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2023年二月嘉言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靈山勝會今猶未散,法華鐘鳴眾聖涌現。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靈山勝會今猶未散,法華鐘鳴眾聖涌現。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我們這裡(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裡面,
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

◆先治家再治國,
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
把國喻為大眾,

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
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眾。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新生活運動開始~~~

TOP

第四則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
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
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
原文:
民國70/01/17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時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張望一番,見到一位出家師父,即問洗手間在何處?那位師父以手指示之,女士頭也不抬,便說:「帶我去!」等方便回來,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對老和尚說:「你就是廣欽?」老和尚點點頭。

「我遠遠一望,便知道你是廣欽,聽說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不知道,我不會看相,你會看相?你看我是誰?」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臉。」女士答。

「噢!寫在臉上!」

「你看我像什麼?我的命好不好?」女士問。

「你的命很好,像有錢人的太太。」

「憑什麼看?我的臉?我的氣質?」女士問。

「我由你的衣著。」老和尚答。

「我的衣著?衣服是外面的東西,怎可憑據?那我這套衣服給你穿,你也變成有錢人的太太!」

「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為什麼你不說,我是有錢人家的女兒,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結過婚沒?」

「我是學生,在德國念書。」女士說。

「你不像學生的樣子,學生應該是像她那樣。」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會客室看書的中學生。

「好!不過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但是空中還有一個妙有。」說完即起座,昂然向門外走去。

「噢!你也談心經?喂!空即妙有,空是……」老和尚語未竟,來客已無蹤影。

在旁侍候的弟子,見此情狀,頗為來客的踞傲而憤憤,就說:「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無人……」老和尚馬上以手制止說:「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 一信生必有死。  * 二信人命無常。  * 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 五信佛語不虗。  * 六信實有淨土。
* 七信願生即生。 *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TOP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
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
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TOP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
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
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廣公開示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