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分享網站 周中醫診所 http://www.chownet.com.tw/

分享網站 周中醫診所 http://www.chownet.com.tw/

因為閱讀細說中醫網站發現了這位女中醫師的個人網站 http://www.chownet.com.tw/
而且還有討論區   很難想像中醫師忙碌的行醫生活   還能兼顧個人網站
比較特別的是這位女中醫師還以其專業提供素食保健
而且還建議打坐拜佛養氣靜心  
所以我又忍不住和各位分享囉
請有興趣的朋友盡情享用喔

TOP

轉貼自周中醫診所網站討論區http://61.71.96.209/bbs/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996

冰一旦入體內,易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會使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腹痛、或腹瀉;而胃液、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也會進一步減少,進而會食慾下降與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會因熱而行,因寒而滯,所以『過食』或『長期』吃溫度過低,或是苦寒的食物,很容易損傷脾胃的生理功能,而導致一連串的病症


  如胃的生理功能本該是『降』的,若因冰而損傷導致功能失常,會使胃氣不降,甚者反上逆,而有胃脹脹想吐或嘔吐、噯氣、泛酸。


  而脾的功能〔包括消化系統、後天的免疫力、肌肉(脾主四肢)等功能〕也會因寒涼而不運化,久而損傷脾之生理功能,會有【脾虛】的症狀出現,如:少氣懶言,身倦乏力,四肢倦怠,大便溏薄。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太冰涼了,身體的「氣」(能量)會被滅掉,動能因而減少,以致會有很累,很疲憊的感覺。


  若脾虛的證候再病進一層會有【脾陽虛】的可能,就是寒象會增加,症狀除了脾虛症狀外,會覺肚子冷冷的,泛清口水,食入難消化,腹脹,喝熱的才舒服,大便水瀉,小便清長。另亦有『脾氣下陷』的可能,這時的症狀是某臟器有下墜感、或脫肛。


雖然常聽說吃冰不好   但並不知其所以然
原來中醫的理論是這樣的喔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08-6-10 11:04 編輯 ]

TOP

轉貼自 http://www.chownet.com.tw/cmc/b10.htm

解開素食者氣虛與體寒與之謎

首先先談談,氣、血是什麼?

氣血是中醫學的基礎,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氣,是運動著的、看不見的精微物質,主要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即血液;氣若不足,就叫氣虛,若進一層會怕冷,就是陽虛,俗稱的冷底。血虛的進一步會陰虛,易生熱,俗稱的虛火。而氣虛與血虛簡單一點的理解,可以是一組症狀集合的症候群。像氣虛就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自汗畏風(活動時諸症加據)、舌質淡白苔白,脈虛無力的現象。血虛的症狀有面色無華或萎黃、爪甲蒼白、頭昏眼花、心悸,舌質淡白略乾苔薄白略乾,脈細無力。


再者,上述這些虛、寒、氣虛,算是生病嗎?


在西醫認知,也許不算疾病,但中醫認為,人體各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既對立又統一,它們不斷地產生矛盾、解決矛盾,這種動態平衡,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當平衡狀態遭到破壞,而又不能立刻自行恢復時,就會發生疾病。所以以上中醫認為是病,而治病原則就只是讓不平衡的調整回歸平衡而已。也就是「虛則補之」,「寒則熱之」,有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08-7-20 12:30 編輯 ]

TOP

這病因,中醫認為是六淫、七情、飲食勞倦。


「六淫」為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這六種氣異常變化,發生太過(如暴熱、暴冷等)或不及時(如春天氣溫不暖反寒,秋天應涼反熱等),超出人體適應能力,而成致病因素,所以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久居濕地易受濕邪侵犯,高溫環境易中暑等;這些六淫外邪可以理解為現代所說的生物(細菌、病毒)、物理、化學等引起的病變。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精神活動。情志活動會刺激相對應的內臟,如心的情志為喜,肝的情志為怒,脾的情志為思,肺的情志為憂,腎的情志為恐。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造成功能紊亂,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就像常常思慮的人,會出現無食欲、腹脹、腹瀉等「脾」的消化証候;
憤怒的人,會有導致血隨氣上湧,而面紅耳赤,嘔血,暈眩,昏厥等「肝」陽上亢,血壓上升;
暴喜產生心火,出現精神不能集中,心悸,失眠,多夢等;
過度憂愁傷害肺臟,繼而影響呼吸,所以常有胸悶氣短表現;
極度恐懼下,腎之精氣無力升舉,提攝功能不足,則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流產等。

