頭不敢多言。

進入城中,街旁的民眾,夾道歡迎,頂禮膜拜,高聲歡呼,佛陀都留意的

一一微笑招呼。經過數條街道,即至王宮,等到大家在王宮中安坐以後,
佛陀向頻婆娑羅王說道:

『大王!分別以後,身體很好嗎?治民很如意嗎?』

『佛陀!受您德光的庇照,一切都尚堪告慰。佛陀!我現在有一個問題,

   很冒失的想請佛陀開   示,以除眾人的疑惑。這就是此刻坐在佛陀身旁
   的優樓頻羅迦葉道長,他是我們全國所尊奉崇拜的修道者,他既有勝德
   威名,也有很高的年齡,對於他做   佛陀的弟子,把事火的器具遺棄,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都很想知道。』

佛陀看看優樓頻羅迦葉,示意他來回答頻婆娑羅王的問話,因此,優樓頻羅

迦葉就回答道:

『大王!對於你請示佛陀的這個問題,我很高興講解給你知道。除你以外,

   也有很多的人,從過去直到現在,對我的隆情厚意,對我的拜火而信奉,
   我也想告訴他們。

『大王!佛陀實在是三界人天的導師,是四生有情的慈父,不是我們所能夠比擬。

   像我長到這麼大的年齡,還沒有死去,能夠加入佛陀的弟子群中,真感到無限的
   歡喜和榮幸。我為甚麼要把拜火的器具拋棄而皈依佛陀?這是我明智的抉擇,
   也是佛陀的威德感召。過去,我以事火為功德,相信這精勤的苦行,可以生到
   天上去享受五欲的快樂,但這並不能離開貪瞋癡的煩惱。就是生到天上去,
   一方面在享受快樂,一方面還是要恐懼老病死的可畏。事火是為的求生,有生
   就有老病死,如果能有一個法門,使我們不生,進入涅槃,那不就是沒有老病死
   了嗎?那不就是一個自由解脫的地方嗎?

『大王!如果沒有大慈大悲的佛陀,我無論如何不能從愚癡的事火教中走出來。

   沒有拜見佛陀以前,我以為事火是最上的神聖修行,自從聽到佛陀的教示以後,
   我才知道事火是增長迷的因。所以我在服從真理的原則之下,就捨棄事火的苦行
   而皈投在佛陀的座下,我的弟子也和我一樣想法。我做人、修行,一直到現在,
   才感覺到我的心  有了著落。』

優樓頻羅迦葉坦白說出他內心的真誠之言,以及讚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頻婆娑羅王

聽得嘖嘖稱讚,他又再對佛陀說道:『佛陀!我聽到優樓頻羅迦葉的敘述,我也和
一樣,我感覺到很歡喜也很榮幸,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實在是三生的幸運。
現在請求佛陀明察我們下根的人,講一點我們能領受的法語聽聽好嗎?』

佛陀慈悲的說道:

『大王!我現在說一點關於我們自己的身體給你聽聽。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

   的一切作用和活動,就是生死起滅的原因。若能深深了解這個生死,那就不會執著。
   對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那時才能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
   所謂 無常之相。

『可是,若人真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人有意識的存在,

   所以生出種種的慾望。慾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是不能常住的。大王!
   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嗎?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是無常的,是不安的,
   是虛幻的,是皆空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
   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
   也不會受束縛。把握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

TOP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
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裏還不能完全瞭解,他插上來帶著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唷!佛陀!你說沒有我,那麼果報是那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眾生自己要來受果報的。

   不過要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應該
   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呢?抑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
   著想呢?究竟那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
   這只是空與空的聚合。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後發出的火花。大王!火花是石頭
   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後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

   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裏沒有掛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
   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於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
   等於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並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麼

   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
   一切都在隨著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

   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於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
   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癡的無明,都是起源於這個我,好像石頭與石頭
   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
   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大王!離開我執,不是
   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癡的、顛倒的。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

   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
   才沒有生死。』

佛陀講到這裏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內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

得到法眼淨。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眾也感動得流著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

轉載自: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Sakyamuni/25.htm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明珠 於 2010-1-28 12:14 發表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
   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
   才沒有生死。』

(PS我有猴子了~  感謝)

TOP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頻婆娑羅王迎接佛陀住在王宮中,得到無上的法樂,他心中老是想著不知如何報答
佛陀才好。

忽然,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浮現在他的腦內,那竹林之中,寂靜雅潔,很富有園林

的優美,在那竹林中建築一座精舍贈送給佛陀,他想佛陀一定也很歡喜。有一天
他向佛陀說道:

