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第34~36頁提到
佛陀要傳遞的, 在原始佛教中的記載, 可說是最具實用性的一種修持觀念
譬如, 曾有外道沙門, 詢問佛陀有關世間是 常 呢? 還是 無常 ? 世間是 有邊 ? 還是 無邊 ? 佛的肉身死了以後, 是 有 ? 還是 無 ? 身體與生命, 到底是 一 ? 還是 異?.....
他們用二元對立的方式, 共問了十四個問題, 要佛陀回答
佛陀明白拒絕作答
因為佛陀的本意是:
你用二元對立的方式, 來強迫我解答你設定的題目, 這是不究竟的, 人生有太多由不同的人, 來假設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問題, 問題的源頭, 也是妄念的源頭
也許我可以解答你的任何問題, 用我有生之年, 去解答千千萬萬眾生的問題, 但是, 我真的度了你們嗎?
你們用意氣用事, 用情感, 用情緒化來問我, 固然我現在可以回答你們, 但是我並沒有斷了你們的疑根, 這是因為我不能用外在的因緣如幻法, 來解決你的因果虛妄
也就是說, 你用了生滅, 有對待, 有輪迴的問題, 向我找尋真理, 這是不對稱的, 你用尚未淨化的意念, 來問我生命的實相, 不是我不回你, 而是回應了你, 下一次你仍用輪迴生滅法, 來問一些問題, 問題在你身上, 依你而定
所以, 這是徒勞無功的, 你們不斷地向別人問問題, 卻不知問題與答案一直都在自身上
人生最重要的, 是解脫輪迴煩惱的問題
所以, 佛法的問題, 不是理論上的辯論, 最後是實證的重點, 不是我不回答, 而是當你不認識本體時, 我怎麼可能回答有關本體的實相呢?
我指的, 是你們動機的問題, 如果你是佛教徒, 精進用心, 那麼, 我也會想盡辦法回答你們, 但如果你是用挑戰的辯心, 來尋找真理, 那是本末倒置的
佛陀的兩難, 正在於此, 不是佛不說法, 也不是佛不准眾生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