所以戒定慧的「定」就是在修這個。若能持名念佛,念念相續,念念歸一,即可入靜、入定,心定則氣和順,氣和順則血通暢,精氣內充,正氣強盛,也就不會生病。

TOP

「勞倦」,即勞累過度。若體力過度會傷中氣;若用腦過度會傷心脾;若性生活過度會傷腎。而『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所以過度勞累或過度安逸都能誘發疾病,因此老身常談的適量運動是絕對必要的。

  「飲食」,也是病因的一種,是指飲食無規律、過饑、過飽,或偏嗜。過饑會使脾胃失養而傷中氣;過飽,『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像吃的太過肥膩,容易產生內熱,引起膿腫瘡毒。

  飲食偏嗜包括偏涼、偏熱和口味偏嗜。像進食過多生冷寒涼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從而內生寒濕,導致腹痛腹瀉;吃過多的烤炸辣物,辛溫燥熱之品,會胃腸積熱,出現口臭、口渴、腹滿脹痛、便秘等症。口味偏嗜,是指食物有五味「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另煙酒也算在「偏嗜」內,所以要持酒戒。

  在中醫中,五味是相對應於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辛入肺。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

如偏食酸味,導致肝盛而乘脾,可使皮肉堅厚皺縮,口唇幹薄而掀起;
偏食苦味,可心盛乘肺,會使皮膚乾燥而毫毛脫落;
偏食甘味的食物,可脾盛乘腎,則骨骼疼痛頭髮易脫落。
偏食鹹味,可腎盛乘心,會使血脈凝滯,胸悶氣短,面色無華;
偏食辛味,可肺盛乘肝,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

  所以,想不生病,可以從病因著手,斷絕起因,也就是從作息、飲食、運動、情志各方面來調整、預防,才能杜絕疾病上身。

TOP

吃素的人會便秘嗎?

吃素的人,蔬菜水果不缺席,也會便秘嗎?先從西醫學上來說,便秘的定義是一週解便的次數不到三次。但從中醫角度來看,有些脾氣虛的人,因為脾(即消化系統)的運化能力減弱,腸道力氣不足時,也是會有大便解不出來的現象。像這類型某些人,一星期也是一、二次,甚至才一次大便,而往往解便時前面會稍微有點硬,但因為仍屬於脾虛,所以大便後面會散掉。因此,不見得素食者可以完全擺脫便秘的惡夢。也就是,即使是素食者,也有很多的不同體質而出現各式各樣的便秘型態。以下有幾種鑑別診斷:

一、熱結便秘:便秘兼有口臭、唇瘡、面赤身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實,可以用小承氣湯。

二、氣滯便秘:便秘兼有胸脅滿悶、胃口少會噯氣、腹脹、苔薄膩脈弦。可以用六磨湯。

三、氣虛便秘:大便不硬,但要用力又出不來,用力時乏力汗出、甚至會到虛脫暈倒,人很累,氣短面白,舌淡苔薄脈虛弱。可用黃耆湯。

四、血虛便秘:便秘很用力也難下來,臉色蒼白、頭暈、心悸,舌質淡嫩脈細澀,可用血虛:潤腸丸。

五、寒結便秘:便結艱澀難下,腹中冷痛、四肢涼冷,舌淡苔白,脈沉遲,可用溫脾湯或濟川煎。

六、燥結便秘:便秘、乾結如羊糞便,口唇乾燥、或胸痛噎食難下,舌焦苔黑、脈細數,可用增液湯,或增液承氣湯。

TOP

以上是中醫的便秘辨證。若症狀輕微,提供下面幾點保健及食療作為大眾參考之用:

