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相當炎熱,不管到哪裡幾乎都是汗流浹背。不過您知道嗎?中醫的觀點認為,適度的流汗能排出淤積在體內的寒和濕,反而有助於養生。
夏天常常熱得滿身大汗,總覺得身體很黏、不舒服,但其實從出汗也能看出一個人健不健康。根據中醫的觀點,如果出汗的位置是頭部,可能是脾胃溼熱,或者是長期暴飲暴食;如果手腳多汗則是陰虛。
此外,出汗的時間也大有學問。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白天不自主的出汗,我們叫作『自汗』;如果晚上睡覺出了很多的汗,我們叫作『盜汗』,都是一種病態的現象。」
其實夏天出汗反倒是提供身體一個除濕的好機會,因為天氣熱許多人常常躲在冷氣房,陽氣沒宣洩,容易生出寒氣,體內濕氣一聚集,皮膚容易長濕疹,腸胃道也會受影響。
陳潮宗進一步表示,「流汗、出汗都是正常的排泄功能,主要可以散發身體熱氣,排出多餘的水分,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流汗和出汗,我們的離子會失衡,甚至會抽筋或者是中暑。」
要利用夏天出汗養生,要注意得是正常出汗,也就是汗如水珠,而不是像下雨一樣滿身汗,因為留太多汗反而可能消耗太多能量。(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劉芯彤、張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