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
大多數的人,得經歷逆境以及不如意的衝擊,
從中覺照、修正與學習,才能有所成長,
因此,當外境讓自己感受到痛苦了、煩惱了、起退心了,
其實正是我們學習的契機。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參考資料
https://www.ddc.com.tw/ec/epaper/2022/a/20220209.html
■ 文/果然是大師
經典中稱已斷盡煩惱、已得解脫的阿羅漢為「無學」,因為一切都已經曉了,無需再學習了;「有學」則是指見、思二惑未斷盡,因此,還需得再學習的初果、二果、三果。
至於我們一般凡夫呢?還未證聖,還有種種的不正見及煩惱,自然連「有學」都稱不上,而是「還有得學」。聽起來,是不是很妄自菲薄?其實,一點也不。
聖嚴師父在軍中退伍之前,有因緣親近東初老人,東初老人當時待他既親切又尊重,滿是愛惜與鼓勵,誰知道,當師父二度出家,在東初老人座下披剃之後,東初老人像變臉一樣,開始對師父嚴詞厲色,對師父百般挑剔,屢屢當著眾人的面給師父難堪,還讓師父為了送藥、找磚塊……等莫名的小事東奔西跑,連車資都不夠,要師父自己想辦法,折磨得師父萌生退心。
師父不僅在東初老人座下受苦,留學日本的時候,也曾遭到日本禪師伴鐵牛嚴厲的棒打,打得師父也覺得痛極委屈,而想離開,然而他隨即覺照,覺得委屈、想走,是自我以及憍慢作祟——這兩者,正是一個知識份子修行最大的障礙。
試想,師父再度出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佛教作家。留學日本時,更是已在禪法得到入處;經過六年閉關,對於經藏已有豐厚的學養,更寫出幾本重要的佛法入門著作,何以還要受到這樣的對待?然而,再想回來,若是不經過這樣的對待,又怎麼能照見心裡的憍慢、自負?進而消融自我,成就修行?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到知識、科技前所未有的蓬勃時代,也是物質文明最豐富的時代,這是人類的福報,但隨著這個福報而來的,卻是慢心這個危險的陷阱,一個擁有慢心的人,不但不能掌控自己的心,反而讓自己的心被知識、財富、地位、美貌等一切能讓自己憍慢的事項所掌控,如此,擁有的條件反客為主,不但成了阻礙,也阻絕了生命更多的可能。
因此,當師父回憶起東初老人的教導時是這麼說的:「如果不經過這樣的教法和訓練,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恍然大悟伴鐵牛禪師何以如此棒打他時,他也隨即向禪師下跪,連磕三個頭。
能在順境中自我要求而成長的人,畢竟是少數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大多數的人,得經歷逆境以及不如意的衝擊,從中覺照、修正與學習,才能有所成長,因此,當外境讓自己感受到痛苦了、煩惱了、起退心了,其實正是我們學習的契機。
發現自己還有得學,進而能夠學習,而能更上一層樓,不是很幸福嗎?
[
本帖最後由 大大 於 2025-1-16 19:3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