『佛陀!世間究竟的真理,從佛陀大覺海中流出,我每聽佛陀說法以後,內心總覺

清涼。記得在十多年前,當佛陀路過我國的時候,我就看出佛陀不是一位平凡的人
物。後來我知道佛陀在伽耶山修習苦行六年,我終日在盼望著佛陀得到正覺以後,
就來向我說教,現在能滿足我的宿願,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內心無限的歡喜。現在,
我看到佛陀像是將要離別我的王宮,又要遠遊的樣子,我真焦急得快要張惶失措,
我不知如何才能挽留住佛陀,以便我們這些凡愚的人常能親近座前,聽聞正法。
佛陀已經知道迦蘭陀竹林是一個清淨幽美的地方,我想在那裏建一座精舍,
供養給佛陀長期安住和說法。這是我的誠意,我帶著滿腔殷切的熱望,
願佛陀能夠慈悲接受!』

佛陀慈悲的回答道:

『你就開始興工吧!我很歡喜的接受!』

頻婆娑羅王當即傳下敕命,命令臣下迅速的在迦蘭陀竹林為佛陀建築一座精舍。

精舍不久完成,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

定名竹林精舍。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於精舍之內,佛陀很高興的說道:

『布施是去除貪欲,忍辱是壓止瞋怒,智慧是遠離愚癡,布施、忍辱、智慧,

    這三者是能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

『說到布施,不一定是財寶,見到別人布施,心亦隨喜,將來所得的果報,

   和布施的人相同。』

佛陀講這話的時候,那佛陀的慈祥和靄之光,完全流露在面上。

有的是能夠布施的人,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有的人雖然是知道而沒有

力量去布施,可是只要他見到布施的人而心生歡喜,這也和自己布施相同,
一樣可以得到福報功德。像這樣的事什麼人都可以做到,因此接受佛陀的慈愛
憐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佛陀是人間一個真正的宗教家,他什麼人都要救度,
不限於有金錢財富的人。「看到他人布施而心生歡喜」,佛陀指示的法語,
足為千千萬萬年後的我們來深思和讚美!

佛陀帶領著一千餘名的弟子,住在竹林精舍裏,這些弟子們都以佛陀為中心,

共同過著像漸漸形成的僧院生活。在佛陀還沒有到王舍城來以前,已有很多皈依
佛陀的弟子,他們奉了佛陀的慈命弘化在各方,這時都陸續歸來。當他們走進
竹林精舍,看到那些佛陀的眾多的弟子,現在都是如兄如弟,他們每個人都非常
的歡喜!

佛陀也很歡喜他們的歸來,和他們一一敘說別離之情,並詢問他們弘化的狀況。

TOP

佛陀接受頻婆娑羅王贈送的竹林精舍,在弘化的事業上,一方面得到不少的方便,
但一方面卻引起一些人對佛陀開始嫉妒、反應、輕蔑起來。可是,在以慈悲包容
一切的佛陀,仍然有著很多人從各方趕來皈投到佛陀的懷抱。佛陀在這初期傳道
的期中,能得到竹林精舍是一件大事,但比這更大的事,還是要算得到兩位弟子,
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他們後來輔佐佛陀將正法教化人間,對佛陀教法的弘傳,
其功勞足為我們後人效法、景仰!

舍利弗,本來的名字叫做優波室沙,目犍連叫做拘律陀。他二人有著世間稀少的

聰明和學問,起初是共依當時學術界權威的刪闍耶為弟子,後來覺得不夠所學,
和刪闍耶離開。他二人也各有著一百人弟子,這些弟子也以為除自己的老師以外,
再沒有人能在學問和道德上勝過他們的老師。因此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中,
就傲然的以為世界上沒有比他們再聰明的人。

有一天,舍利弗獨自行走在街上,遇到佛陀的弟子阿捨婆誓,看他出入在王舍城

中乞食,他那威儀靜肅的風度,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的修道者。舍利弗帶著
一股好奇的心情,很有禮貌的詢問道:

『請問你這位修道者,你是住在什麼地方?什麼人是你的老師?你的老師向你們

   說些什麼道理?』

阿捨婆誓謙虛的答道:

『我住在竹林精舍,是釋種出生的佛陀的弟子,我的老師是具有一切智慧的人天

    大導師。我出家的時間不久,還不能完全領受,所以我不能宣說老師的甚深
    微妙的法理。不過,我可以憑著我淺智所學的一二,大略的回答你一些。
    我的老師常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阿捨婆誓這樣簡單的說了佛陀的兩句法語,聽在聰慧的婆羅門的舍利弗的耳中,

像有一輪光芒萬丈的慧日,把他心中的一切疑雲驅散,其得到無上法樂的歡喜之情,
自非筆墨可以形容。

舍利弗心中想著,他常修行考察,以為一切因及無因,雖然都是無所作,但那是由於

自在天的意思而形成。今天從佛陀弟子的口中,聽到因緣法,明白到一切諸法不是人作,
也不是天作,而是從因緣所生,也是從因緣而滅。這因緣啟示他「無我」的智慧,
斷除他微細的煩惱。他越想越覺得佛陀真是偉大。自己多年的苦修,實在是無益的,
真理之光,好像到今天才從阿捨婆誓的口中看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