1.維持正常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這習慣要養成,也等於是在訓練大腸。

2.起床後空腹喝一杯開水,【絕不可以是冰的!】,水不要太熱或太涼,一口一口慢慢喝,喝時速度不要太快,不能過量。這可以清洗腸胃,刺激腸胃活動而排便。

3.一定要運動,每天拜佛或兢走30分鐘,令手足微微汗出就好,可促進腸的蠕動。

4.洗澡時,二腳站開與肩同寬,用抹有肥皂的浴巾球在臍四周繞轉,順時鐘99次,反時鐘99次輕按摩肚子,一方面促進腸蠕動,一方面也可以減鮪魚肚(或小玉西瓜肚肚^^)。

TOP

5.食療:
A.麻油一匙,或蜂蜜一匙每天服用(一歲內嬰兒不適用,服後胃不舒者也不要)。

B.新鮮菠菜250克,麻油15克。菠菜清燙3分鐘後,用麻油拌食,一天2次,連服數日。

C.葡萄柚香蕉木瓜泥:葡萄柚一個、香蕉一條、木瓜二分之一個、優酪乳100CC。
作法:葡萄柚去皮去籽、切丁,香蕉去皮、切塊,木瓜去皮去籽、切丁。將全部材料放進果汁機中拌勻,即可飲用。

D.白木耳地瓜湯:白木耳五朵、地瓜一條。
作法:白木耳洗淨、泡軟剪碎,地瓜去皮切丁。全部材料加水2000CC合煮,滾後以小火續煮至熟爛,即可食用。

F.肛門坐藥─蜜煎方:
作法:取新鮮蜂蜜140ml,放入鍋內不加水直接用小火煎熬濃縮至像麥芽糖那樣粘,邊煮邊攪動不要煮焦了,趁熱帶布手套外加手扒雞手套,沾點油,把它搓成像小手指頭大約4公分(若給小孩用,就要再小一點)的肛門栓劑,待涼後成型,備用。用時可以在栓劑前沾點溫水潤滑之,塞入後忍十分鐘再解,這時會從臍中微微絞動,解便時坐在馬桶上壓二側的天樞穴(臍旁二寸,等於第2.3.4指合起的寬度),手叉腰與肚臍齊平,中指指尖壓到之處也是天樞穴,這動作等於是在按摩大腸,以幫助排便。

TOP

這個蜂蜜栓(蜜煎方)適於小孩、老人,甚至長期臥床而腸蠕動緩慢者,大便阻結在肛門口下不來時,津液虧損型的便秘。它除了潤大便外,有很好的調節結腸作用,用過幾次後,身體也會自然解大便,而不會有依賴性,臨床療效不錯的,津虧便結者,不妨一試,但需注意:

(1)若有內痔的人,用後會痛,請小心使用。若真的不行,請停用。
(2)此方用的時機是大便阻在肛門口時療效最佳。若便已排空,出來的只會 是蜂蜜水而已。另,不必害怕蜂蜜栓會不會溶解,若不溶也會隨糞便一起來的。

6.禁止食用:冰及油煎烤炸,辛辣燥熱之品。
番石榴、烏梅具收斂性質,也不適合便秘者食用。
屬性偏熱的水果,如荔枝、龍眼、榴槤、桃子、櫻桃者,不適於熱性便秘者。
多吃纖維質食物、水果、菠菜、糙米、全麥麵包、香蕉、木耳、優酪乳、仙草、黑芝麻、木瓜、蜂蜜、蒟蒻、牛奶、杏仁....等等。

  最後老話重提,不要自己亂吃瀉藥。否則長期下來,腸道會有依賴性,往後對瀉藥是會無期徒刑的。所以,前面的幾種保健食療若無效,請親自去看中醫,四診合參,量身定作屬於自己體質的方藥,這才是最準確安全的。

