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經典的迴向文對於剛接觸佛經的我,既生澀又遙不可及。於是老師指導我從小事開始做迴向,這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心…
=============
2009/4/7
迴向對蔡鳥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的事,藥師經提到「求財得財」,蔡鳥躍躍欲試,不過還是用了點小聰明。誦經後,第一件事就是迴向給自己,希望自己「智慧早開」。因為新手上路,不好意思直接開口,不過我背後的意義是:「智慧開了,財不就來了,哈哈!」
讀了幾天藥師經後,蔡鳥覺得應該可以直接跟佛菩薩求財了,畢竟如果因為沒有表達清楚, 而未能達到我的期望,那不就誤會佛菩薩了。我想這跟人相處也是一樣的道理,沒講清楚很容易產生誤解的。
藥師佛很厲害,先滿足大家的基本所需(因人而異)。好比如果都吃不飽,那有機會修行。我想自己如果過不好,根本沒有能力照顧別人,所以一開始,我很單純的只迴向給自己及親人,雖然經書後面都有迴向文,不過那些文字對我好陌生,我還是採用自己懂的白話文來「迴向」(或可說是許願)。
隨著時間過去,心想:「不能這麼自私阿!」於是我開始思考迴向的對象,例如迴向給家裡的螞蟻(以前不懂,殺了不少螞蟻),迴向給被我吃過、用過(例如蠶絲被)的眾生。
迴向給家裡的眾生…..哇!~~~ 我發現迴向的時間越來越長。
這時疑問又來了,我唸的這麼少,卻迴向這麼多(要求這麼多),實在很心虛。後來看到聖無盡慧經云:「…..現在說一個譬喻,就好像一滴水落在大海中,直至劫終之時,也不耗盡一樣。如果將善根功德迴向於菩提,直至成佛之間,亦不會有耗盡之慮。」所以我稍稍安心了。
慢慢地,我開始擴大迴向給週遭親朋好友,一開始只是普迴向,後來又調整成如果知道親友的問題或困難,便針對此特定事項來「許願」。
這階段對我的心境又是另一個轉變,對人不可避免會有分別心,當我腦中閃過一個不是很喜歡/不親近的親友,第一念多是不要迴向給他,隨即我又想怎麼可以這樣呢?於是我開始學習迴向給我不喜歡/不親近的親友。
回溯這段心路歷程,我發現自己的心量有些微調,開始有那麼點感覺:只要以至誠懇切的心回向,持續下去,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契入回向文的境界,做到「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文章: 蔡鳥讀經記_第一次接觸藥師佛