TOP

大大人最好了

TOP

感恩大大姐

TOP

因為偶也還沒完全改善啊
下次去看中醫時   偶應該問一下中醫師偶的是屬於哪一種啊

TOP

想知道自己的體質嗎?
請參考 [email=http://www.chownet.com.tw/cmc/e2.htm]
http://www.chownet.com.tw/cmc/e2.htm[/email]

TOP

真巧  上星期在三松聽到老師美女提起泡腳的好處  
想起沒多久前我又上周中醫網站流覽  剛好看到相關貼文喔




護腎保足涌泉法

 足是人體的四根之一。所謂根,就是人體經氣的起源處,是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6條經脈的交錯匯集,形成了較多的穴位,血管神經豐富,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心臟緊密相連,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同時,它又是腎經起源處涌泉穴所在。涌泉穴善治腎虛体虧,所以溫水浴足,按摩涌泉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血液帶氧功能,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特別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腦梗塞,糖尿病等引起的末梢循環障礙性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


 方法:每日晚臨睡前用溫水(水溫在38 ℃左右)泡足,水溫降低時可逐漸加熱水以保持溫度,泡足10~15分鐘即可。然后擦乾,右足放在左膝關節上,雙手在腳上下前後揉搓2-3分鐘,再用左手掌心勞宮穴對准足心涌泉穴旋轉揉搓200-300次,以足心發熱為好;然后再擦乾左足,按上法進行,每晚堅持,可達到通經活血、健腦益心、補腎壯水的作用,方法簡便易行。



************
摘自《劉啟庭醫學經驗會薈萃》人民衛生出版社p316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09-9-30 10:03 編輯 ]

TOP

防「秋老虎」多用醋泡腳  

  中醫學認為: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溫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俗話說,立秋後要防「秋老虎」。據悉,暑熱的天氣容易影響人們的飲食和睡眠,專家建議經常喝一些濃茶,晚間多用醋泡腳能解暑熱,但是高血壓或心臟病的老人要慎用。


  中醫學認為: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溫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溫灼。最重要的是「醋泡腳能安眠提神」,中醫上認為醋味酸,性苦、溫,能活血散淤、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殺蟲、治癬療瘡。醋本身具有調節機體酸鹼平衡,促進正常的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吸收,保護肝腎功能,擴張血管並保護動脈的功效,還能延緩衰老、減肥。


  專家說,泡腳還能助眠,有助散熱。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寫道:「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鍾鼓」。用醋浸泡足,能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解除疲勞,幫助入睡,有效治療失眠。但使用醋泡足,必須要用優質醋,禁用化學醋。專家建議,每晚睡前將60度左右的熱水2500毫升倒人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雙腳。水的溫度一般是將腳泡在溫度較熱的水中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應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10分鍾即可。




消息來源:中華醫藥報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09-9-30 10:03 編輯 ]

TOP

我當時真的有一天晚上用半瓶工研黑醋讓小小泡腳耶
不知何者為優質黑醋
可能用溫熱水泡腳比較節省成本

TOP

謝謝大大姐
昨天我爸爸才跟我說他最近都睡不好
要請他試一試

TOP

謝謝大大姐用心

TOP

馬爸爸
這主題的第#2帖  剛好有提到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會因熱而行,因寒而滯,所以『過食』或『長期』吃溫度過低,或是苦寒的食物,很容易損傷脾胃的生理功能,而導致一連串的病症

TOP

健康DHL:素食者冬天的補  文/周莉蕙醫師


補法,一般是指中醫治療法則「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的其中之一───補益虛損,是使用滋養強壯藥物,補益人體中的陰、陽、氣、血,使一切衰弱症狀得以消除,達到病癒的目的。


但,有另一種較為廣泛的說法是:人生病時,是因為體內的陰陽氣血失去了平衡,而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不平衡,就是有高有低,一般的補,都被較狹隘的認定是『低』,所以才用滋養強壯藥來提升其虛損不夠的地方。


但『高』的時候呢?像體內有『胸、腹脹悶痛、食物積滯、便秘,急性腹痛、舌苔厚、脈有力』的實症或『口渴喜冷、身熱出汗、舌苔黃、脈數』的熱症時,就要使用瀉下及清熱的方式,讓『高』的壓抑或清除下來。


總之,就是能令身體的平衡狀態達到穩定,都可以說是『補』。其實說穿了,這就是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所以,想補時,首先要認清自己的體質適合哪種,若是上述的『實證』及『熱證』時,您使用的補就不再是『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了,否則弄錯了,反其道而行。所以,辨別體質後,若屬於氣、血、陰、陽有虛損的時候,就可以補氣、補血、補陰、補血了,以下僅分述此四種的補法:


  氣虛的人,講話是很小聲、沒什麼精神,稍稍一動就喘,面色較白,食欲不振,大便不實,舌淡,脈弱等,可服補氣的方劑如四神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血虛者,面色看起來較萎黃、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口唇指甲發白,婦女月經延期、色淡量少,脈細數或細澀等,可用最有名的補血方──四物湯;四君子湯加四物湯合稱為八珍湯,是氣血雙補的方子。若再有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精神萎靡、怕冷的陽虛症狀,八珍湯再加黃耆、肉桂,就成了十全大補湯。容易腰痠的人可加杜仲,眼睛易乾澀可加枸杞與黃精來補腎養陰。睡不好的人,可再另用龍眼肉與紅棗煮湯當茶喝。所以要吃十全大補的人,基本上是氣血二虛又偏陽虛的人才合適。否則像上述提及的實症,熱症的人,吃了容易會上火,而出現口乾舌燥、嘴破、咽痛、無法入眠、青春痘大量冒出、便秘、痔瘡發作的。


  陰虛的人身形看起來是瘦瘦的,很容易口渴咽燥、肌膚枯澀,虛煩睡不著,手足心易發熱,便秘,午後低熱,盜汗,腰酸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可服六味地黃丸。


  陽虛的人很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陽痿早洩,肢體浮腫,大便溏泄,小溲頻數、舌淡胖,脈沉而遲等,桂附八味丸可用。


  可惜,上面說的很清楚,實際上,往往都不是很單純的只有一種虛,常常兩種或幾種相兼出現,如氣血兩虧,氣陰兩虛,陰陽兩虛,陰血不足等,甚至陰陽氣血都不足。


  像現代人因工作或長期熬夜、喝咖啡,容易有口乾舌燥的陰虛內熱,又因工作太勞累,身體容易倦怠而有氣虛,合起來就是『氣陰二虛』,可用參麥枸棗湯(西洋參、麥門冬、枸杞、紅棗)來涼補。


  因此,補,真的不是很簡易能對號入座。除了辨別體質外,像提過的實證、熱證外,有急性感染症狀的人,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喉嚨痛、發燒、皮膚病的人,不會補,就不要隨便吃,等這些病症沒了,再繼續服用。


  另,平時就容易胸悶,腹脹的人,若再吃像人參、黨參、黃耆等補氣藥後,症狀會加重,甚至有頭暈頭脹、食欲不振。這是因為氣鬱滯不通了。症狀輕者,可吃些蘿蔔來降氣寬中消食,嚴重就停藥。


  再來,有些腸胃虛弱,容易腹瀉、腹悶脹、胃口不好、噁心、身重困倦、舌苔粘膩的人,不可食用太過滋膩的補藥、如熟地,地黃等,那會加重腸胃症狀的。可加入一些醒胃化濕消導的藥,如砂仁、陳皮、佛手等,若仍不行,請停藥。


  中醫進補是「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意思是在還沒生病之前,就應該把身體調養好,不要等到生病後才去治療。但若不清楚自己的體質,補不對方向,就容易產生一大堆如上述所說的症狀,這時請大眾就近問一下中醫師會比較安全準確些,否則越補越大,可得不償失喲。



P.S 周中醫師已茹素十年,且有其專屬的個人網頁與討論論壇,如有其他問題,亦可前去討論論壇中詢問。網址:http://www.chownet.com.tw/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11-1-1 14:43 編輯 ]

TOP

 24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